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身飼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捨身飼虎 |
佛教故事,出自《賢愚經》卷1《摩訶薩埵以身施虎品》。 佛經中說,印度寶典國國王大車的三個太子,一日同到山中打獵,見一隻母虎帶着數隻小虎飢餓難忍,母虎因此欲將小虎吃掉。 三太子薩埵見狀,將二位兄長支走,來到山間,臥在母虎前,餓虎已無力啖食。 薩埵又爬上山崗,用利木刺傷身體,然後跳下山崖,讓母虎啖血。母虎啖血恢復氣力後與小虎們一起食盡薩埵身上的肉。 二位哥哥不見弟弟,沿路尋找,終於找見薩埵屍骨,趕緊回宮稟告父王。 國王和夫人趕到山中,抱着薩埵屍骨痛哭,然後收拾遺骨修塔供養。 摩訶薩埵為了挽救老虎生命而甘願犧牲自己肉身的薩埵太子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前世,這種表現釋迦牟尼前生累世忍辱犧牲、救世救人、各種善行的繪畫作品被稱為本生故事畫。
佛經故事·大正藏·賢愚經
捨身飼虎 ,佛教故事,出自《賢愚經》卷1《摩訶薩埵以身施虎品》。 見《大正藏》第4冊,第352頁。
小王子天生慈悲 國王有三個王子——摩訶富那寧、摩訶提婆和摩訶薩埵。 三個王子裡,小王子摩訶薩埵天生具有一副慈悲心腸。 有—天,國王和王妃帶着王子,率領群臣出外去遊玩。 國王久住深宮,很少遠行,遊玩了—會便覺得有些疲勞,就找了個地方休息。 而三位王子如同出籠的小鳥,快活地穿梭在叢林之間。 忽然,他們發現了一窩老虎。 一隻雌虎正給兩隻小虎餵奶,雌虎面黃肌瘦,虎仔活潑可愛,但雌虎為了充飢,似乎正要吞食小虎。 小王子見此情景,就問兩位哥哥:「哥哥!你們看那隻雌虎瘦得皮包骨頭,快要餓死了,但他仍然給愛子餵奶。 依我看,雌虎在飢餓的逼迫下,一定會把虎仔吃掉的。」 兩個哥哥也同意弟弟的看法,說:「如果雌虎餓死了,小虎沒有奶吃也同樣會餓死的。」 小王子難過地說:「那麼,怎樣才能讓雌虎不吃掉虎仔呢。」 「依我看,除非有新鮮的肉和溫熱的血,否則它是一定會吃掉虎仔的。」兩位哥哥說。 小王子聽後進一步追問哥哥:「那你們說,如果有人把自己的血和肉施給那隻餓虎,這隻餓虎還有活下去的希望嗎?」 哥哥肯定地說:「當然能夠活下去了。但如果誰把身體施給了餓虎,這個人卻是不能復活的。」 兄弟三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着,而小王子內心卻有一番考慮,他打算犧牲自己,救活母虎與虎仔。 小王子決心已定,陪着兩位哥哥走了片刻,向兩位哥哥說:「哥哥,你們先走一步。我有一點兒事情要辦,隨後就來。」 說完他獨自走入小徑,回到剛才那隻餓虎停留的地方。 他走到餓虎面前,毫不猶豫地將身體投向虎口,不料,餓虎只朝他望了一眼,卻閉著嘴巴不吃他。 看到餓虎的神情,小王子若有所思。 他早巳下定決心捨身供養,為了實現自己的心愿,小王子乾脆找來一截尖銳的木頭,往自己身上猛戳,使鮮血汩汩流淌而出。 一直咬著嘴唇的餓虎,看到鮮血,立刻恢復了精神,吐出鮮紅的舌頭,開始舔食王子的鮮血。餓虎喝足了血,又繼續吃王子的肉體。 先行幾步的哥哥,遲遲不見弟弟跟來,十分擔心,忍不住走回來搜尋。他們邊找邊喊「摩訶薩埵!弟弟。」 然而除了風聲,四周沒有一點回音。 兩位王子忽然想起剛才弟弟提出的問題,不寒而慄。他們急忙跑回雌虎停留的地方一看,天哪,可憐的弟弟已經被餓虎吃得精光,只剩下—副帶血的白骨散落在一旁。 餓虎因食小王子而難過不已 餓虎吃完小王子的肉身,一不小心竟從懸崖上跌下,暈了過去。待它醒來後,回想起剛才的事,又跑回白骨旁不停地徘徊,十分難過。
