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英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縮寫UNESCO)於1946年11月正式成立,總部設在法國首都巴黎,現有195個成員,是聯合國在國際教育、科學和文化領域成員最多的專門機構。該組織旨在通過教育、科學和文化促進各國合作,對世界和平和安全作出貢獻,其主要機構包括大會、執行局和秘書處。
1945年11月1日-16日,二戰剛剛結束,根據盟國教育部長會議的提議,在倫敦舉行了旨在成立一個教育及文化組織的聯合國會議(ECO/CONF)。約四十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在飽經戰爭苦難的兩個國家——法國和英國的推動下,會議代表決定成立一個以建立真正和平文化為宗旨的組織。按照他們的設想,這個新的組織應建立「人類智力上和道義上的團結」,從而防止爆發新的世界大戰。會議結束時,三十七個國家簽署了《組織法》,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從此誕生。
201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教科文組織開展的各項目將助力實現該議程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2017年12月22日,以色列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正式宣布,以色列將於2018年底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
2018年11月,「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正式成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首批成員單位加入聯盟。
使命與任務
政府的政治或經濟措施並不足以獲得人民長期的鼎力支持。對話和相互理解是建立和平的基礎,人類智慧與道德的團結是建立和平的前提。
在此精神指導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積極發展教育手段,消除仇恨、倡導包容,培養全球公民。教科文組織致力於確保每個兒童和公民都享有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
教科文組織通過弘揚文化遺產、倡導文化平等加強各國之間的聯繫。教科文組織促進科學計劃與政策,以此作為發展與合作的平台。教科文組織支持言論自由,這不僅是一項基本權利,同時也是保證民主與發展的關鍵條件。作為孕育思想的搖籃,教科文組織幫助各國落實國際準則、管理各項促進思想自由交流和知識共享的計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建立是對以種族歧視和反猶太主義暴力行徑為特點的世界大戰的回應。70載光陰荏苒,諸多爭取自由的鬥爭已經取得勝利,教科文組織肩負的使命一如既往地關乎著世界的命運。
文化多樣性受到攻擊,各種形式的排斥、對科學事實的否認、針對言論自由的威脅都在挑戰和平與人權。因此,重申教育、科學和文化領域的人文使命仍是教科文組織的職責所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