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興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肖興基 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主任,研究員。曾任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標準委員會委員、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項目專家。 有機農業專家肖興基
圖片來源網址及圖片網址[1]
- 隨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要實現農民致富這一目標,農業必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改革,改變生產方式、應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提高生產率。
——源自肖興基老師的一段話 訪 談 ▼ 問:肖老師好,您是1994年負責制定中國最早的有機食品生產規範和管理規定,並且曾作為國際有機農業標準委員會委員,參加了國際有機農業標準修訂會,您應該經歷了有機農業在我們國家的一個起步和發展?
圖片來源網址及圖片網址:[2]
- 肖興基:中國有機農業發展的動力在初期主要來自農業環境保護和國際市場需求。1999年以前,我國有機產品95%以上出口到日本、歐盟及北美。2000年後,隨着國外有機產品需求的增加,國內有機市場也逐漸發展起來,特別是2005年我國頒布了《有機產品》標準,使我國的有機產品從生產到市場都逐漸規範起來,有機產品的市場需求和日益重視的農業生態環境改善與污染控制是我國有機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 問:那麼怎麼定義有機農業呢?它是農業生產當中的一種生產方式?
- 肖興基:我國隨着農藥、化肥以及地膜等的大量採用,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敲響了生態保護的警鐘。在中國廣大的農業主產區大多存在資源利用不合理並導致環境污染的問題,影響到了農業生產力的持續穩定提高。20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進行生態農業試點、示範和推廣工作,並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我國生態農業建設的蓬勃發展所顯示的無限生命力,促進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為有機農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有機農業的定義是遵照有機農業生產原則,在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可以說有機農業是一種有特定標準規範的生態農業,是一種環境友好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方式。 ▼ 問:在查看相關文章的時候,我看到最多的詞有三個:有機農業—有機產品—有機產業,他們三個各自獨立又彼此關聯? 有機農業是一種農業體系、生產方式,有機產品是採取有機農業體系生產產生及經後續加工後的產品。有機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了有機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其產品和市場也形成了一定規模,這是有機產業形成的物質基礎。
- 那麼有機產業在我國發展是有客觀必然性的,隨着環境貿易的迅速發展,國際市場對環境友好型的安全食品需求也與日俱增,全球化的有機農業發展和消費浪潮也勃然興起。而目前來說,有機農業在整個農業體系中與常規農業相比很小,但具有重要的啟示和示範意義。
近年來,我國有機農業發展日益成熟,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對有機產品的需求迅速增加,也促進了一些地方經濟的發展,部分地方的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發展有機農業,制定政策引導、鼓勵、扶持發展有機農業,把發展有機農業作為提高當地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加農民收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途徑。正是由於市場需求和相關政府重視的雙重動力,形成了中國有機農業快速發展的局面。 ▼ 問:您在2002年負責籌建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OFDC),我們查到OFDC是中國唯一獲得IFOAM認可,亞洲首家、中國唯一獲得加拿大政府官方認可、中國大陸唯一獲得美國官方認可的有機認證機構。有機認證機構的誕生直至今日,它是否也在推動有機產業的發展呢?
- 肖興基:上世紀80年代,原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農村生態研究室在國內開展了大量的生態農業科研和實踐活動,並探索生態農業的生產標準和管理體系。1989年,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率先將有機農業的概念引入中國,並加入國際有機運動聯盟成為中國的第一個會員。在隨後的幾年裡進行了有機農業啟蒙運動,特別是在1990年參加中國第一個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的認證活動,使中國的有機食品首次進入發達國家,促進生態農業與國際承認的有機農業相接軌。
1994年,鑑於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在有機農業和農村環境保護領域內的突出貢獻,原國家環保局批准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成立國家環保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負責制定中國的有機食品生產規範和管理規定等工作,並於1995年頒發了中國第一張有機食品證書。2002年,原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認證部成為獨立單位,成立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簡稱OFDC)。自成立以來,OFDC一直從事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產業政策、標準、實用技術、生產基地建設的規劃研究、宣傳推廣、培訓和質量控制等工作,推動中國有機食品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1994年國家環保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在原國家環保局南京環科所成立 1995年6月OFDC頒發中國第一張有機食品認證證書 ▼ 問:目前國際上有機農業的發展是什麼情況呢?
