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

作品名稱: 《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詞人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溫庭筠

《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唐代詩人、詞人溫庭筠詩。[1]

此詞約作於唐大中(847—860)年間。《樂府紀聞》記載此事云:「令狐綯假溫庭筠手撰二十闋以進。」據此,《菩薩蠻》諸闋乃溫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綯進獻唐宣宗之作。其時當在大中後期(850—859),正值溫庭筠屢試不第之時。

詩詞正文

譯文

樓如白玉,樓外垂柳搖曳,正是暮春時節。夢中,萋萋的芳草、蕭蕭的馬鳴,閨樓中的思婦,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憶着遠方的離人。

羅帳上繡有一雙金色的翡翠鳥,芳香的蠟燭融為滴滴的蠟淚。窗外殘紅飄落、子規啼血,窗內殘夢淒迷、哀思綿綿。空樓相憶,思婦徒盼離人歸來。

賞析

這是溫庭筠組詞《菩薩蠻》十四首的第六首,表現思婦在玉樓苦于思憶而夢魂顛倒的情景。綜觀全詞,起兩句為入夢,結兩句為夢醒,「門外」兩句為夢中幻景,「畫羅」兩句為夢時襯景,從室外寫到室內,由夢前寫到夢後,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兼有幽深、精絕之美。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首兩句點明時間、地點和詩歌主人公的身份。一句「玉樓明月長相憶」,即將全詞籠罩在一片離情別緒的氛圍之中。柳絲裊娜,正是暮春時節,閨樓中的思婦,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憶着遠方的離人。樓如白玉,樓外垂柳搖曳,並且在明月朗照之下,景象非常清幽。春風沉醉,這應是春情生髮的大好辰光,此景是思婦所見,卻教她頓生悔恨之情。「春無力」三字描寫春柳柔媚,反襯了主人公相思之久且深,暗示思婦的痛苦不堪、心神恍惚而無可奈何的情態。

「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三四句進一步敘述當日送行場面,萋萋的芳草、蕭蕭的馬鳴,是聲色的結合,加重了離別的氛圍。這應是思婦長久思憶而神魂飄蕩中出現的夢境,是思憶當初送別情節在夢境中的再現,此種依依惜別的剎那情景,最是離人夢繞魂牽、永不會忘卻的。

「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過片寫眼前事,從室外移至室內,寫玉樓中的長夜思念:羅帳上繡有一雙金色的翡翠鳥,芳香的蠟燭融為滴滴的蠟淚。這是一個環境幽美.陳設富麗的地方,可「淚」字卻已暗示出了女主人公生活中的不幸,而一個「銷」字尤見漫漫長夜思婦難眠之孤寂。

「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最後一句轉寫夢,似乎矛盾,然矛盾中自有道理。或許在空樓相憶時的詞中人本已入夢,並夢見了當時送別的情景,這樣更能體現相憶之久。以景鋪敘,窗外殘紅飄落、子規啼血,窗內殘夢淒迷、哀思綿綿,此句以「花落子規啼」的淒迷景色,映襯人在夢中的痛苦情懷。

全詞描繪了遠離人的悠悠行遠,閨中人的脈脈多情,無論是「玉樓明月」的幽寂,「柳絲裊娜」的清柔,「畫羅金翡翠」的淒迷,還是「花落子規啼」的哀艷,皆是閒閒流轉,景真情真,一派自然,讀來意味深長。

作者簡介

溫庭筠[2](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

然恃才不羈,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又好譏刺權貴,取憎於時,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終生潦倒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客於江陵。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3]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視頻

文人詞鼻祖溫庭筠

與詩書在一起 溫庭筠(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