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星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美星村,位於九都西北部5.4公里處,座倚卓雲山,南環鵬水,面對仙台,東與金圭村為鄰,西接秋陽村及五台山林場。全村土地面積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50畝,山地面積10230畝。[1]
中文名稱: 美星村
地理位置: 九都西北部5.4公里處
面 積: 24平方公里
主要產業: 畜牧業、種植業、第三產業等
概況
主要山峰有卓雲山(俗稱筆架山)海拔800米,為九都鍾靈毓秀之龍脈;中年山,海拔500米,為古泉,南、永、德往來必經之地,還有大寨山、林埔山、芒州寨、溪美寨、林埔寨、嶺頭寨、仙童寨,名勝古蹟有資勝院、師姑庵遺址、古窯群遺址、三棵千年古榕樹至今依然枝繁葉茂。村委會設於亭山。有亭山、下遼、虎岫、宋坑、草埔頭、後山塘、天橋、紅星、湖上等9個自然村,有13個村民小組,有村民628戶2388人。農作物主種水稻、甘薯、花生。林果有松木、杉木、龍眼、柑桔等。有鞋業加工廠、衛生所、小學。村落依山傍水、氣候宜人,有彭口李氏紀念碑景點,資勝院的觀音佛寺,香客不絕,名揚海內外。交通便捷,有硬化村公路與梅九、泉三公路連接。美星村原由尾股、美星、西頭3個大隊含並組成。1956年是高級社的第一面紅旗,命名為美星。1949年解放後為彭中鄉,1958年屬彭中大隊,1959年從彭中大隊拆出,自立美星大隊。1972年山美水庫建設移民,原鵬新大隊的後山塘、天橋、紅星(彭口)和大力大隊的湖上劃歸美星大隊。1984年改稱美星村委會。1991年12月稱九都鎮美星村委會。
歷史變遷
早在幾千年前,美星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從事漁獵耕種,主種水稻、甘薯、瓜菜,林果則以杉木、松柏、毛竹、龍眼、柑桔、桃李、茶葉為主。同時,有一部分人在海內外各界奮鬥,代代有能人輝耀鄉里,其中在美星西頭出生的陳國輝任至國民黨陸軍中將,福建省防軍第一混成旅旅長陳國輝尤為顯耀。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美星人緊跟潮頭更有長足的進步,1988—1995年,全村企業發展到30多家,與全鎮一起創人均納稅居全市第一。同時,還有一支數百人的營銷大軍,足跡遍及全國大、中、小城市,為九都、南安乃至泉州的產品推廣、銷售作出積極的貢獻。村委會先後在下遼、虎岫整體規劃新村建設,並資金補貼村民,建立兩個造福工程。
全村現有柯、俞、蔡、黃、溫、楊、鄭、彭、曾、李、歐陽、謝12個姓氏村民710戶3055人(含買厝遷出)還有海外僑胞742人,港澳台胞314人。根據各自然村落的居住情況,將全村分別編為:下遼1、2組,虎岫3、4組,宋坑5、6組,亭山7、8組、草埔頭9組、後山塘10組、天橋11組、紅星12組、湖上13組、謝厝14組,計14個生產小組。
產業
美星村在國家庫區移民政策扶持下,在村兩委及全體村民努力下,村容村貌取得前所未有的變化。現在全村的公共設施有:水泥大道貫通全村各小組並架設照明路燈,新建村部辦公大樓1座,華僑柯振峰捐建教學樓1座,村委會籌資新建教師辦公樓1座,幼兒園1座,廚房和學生宿舍樓1座,李氏宗親紀念碑1座,安息堂1座,還有各種寺廟宮院多處。水利設施有:小二型水庫2座(包括庫容48萬立方米的草埔頭水庫和原鵬聲劃歸美星的渡潭水庫各1座),人畜飲水池1座,小水庫9座,環山引水渠4條,總長2600米,還有供電、電視、電話線路架通全村每一戶。全村實現照明、飲事用電、用氣。生活用水大部門引用山泉自來水,部分引用機井地下水。各戶均有電視、電話、寬帶、手機、洗衣機、電冰箱、摩托車。私人小轎車80多部,各種貨車20多部。
產業經濟有:果林專業隊2支,農場1個,私營百貨銷售店10間,理髮店1間,機動車修配1間,專業養魚4場,專業養牛3場,專業食飲服務4組,鞋業加工3場,服裝專賣店3家,五金加工修配5間,廣告宣傳1組,建築工程隊2支,民營商貿公司30家,家私廠1家,床墊廠2家,彈簧廠3家,紙箱廠1家、拉鏈廠1家,電子元件廠1家。
社會事業有:完小1所,幼兒園1所,老人活動中心1所,衛生所1所,垃圾處理1場,治安巡邏隊1支,俞氏獎學基金會1所,李氏理事會1所,還有蔡忠賢、黃水田、謝輝煌、曾瑞金、俞賢德等企業家熱心本村公益事業。
民生工程:在國家政策扶持下,為全村辦理合作醫療、養老保險、種糧直補及部分村民享受庫區移民補貼。
現在,美星是人盡其力,地盡其利,山茂其林,業興其旺。在這一方熱土奮鬥不息的美星人,秉承泉州人敢為人先,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正與盛世同步續寫新篇。
自然資源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31畝,人均耕地0.67畝,主要種植小麥、烤煙等作物;擁有林地47.0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3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3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