母子連心
再說國王休息時,妃子也不知不覺睡着了。她做了一個夢,夢見三隻鴿子在叢林裡遊玩,忽然飛來一隻大老鷹,抓住最小的鴿子吃掉了。 她忍不住「啊」地慘叫一聲,立刻驚醒過來。 妃子立即對國王說:「大王!我剛才做一個不吉祥的夢。俗語說,鴿子即是孩子,我夢見三隻鴿子裡,最小那隻被老鷹捉來吃掉,以至於驚醒。 是不是小王子摩訶薩埵有什麼意外呢?」 國王聽到妃子的話,也覺得心驚肉跳,趕緊命令隨從分頭尋找王子們的行蹤。 不久,兩位王子哭着回來了。父王一見兩個王子,就知道事情不妙,着急地問:「你弟弟呢?他怎麼沒有回來?」 兩位王子嗚咽悲泣,上氣不接下氣,一面流淚,一面回答:「弟弟被餓虎吃掉了。」 果然不幸被言中了,國王和妃子頓時暈倒在地。 片刻,國王和妃子才緩緩醒來,由兩位王子在前面引導,率領隨從,直奔小王子摩訶薩埵慘死的地方。 但見血跡斑斑的草地上,只剩下屍骨的殘骸。妃子和國王抱頭大哭。兩位王子和百官隨從,也都痛哭流涕,一片悽慘。
小王子投身到天界
其實,捨身飼虎的摩訶薩埵王子,死後投身到兜率天上。 當時,他還有些懷疑,不知自己做了什麼功德,竟然能投生到優美的天界。 他對眼前的善果感到迷惑,於是運用天眼,察遍地獄、餓鬼、畜生、修羅和人間等五個世界,才發現自己前生施捨的殘骸散落在一座山林里,而父母、兄弟正圍靠在屍首旁邊,痛不欲生。 摩訶薩埵王子心想:「不能讓他們這樣下去,我要下去勸導他們。」 摩訶薩埵王子即刻離開天界,立在空中,向父母親百般規勸和訓諭。 國王和妃子聽到空中的聲音,仰天央求:「剛才規勸我的,是哪位神明呀?」 「我是摩訶薩埵,不久前施身給了餓虎。 由於這種功德,才能投生在兜率天上。 父王啊。 有生就有死,這是人世的常情。 凡是為非作歹的人,都會下地獄,凡有善行的人,都會出生天界。 你為什麼還沉陷於憂愁與煩惱之中,而不能夠覺悟呢?為何空自悲嘆,不去修持各種善事呢?」 國王和妃子當下仍無法明白王子講的道理,繼續問:「因為你心懷慈悲,憐憫萬物,即使將自身施與餓虎,也毫無懊悔。 可我們身為你父母,一想到你慘死的情狀,就為之心痛。 這種苦惱與哀嘆,不是用語言所能說明的。縱使你持守大悲之願,可為什麼要讓我們這樣苦惱呢?」
國王夫婦醒悟
王子看到雙親的愚痴,十分同情,又竭力解釋為善的功德和偉大,以打破父母的迷執。 經過王子的一番說法與教化,國王夫婦才逐漸醒悟了。 國王吩咐家臣趕造七寶塔,把王子的屍首厚葬。 摩訶薩埵王子看到父母從悲傷的低谷中走了出來,才安心地返回兜率天宮。
故事原文 原文為:是時王子興大勇猛,以悲願力增益其心。 慮彼二兄共為留難,請先還宮,我當後至。 爾時王子摩訶薩埵,遽入竹林,至其虎所,脫去衣服,置竹枝上,於彼虎前,委身而臥。 菩薩慈忍,虎無能為。 即上高山,投身於地。 虎今羸弱,不能食我,即以干竹,刺頸出血。 於時大地六種震動,如風激水,涌沒不安。 日無精明,如羅侯障。 天雨眾華及妙香末,繽紛亂墬,遍滿林中。 虛空諸天,咸共稱讚。是時餓虎即舐頸血啖肉皆盡,唯留余骨。時二王子生大愁苦,共至虎所,不能自持。 投身骨上,久乃得穌。悲泣懊惱,漸舍而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