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平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能量平衡是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能量平衡是指在一定時段內,人體中的能量相對保持平衡。即在一定時段內,輸入和輸出某人體能量之比,等於該人體內蓄存能量的變化率。一般用方程式表示。式中:Qw——時段內平均輸入的能量流;qw——時段內平均輸出的能量流;dw/dt——時段內熱量對時間的變化率。能量平衡理論廣泛應用於研究水溫、蒸發、各種水體和農田的熱動態和研究流域匯流、洪水運動以及風浪、環流等。
所謂能量平衡是指加入鍋爐燃料量f與發電機送往電網功率NT的平衡。汽輪機功率通常通過調節系統改變調節汽門開度來調節能量間的平衡。營養學上量度能量的單位慣用卡(calorie)或千卡(kilo—calorie)表示。1卡是1克水從15攝氏度上升到16攝氏度所吸收的熱量;這個單位對於人類來說太小了。所以常用的單位是千卡,以符號「kcal」表示。國際上通用法定能量單位是焦耳(joule簡稱J),卡和千卡均為非法定計量單位。
能量守恆
按照能量守恆法則,在指定時間內一個體系的收入能量與支出能量的比例。這裡所說的體系是指進行能量平衡的一定組織範圍和實物對象的客觀實體。就範圍和實物而言,能量平衡包括一次能量和二次能量所提供的能量,以及工質、物料所攜帶的各種形式能量,包括熱、光、電、力等能量。應用最多的是以熱能為衡量形式的能量平衡,稱為熱平衡。物理學上亦有能量守恆這一概念。
能量代謝
能量代謝過程中能量攝入和能量輸出及貯存之間的平衡關係。在各種生理狀態下,能量的攝入絕大部分來自食物中所含有的化學能,而支出則包括糞便、尿液和消化道氣體包含的能量,特殊生熱作用,維持基本生命活動以及生產和對外作功等所消耗的能量。第一營養級的能量總和是第二營養級所吸收的能量加上排泄物的能量跟分解者所分解的能量。
能量的平衡並不是要求每個人在每天的能量攝取都要做到平衡,而是要求成年人在5—7天內其消耗的與攝入的能量平均值趨於相等。
體內消耗的能量必須從外界攝取食物才能得以補償,使機體消耗的和攝取的能量趨於相等,營養學上稱為能量的平衡。
能量的平衡是營養學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在評論人們的生活水平時首先要看他們是否吃飽然後才能看他們攝取的營養素的比例是否合理,合理的營養應該是既要吃的飽又要吃的好。
參考文獻
- ↑ 中華漢字:人類發展史上空前絕後的文明瑰寶!,搜狐,2019-07-20
- ↑ 傳統薈萃 | 甲骨文,搜狐,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