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荊門西下(李商隱詩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荊門西下(李商隱詩作)

李商隱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荊門西下》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這是一首關於道路的詩。從題目我們就可以看出:詩描寫了一段旅程。

作品原文

荊門 西下

一夕南風一葉危,荊雲回望夏雲時。

人生豈得輕離別,天意何曾忌嶮巇。

骨肉書題安絕徼,蕙蘭蹊徑失佳期。

洞庭湖闊蛟龍惡,卻羨楊朱泣路岐。

原文注釋

①荊門:州名,楚地,漢為南郡地。唐貞元置縣,屬江陵府。岑仲勉《玉溪生年譜會箋平質》日:「荊門即荊州用典,猶雲舟發荊州向東而下。以東向為西下,古人自有此種語法,洞庭蛟龍則預計來途之嶝城,並非回望。鄭亞除桂管在二月,抵任在五月,過荊時約當四月,故云回望夏雲。簡言之,此詩乃隨亞赴桂途次作。若入歸途,方不日相會,何須『骨肉書題安絕徼』?可證馮、張兩說之窮也。」

②一葉:一葉扁舟。

③嶝蜮:危險。禰衡《鸚鵡賦》:「嗟祿命之衰薄,奚遭時之鹼賊。」   ④絕徼(音叫):絕域,極遠之邊塞。

⑤楊朱:見《離席》注。

創作背景

大中元年(公元847),李商隱隨鄭亞前往荒僻的邊疆桂林任職。鄭亞的這次遠行,是由於朝廷朋黨鬥爭失敗所導致;而李商隱的追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要表達本人的態度。在當朝的政治生活中,李商隱始終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卻不肯放棄自己認同的理念,而且要用行動來證明這一點。

文學賞析

李商隱所處的傳統,相信存在着永恆的天道,而人有義務遵循天道。反映在社會生活中,這種義務常常表現為選擇並且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無論從哪方面說,李商隱都首先是一位詩人。但儘管如此,他仍根據內心的義務把自己看作一名政治家。也就是說,他必須堅守正道——「天意」使他這麼做。事實上,他也隱隱意識到,如果自己缺失了這種信心,將陷於何等的矛盾之中。在李商隱批評時政的作品(例如幾首對李德裕、劉蕡等人的議論)里,態度非常激烈,流露出自信後面的複雜情緒。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