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腎蕨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腎蕨科植物為中型草本,多為土生植物或附生植物,少有攀援植物。腎蕨科共3屬,分布於熱帶地區,我國有2屬,是常見的觀葉植物。

  • 中文名: 腎蕨科
  • 拼 音: shèn jué kē
  • 學 名: Nephrolepidaceae Pic. Serm. (1975)
  • 界: 植物界
  • 亞 界: 綠色植物亞界
  • 總 門: 輪藻總門
  • 門: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 門: 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綱:木賊綱(水龍骨綱)
  • 亞 綱: 水龍骨亞綱
  • 目:水龍骨目
  • 科: 腎蕨科
  • 分布區域: 分布於熱帶地區,我國有2屬

地理分布

腎蕨科共3屬,分布於熱帶地區。我國有2屬。

下級分類

爬樹蕨屬 ArthropterisJ. Sm.

腎蕨屬 NephrolepisSchott

形態特徵

中型草本,土生或附生,少有攀援。根狀莖長而橫走,有腹背之分,或短而直立,輻射狀,並發出極細瘦的匍匐枝,生有小塊莖,二者均被鱗片,具管狀或網狀中柱;鱗片以伏貼的闊腹部盾狀着生,向邊緣色變淡而較薄,往往有睫毛。葉一形,簇生而葉柄不以關節着生於根狀莖上,或為遠生,2列而葉柄以關節着生於明顯的葉足上或蔓生莖上;葉片長而狹,披針形或橢圓披針形,一回羽狀,分裂度粗,羽片多數,基部不對稱,無柄,以關節着生於葉軸,全緣或多少具缺刻。葉脈分離,側脈羽狀,幾達葉邊,小脈先端具明顯的水囊,上面往往有1個白色的石灰質小鱗片。葉草質或紙質,無毛或很少被毛,或罕有略具糠秕狀鱗片伏生。孢子囊群表面生,單一,圓形,偶有兩側匯合,頂生於每組葉脈的上側一小脈,或背生於小脈中部,近葉邊以1行排列或遠離葉邊以多行排列;囊群蓋圓腎形或少為腎形,以缺刻着生,向外開,宿存或幾消失;孢子囊為水龍骨型,不具隔絲;孢子兩側對稱,橢圓形或腎形。[1]

模式屬

腎蕨屬NephrolepisSchott

土生或附生。根狀莖通常短而直立,有網狀中柱,有簇生的葉叢,並生出鐵絲狀的細長側生枝(匍匐枝),匍匐枝出自每個葉柄的基部下側,向四面橫走,並生有許多須狀小根和側枝或塊莖,能發育成新的植株。根狀莖及葉柄有鱗片,鱗片腹部着生,邊緣較薄且顏色較淺,常有纖細睫毛。葉長而狹,有柄,不以關節着生於根狀莖;葉片一回羽狀;羽片多數(通常40-80對),無柄,以關節着生於葉軸上,干後易脫落,披針形或鐮刀形,漸尖頭,基部闊,通常不對稱,上側多少為耳形突起或有1個小耳片,向葉端的羽片逐漸縮小,邊緣概有疏圓齒或矮鈍的疏鋸齒,主脈明顯,側脈羽狀,二至三叉,小脈向外達葉邊附近,先端有圓形或紡錘形的水囊,在葉上面明顯可見。葉草質或紙質;葉軸下面圓形,上面有縱溝,縱溝兩側邊緣鈍圓,幼時被相當密的彎曲而貼生的纖維狀鱗片。孢子囊群圓形,生於每組葉脈的上側一小脈頂端,成為1列,接近葉邊,囊群蓋圓腎形或少為腎形,以缺刻着生,暗棕色,宿存。孢子橢圓形或腎形,不具周壁,外壁表面具不規則的疣狀紋飾。染色體x=41。

代表植物

腎蕨Nephrolepisauriculata(L. )

附生或土生。根狀莖直立,被蓬鬆的淡棕色長鑽形鱗片,下部有粗鐵絲狀的匍匐莖向四方橫展,匍匐莖棕褐色,粗約1毫米,長達30厘米,不分枝,疏被鱗片,有纖細的褐棕色鬚根;匍匐莖上生有近圓形的塊莖,直徑1-1.5厘米,密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葉簇生,柄長6-11厘米,粗2-3毫米,暗褐色,略有光澤,上面有縱溝,下面圓形,密被淡棕色線形鱗片;葉片線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30-70厘米,寬3-5厘米,先端短尖,葉軸兩側被纖維狀鱗片,一回羽狀,羽狀多數,約45-120對,互生,常密集而呈覆瓦狀排列,披針形,中部的一般長約2厘米,寬6-7毫米,先端鈍圓或有時為急尖頭,基部心臟形,通常不對稱,下側為圓楔形或圓形,上側為三角狀耳形,幾無柄,以關節着生於葉軸,葉緣有疏淺的鈍鋸齒,向基部的羽片漸短,常變為卵狀三角形,長不及1厘米。葉脈明顯,側脈纖細,自主脈向上斜出,在下部分叉,小脈直達葉邊附近,頂端具紡錘形水囊。葉堅草質或草質,干後棕綠色或褐棕色,光滑。孢子囊群成1行位於主脈兩側,腎形,少有為圓腎形或近圓形,長1.5毫米,寬不及1毫米,生於每組側脈的上側小脈頂端,位於從葉邊至主脈的1/3處;囊群蓋腎形,褐棕色,邊緣色較淡,無毛。

主要價值

腎蕨屬的大多數種的形體清雅秀麗,為主要的觀葉植物。腎蕨除了為世界各地普遍栽培的觀賞蕨類,其塊莖富含澱粉,可食,亦可供藥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