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綏德(曹衛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美在綏德》是中國當代作家曹衛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美在綏德
綏德,就象鑲嵌在黃土高原腹地、無定河岸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一曲陝北民歌「三十里舖」和一句俗語「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更使她名揚五洲,聲震四海。天下人有不知北方有榆林者,但都曉得陝北有綏德,且知道那裡的男子漢個頂個的英武俊秀,光彩照人。聞名遐邇的綏德撩撥的許多外地人心馳神往。多少人或專程前往或出差不惜繞道百十里都要到這夢繞魂牽的地方看上一看。
當外地人懷着好奇、甚或幾分虔誠之心來到這裡,用欣賞人間仙境般的目光,領略綏德風情之時,往往有種上當的感覺從心底生起:她原來根本不象人們想的那麼繁華富庶。樓有多高,街有多寬,男子漢有多俊樣。她和享有的赫赫名聲是那樣的不相符。只見從城北到城南一條窄街串着兩條大小不等的十字小街。沿街兩旁參差不齊座落着或瓷磚貼面、玻璃閃光的現代式樓房,或灰瓦鋪頂,筒瓦扣邊的低矮老房;街面敞開的門市進進出出都是買賣東西的城裡鄉里人,滿街摩肩接踵儘是些商家小販子,享有美譽的綏德漢或匆匆奔波於市,或悠然閒逛於街。如此而已。綏德不過是個小小縣城嘛。綏德漢也只是些和外地人一樣的人,綏德有什麼地方值得名傳千里,聲揚天下?
也難怪外地人對綏德的不理解。走馬觀花,認識自然浮淺。其實這裡的美不同於大都市那種大氣的美,也有別於名山勝水那種奇秀美。她有一種含蓄美。不象大城市美得那麼張揚,讓人一下就感覺到那種轟轟烈烈。這地方輕易不顯山露水,她的美就象深藏於她身底千米以下的岩鹽一樣,你不深入探究就不會發現;她有種純樸的美,不同於大都市那種雍容華貴、錦團簇擁的美,讓人感覺那是帝王將相出入之地而非百姓生活的場所,她的美就象母親的貼身小棉襖,你不用心去體會是不會感受到的;她有種自然美,不同於大地方的景觀大多是人刻意描繪點綴而成,這地方山川河流雖不奇秀,但綏德漢隨形就勢稍加妝點,就形成一處處宜人的景觀,讓人感覺自然而不扭捏。這麼獨特的美豈是你一兩眼就能識得的?要在平凡中見真奇,普通中尋秀美,你可要有耐心。要了解綏德,就象飲一壺老茶,你得慢慢地細細地去品味。
當你順西山寺的石坡左拐右曲,一步步拾級而上,來到半山駐足,面向東南放眼,就發現綏德城猶如一個在母親懷抱熟睡的小孩,她睡得是那樣的恬靜、安然,似在做着甜甜的長長的夢。這分明是一幅小康人家幸福祥和的生活圖景。讓你不由憶起幼時在母親懷抱的那種溫馨幸福而倍感母親之偉大。再細觀之,發現從左到右的疏屬山、嵯峨山、文屏山、二朗山等連在一起,形成一個月牙狀,恰似一張準備向東南遠射的巨弓;那靜靜流淌的大理河又酷似拴在這弓上的弦;腳下的西山寺等山脈則是正欲搭弓射向中原的支支利箭。讓人感覺這裡仿佛還瀰漫着古戰場的硝煙,這弓這箭是秦擊的匈奴、魏御的西夏,還是唐攻的突厥、宋抗的遼兵,他們誰人落荒而逃時所丟棄?再瞧那高高的疏屬山上那座安葬着秦太子扶蘇的墳塋與西山上的蒙恬將軍墓又恰似兩個鎮妖的寶器,把這東山的弓、西山的箭牢牢地鎮住,讓其動彈不得。使得這裡的百姓免遭生靈塗炭、不受戰亂之苦。這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渾然一體是偶然的巧合還是歷史的必然?面對這山,你的想象可隨意馳騁於古今中外,任你編出一個個優美動人的故事。
古老的綏德城被這東西兩邊的山團團圍住,就象永遠長不大的小孩。街道總是那麼寬,住戶也只能是那麼多。但綏德漢為了生存,就在這高高的山上營造起自已一個個甜美的夢。一層層一排排樓房窯洞錯落有致,高低不齊從山腳下一直修至山頂,一道道土坡石坡於是就從山下向山上延伸。山有多高,房有多高,坡就有多高。一條條寬寬的石坡活象一隻只巨龍在騰飛,又似一條條金蛇在狂舞。每道坡都包含着一個個故事,每道坡都是綏德人喜憂榮辱的見證。演繹着綏德在不同時期的起與伏,興與衰。