- 肖興基: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與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所(FiBL) 2016年初公布的統計數字表明,全球目前有172個國家從事有機食品和飲料的生產,認證的土地面積達4370萬公頃,是1999年的4倍。有機農場面積排在前10位的國家有澳大利亞、阿根廷、美國、中國、西班牙、意大利、烏拉圭、法國、德國和加拿大。有些國家如瑞典、奧地利、瑞士、芬蘭和意大利的有機土地面積超過10%的耕地面積。目前,有機食品貿易的主要市場在歐洲、美國和日本。
2014年最大的有機消費國排在前三位的是美國、德國和法國,中國排在第四位。其中美國占全球消費市場的43%,歐盟占38%。中國的銷售額約37億歐元,占6%。 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個國家制定了有機農業標準或法規。各國政府通過立法來規範有機農業生產,使公眾生態、環境和健康意識得到了增強,擴大了對有機產品的需求規模,有機農業在研究、生產和貿易上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由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認證、市場准入等方面還需要有一個適應和協調的過程,而發展中國家在開拓有機農業和有機產品市場中也需要有一個逐漸規範和與國際進一步接軌的過程,因此,當前的這一階段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 問:依據2014年國際有機消費國消費額的排名,中國排在第四,但占比與前三位的懸殊很大?
- 肖興基:是的。目前來看,中國有機農業發展雖已經達到一定水平,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制約其發展,主要有生產技術問題和銷售問題。
我國在有機農業方面投入的研究與實際需求的脫節比較嚴重,幾乎沒有專門從事有機農業教學的院校、有機農業技術人員和研究課題,不少專門從事有機農業生產的企業需要「自力更生」、自己摸索,這就存在有機農業生產技術摸索和經驗積累的問題,給企業帶來了麻煩,增加了生產成本。 銷售是另一大問題,主要原因在:一是有機產品生產勞動力相對投入多,導致有機產品價格普遍高於常規產品;二是消費者對有機產品了解很有限而購買少。中國城鄉二元結構比較嚴重,城市居民對有機農業不了解甚至對常規農業也不了解,不了解導致懷疑的心態,這很正常,需要我們從業者進行更多的科普。至於價格,長期以來,農村反哺城市是一種常態,農產品價格普遍較低,中國傳統存在大量的小農經濟,農民往往不會將人工和土地成本計入價格體系。 而有機農業需要規模化生產運營,當有機農業進入規模化運行之後,人工和土地成本已經成為有機產品價格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消費者難以理解有機產品為何偏高的主要原因。 目前,全球有機食品的消費仍不到全球食品消費的1%,要想實現有機食品向主流化邁進的目標,需要加強農業企業的誠信建設,構建消費者與生產者的溝通渠道和協商機制,形成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互惠互利,促進有機產業的良性發展。 ▼ 問:您說有機農業是激發內生動力,調動土地、勞動力、自然風光等要素,讓資源變資產,讓農民變股東?—-那麼這是發展有機農業的核心嗎?
- 肖興基:有機農業的核心是通過諸如使用有機肥料、輪作間作、種植豆科作物和覆蓋作物、少耕免耕等農業方法和措施,保持和恢復土壤活力。這些方法鼓勵土壤動植物生長,改善土壤結構和性狀,促進養分和能量多級利用,提高土壤保持養分和水份的能力。
隨着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要實現農民致富這一目標,農業必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改革,改變生產方式、應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提高生產率。 ▼ 問:有機農業生產需要具備什麼基本條件?
