羊街村(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羊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羊街村 |
[ 圖片來自網絡] |
中文名 :羊街村 所屬地區: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羊街鎮 |
羊街村隸屬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羊街鎮,位於威寧縣城的北部,距縣城30公里。全村土地總面積6.9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組,分別是橋邊組、街上組、墳山組、龍家院組、上橋組和林場組。村地貌類型屬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的團粒結構較好,土質為黃棕壤,分布有大黃坭灰包土、小黃坭灰包土、裸子石灰包土、灰包土、羊毛土等,土壤PH值在3—6.5之間,屬酸性、微酸性土壤;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由於石灰岩溶發育,其土層淺薄,加之人為活動加劇,部分耕地已逐漸向石漠化演變,屬喀斯特地區。
氣候特點
羊街村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的特點,冬季冷涼,夏季溫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日照多,輻射強。平均氣溫為10℃—11.6℃,無霜期220天,年日照約1560小時,年均降雨量900—1150毫米,總積溫3680—4500℃。
自然資源
全村耕地面積3028畝,林地面積2500畝。人口密度為390人/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積3.85畝,人均占有耕地面積1.13畝。20°以上坡地面積500畝左右,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廣種薄收。植被稀疏,生態環境脆弱。全村森林覆蓋率為24.2%。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變為石漠化,石漠化面積380畝。羊街河在村內流過,水源相對較豐富。境內無礦產資源。
人口構成與文化
2009年底全村總戶數為1365戶,總人口為4000人。性別分布中,男性占50.8%,女性占49.2%;16歲至60歲勞動力人口1618人,全村有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偏低,文盲半文盲人口300人,占總人口的11.2%;小學文化人口1200人,占總人口的44.6%;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200人,占總人口的7.4%。勞動力主要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外出務工人員126人。
基礎設施狀況
「五—羊」柏油路連接羊街村和威寧縣城,羊街小集鎮建成2公里油路,赫章縣財(神)—鐵(匠)公路順羊街河在村東面通過,初步改善了該村交通基礎條件。但全村現有的通組道路多為自然形成的泥路或群眾自發修建的毛路。農業基礎設施僅有少量的坡改梯工程,雖然境內有水源點,但水質受污染程度較重。 村內社會事業發展設施主要是鎮直的工作機構,現有鎮中心小學2所、中學1所,有鎮中心衛生院1個。羊街村產業主要是種植業和養殖業,有一定的第三產業。主導產業不突出,且小而全,科技含量低,耕作粗放。
發展目標
採取「三大措施」(農村低保、社會救助、開發扶貧),狠抓「四個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基本產業發展、基本素質提高、整體生態環境整治);以扶貧開發統攬全局,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項目建設和產業培育為支撐,以幹部和群眾能力建設為動力,以生態文明家園建設為方向,強化安全生產工作,努力使羊街村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扶貧移民、環境治理、人口和計劃生育、公共服務、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較大進展,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用能用電、農田水利等各方面制約發展的問題切實得到解決,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有較大改善。 2、農村經濟有較大發展,農民收入有較大提高。2010—2012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00元以上,擺脫現有貧困狀態。2013—2015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力爭達到4000元以上,力爭達到5000元。 3、科技、教育、文化、衛生、計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群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農民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顯著提高,農民民生保障切實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