綏德過去的坡,大多是黃土高坡。每當大風從坡上刮過,綏德人便滿身塵土,一臉灰氣,就連愛打扮的俏女子也講究不得。若遇下雨下雪要上坡,你要動用四肢功夫,活象貓行猴攀,且要一鼓作氣,稍有鬆勁,就可能要從坡上直滑到坡底。這時你抬頭看自已滑過的痕跡,恰似貓爪子在調皮小孩臉上撓下道道深深的血印子,讓你哭笑不得。過去的石坡也不好走。那都是用礫石插成。走在上面左腳高右腳低,稍不留神腳下一閃失,不是扭了腰腿就是閃疼後腦勺。汽車拖拉機走在上面活象進了大型震盪器,仿佛不把所有零件抖落出來不肯罷休。稜角分明的石頭恰似狼牙犬齒,時不時就有車胎被鋒利的石頭剌破。這些坡雖然給城裡人帶來了諸多不便,可也練就了綏德人一身硬功夫。外地人走綏德坡,腰實彎,頭前傾,兩隻手仿佛在地上撿金拾銀,走不了幾步就停下喘粗氣。而綏德人走在上面則自如輕鬆,身子就象一柱香,端端的直。尤其是下坡姿勢更象舟行水上。他們喜歡把兩手操在背後,左右手交叉伸入對方袖管里,時不時就聽見他們嘴裡還哼着小曲,那股瀟灑勁讓外地人深覺自愧弗如。但不論怎麼說,綏德的坡還是讓綏德人吃足了苦頭。
改革開放如春回大地,市場搞活,經濟繁榮。綏德縣委、政府隨民心,順民願。對百姓的衣食住行通盤考慮,鄉村的公路城裡的坡道綜合整治。於是東西南北四條石砭,城裡城外幾十條坡道,登時就換了顏貌。綏德漢在舊坡上挖掉破磚爛石,釘橛子扯線平夯路基,青一色的中間一米多寬出面子料石鋪成,兩邊硬錘子和水泥勾縫,把一條條平展展的石路從山腳一直修上了山頂。綏德人走在新砌的石坡上,心中充滿了歡樂,臉上蕩漾着喜氣。這石坡不像外地的磚插坡或水泥坡,而很有自已的特點:經濟實用,就地取材省料省工,洪水沖不垮,重車壓不塌,大車走兩邊不顛不震,小車摩托走中間兩頭平穩。不僅解決了行路難的問題,且給綏德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綏德漢那「外好張揚,內重實用」的性格在這石坡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外地人走在上面深深地被綏德漢這匠心獨運的設計所折服。問及綏德影響,首推條條石頭坡。綏德的石坡將和石雕一樣又要名揚天下了。
看過舊城景致,不妨再到新城走走。北門下面的校場灘里,近幾年崛起了一座商貿城。它和龍灣開發區組成了綏德新城區。寬闊的街道兩旁高樓林立,霓燈閃爍,商旅雲集,人頭攢動,一片繁榮熱鬧景象。老遠望去,高樓平地起,鐵塔入雲端,分明是一座現代化的商貿城市。
那一千多隻活靈活現的石獅子和石龍石鳳,猶如列隊的士兵立於兩座遙相呼應的千獅、龍鳳大橋上,似在迎接南來北往的客人。你走在這些橋上細觀那或頑皮喜戲或依懷撒妖的千姿百態的小獅子和或繞樑戲珠或含首朝陽的石龍石鳳,保准你忍俊不禁,流連忘返。民族英雄韓世忠的雕像巍然屹立於千獅橋頭龍灣開發區大街上。從他那清瞿的臉龐、深邃的目光、英武威嚴的表情可看出,他仿佛對綏德父老鄉親改天換地,建設家鄉美化家園以由衷的讚賞,而對那些吸民脂斂民財者極盡仇視憎惡。綏德漢每當來到雕像前,心中就自然升騰起一股無比驕傲和榮耀的激情。畢竟,作為綏德漢典型代表的韓世忠在中國的歷史上曾寫過重重的光輝的一筆。
離韓世忠雕像不遠的半山腰有一石洞中臥着一條栩栩如生、呼之欲飛的石龍,龍口流淌着一股清澈甘甜的泉水,號稱龍泉水,因粘了龍的寶氣而身價倍增。飲此水具說可延年益壽,療治百病,有機會你可要多喝幾口喲。
這美不勝收的一處處景觀大多是勤勞智慧的綏德漢用靈巧 的雙手所創。當你一一領略之後,你再也不會後悔來此一游。你要是真正了解了綏德,定會被她那種獨特的美所傾倒而樂不思蜀。[1]
作者簡介
曹衛江,男,1958年生,從事過小學教學工作,現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