- 肖興基:有機生產需要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進行。有機生產基地應遠離城區、工礦區、交通主幹線、工業污染源、生活垃圾場等。有機農業生產涉及的土壤,農田灌溉用水和大氣環境都要符合相關國家標準。
(1)土壤環境質量符合GB 15618 中的二級標準; (2)農田灌溉用水水質符合GB 5084 的規定; (3)環境空氣質量符合GB 3095 中二級標準。 ▼ 問:在有機生產中,您提到因地制宜來發展有機農業?那麼在實際操作中,對於農戶,是否可以接受如此多標準的有機生產呢?
- 肖興基:我國國土廣闊,各地作物生產、氣候、土壤條件、病蟲害發生情況等均不同,所以因地制宜發展有機農業尤為重要。發展有機農業必須根據當地的情況選擇抗病、抗蟲品種,選擇適合當地情況的生產技術。這對農戶實際操作來說並不是難事。
在江蘇省鎮江市句容戴莊村,農業合作社選擇秸稈、菜餅、醋糟和畜禽糞便作為肥料、選用醋糟、生物農藥代替化學農藥,這裡面就很有當地特色:菜餅是菜籽榨油的副產品,菜籽是南方重要的油料作物;鎮江是中國著名的醋產地,其副產品醋糟既可以作為肥料,又可以用來防治病蟲害……這個案例就是很好的因地制宜的範例。在我們的試驗基地,農戶們按照有機標準來進行,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 問:您所說生物農藥代替化學農藥—這裡的生物農藥是指什麼? 肖興基:生物農藥是指有機產品國家標準中列出的有機生產允許使用的投入物,包括一些植物源、微生物源、動物源以及礦物源性產品。如植物源製劑,是從植物當中提取的,大多數都是中草藥。這種模式在有機農業生產中已經比較普遍,適於推廣。 ▼ 問:誰來監管呢?通過有機生產,產品最終步入市場,形成有機產業…這一套流程 如何監管呢?
- 肖興基:國家認監委負責有機產品認證活動的統一管理、綜合協調和監督工作。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對所轄區域內有機產品的認證活動實施監督檢查。
開展監督檢查的方式主要有:對認證機構開展監督檢查,對獲得認證企業進行現場檢查,對獲得認證的產品進行監督抽檢,對產品標誌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等。 有機產業監管體系包括標準體系和管理體系。有機產品國家標準是規範和制約有機產品生產、加工、經營和認證的總綱領,是發展有機產業的根本準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於2005年頒布實施了中國國家有機標準GB/T 19630—2005《有機產品》,2011年又對該標準進行了修訂。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有機產品》國家標準、《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和《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等法律法規為依據,對現行的有機產品生產、加工、經營、諮詢和認證的管理體系進行了整合和優化,為中國有機產品的認證提供了統一的要求和方法,加強了對有機產業的日常監管和全面質量控制,從而為確保中國有機產品認證的有效性和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規保障。中國國內的消費者對有機產品的信任度不斷提高,中國有機產品在國際上的聲譽也不斷得到提升。 ▼ 問:我們國家當前有機種植面積是多少呢?
- 肖興基: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我們國家有機農業的面積為190萬公頃,世界排名第四,占耕地0.95%(發達國家5%以上),認證產品價值約800億元人民幣。
▼ 問:通過這組數據是不是可以理解有機種植出的農產品 還只能供給少部分人?同時對於有機生產的產量問題,它會是制約有機農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嗎? 肖興基:目前來看,是的,還只能供給少部分人。在中國,有機農業的占比差不多是1%,處於一個穩步上升的趨勢。從理論上來說,石油農業出現之前,傳統農業養活了全球人,就現在而言,一些技術成熟的有機農場其產量不低於甚至高於常規農業,但在普遍的有機農業生產水平來說,有機農業的產量仍低於常規農業,這需要對有機生產技術進行持續研究,不斷提高有機生產和管理水平,實現有機農業生產力的不斷提高。 據美國羅代爾研究所進行的一項長達30年的農耕體系試驗表明,有機農業不僅現在能夠更好地養育世界,還能應對不斷變化的未來。有機農業發展時間越久,產量可與常規作物持平,同時,在嚴重的極端氣候情況下,有機作物顯現的抗逆性比常規作物更好,產量更高。 對某些作物或某些地區而言,只要適當資助農業生態研究,改進有機管理,同時資助有機農業體系品種選育,就可以減少甚至完全消除產量差異。所以有機農業的產量不會成為有機農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 問:2015年OFDC完成「環水有機農業行動方案初稿」,這個行動方案主要是做什麼?為什麼要寫這樣一個行動方案呢?
