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胃喜潤惡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胃喜潤惡燥

來自搜狐網的圖片

胃喜潤惡燥指胃為陽明燥土之腑,易陽亢而燥熱。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胃喜潤惡燥

外文名; stomach liking moistness and disliking dryness

定義; 胃為陽明燥土之腑,易陽亢而燥熱

應用學科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中醫基礎理論(二級學科),髒象(三級學科) 《臨證指南醫案·脾胃》說:「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陽(燥)土,得陰自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也。」指出「胃喜潤惡燥」的特性。

胃主受納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除胃氣的推動、溫煦作用外,還需要胃液(陰)的濡潤滋養,其功能才能正常。《靈樞·營衛生會》說:「中焦如漚。」漚者,久漬也,長時間浸泡之義。飲食入胃,必賴胃液浸漬和腐熟;若胃液不足,漚腐難成,而致消化不良諸症。

從 胃受納腐熟功能失常的臨床表現來看,因胃陰虛而致者,亦每每易見,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更為突出。因胃屬燥土,無水不漚。導致胃陰虛的原因很多,總括起來 不外乎外感、內傷兩個方面。外感方面,以暑、熱、燥邪為主要。暑熱傷人,汗出過多,可劫奪胃陰;溫熱病邪侵襲,可直接熏灼胃陰;燥熱耗灼,則胃津枯涸。在 內傷方面,或因素體陰虛,津液不足;或因陽明熱盛,灼傷胃津;或因肝鬱化火,犯胃傷陰;或因久病、產後、高年之人,陰氣大虧;以及誤施汗、吐、下法,損傷 胃陰。上述種種原因,劫陰傷液,致令胃陰不復。

胃陰虛的臨床表現:咽干舌燥,口乾口渴,納食減少,或虛痞不食,或全無食慾,口淡乏味,咽 食不利,嘔吐,或乾嘔呃逆,胃脘隱痛,嘈雜不舒,大便乾結,形體消瘦,神疲乏力,舌質光紅,或干紅少津有裂紋,脈弦細而數,或細數無力等症。《臨證指南醫 案》說:「知飢少納,胃陰傷也」,「胃陰虛,不飢不納。」總括了胃陰不足的胃不受納的病變特點。

根據胃喜柔潤特點,對胃病的治療,《臨證 指南醫案·脾胃》指出:「所謂胃宜降則和者,非用辛開苦降,亦非苦寒下奪,以損胃氣,不過甘平或甘涼濡潤以養陰,則津液來復,使之通降而已矣。」以甘涼柔 潤或甘寒生津的藥物作為生津養胃的基本方法。此外,如肝氣鬱結,橫逆犯胃,宜疏肝養胃,方選逍遙散,重用白芍,疏中有柔,酸甘化陰;肝鬱化火,傷胃劫陰, 辛開苦降不宜太甚,用沙參、麥冬有瀉火柔肝養胃之功。以及張仲景《傷寒論》中的酸甘化陰以建中之大法,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脾胃》中的「陽明陽土,得陰 自安」之論述,無不體現胃「喜潤惡燥」之特性[1]

參考文獻

  1. 喜潤惡燥——胃的生理特性, 醫教育網 ,2020-05-09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