- 肖興基:環水有機農業是指在重要的湖庫周邊、江河源頭區、飲用水源集水區等水環境敏感區域採取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實現農業生產與水質保護相結合的一種環境友好型農業模式。
常規農業中化肥、農藥的大量施用是造成我國大江大河水體污染和湖泊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土壤地下水硝酸鹽含量增加的重要原因。而隨着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高轉變,常規農業向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等環境友好型農業轉變正成為潮流和趨勢,科學發展環水有機農業,促進水質保護與食品安全已成為今後相當長時間內的重要工作之一。 國內外環水田間試驗表明,與常規種植方式相比,有機種植方式可以提高農田土壤氮素利用率,減少種植區域流出水體中化學需氧量、總氮含量。有機稻田的水質良好,動物物種多樣性與種群豐富度遠高於常規。 目前,安徽黃山千島湖水源區的有機水稻基地、四川蒲江水源保護地的有機茶基地,以及江蘇南京溧水水庫的有機藍莓基地等在防止水源破壞,控制面源污染與水土流失的基礎上,進行資源整合,取得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為水源保護地有機農業實踐提供了良好範例。 ▼ 問:對未來有機農業的發展,您有怎樣的設想呢?
- 肖興基:針對目前我國有機產業面臨的一些問題,有以下幾點建議與設想:
1.出台國家有機產業發展行動方案,鼓勵和支持有機產業發展。包括:出台國家有機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支持和引導產業發展,特別是環境脆弱區、生態敏感區和重點功能區的有機產業發展,如重點湖泊、南水北調沿線的有機農業發展; 完善有機產業補貼政策,鼓勵產業發展; 加強有機農業和有機產品的相關宣傳、推廣和培訓,促進群眾和社會對有機產品的理解和認識。 2、加強對有機農業技術研究的支持,特別是有機農業生產精準技術研發;加強有機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降低有機生產成本和提升有機產品質量。 3. 加強農業企業的營銷能力建設和誠信建設。包括:鼓勵農村電商平台建設,促進互聯網+有機農業格局的形成;引導資本力量進入有機農業領域,提升管理水平;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特別是生產過程和產品的標準化管理。 4、挖掘地方特色產品,促進深加工產品的研發。包括: 結合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申報,挖掘地方特色產品,提升產品的差異化,同時實現地方特色品種的發展和保護;加強深加工產品的研發,延長產品的保質期,提升產品品質和國際競爭力。 ▼ 問:接下來,您和您的團隊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呢?
- 肖興基:我們制訂了「十三五規劃」,通過五年建設與發展,將我們中心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有重要影響的有機農業研究、有機食品和良好農業操作規範認證、技術開發、培訓、推廣和產業服務機構;成為國家農村環境管理和食品安全保障的主要技術支持力量之一。我們會不斷努力,為我國的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做出應有的重要貢獻。
- 央視主持人水均益:特別對話有機葡萄酒的發展趨勢_智德葡萄酒營銷機構_新浪博客 [3]
- 農業專家齊聚成都蒲江 共論農產品質量安全[4]
[5] 有機食品正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食用
目錄
參考資料
肖興基_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