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蕭房知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蕭房知人》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十三。

原文

漢祖至南鄭,韓信亡去,蕭何自追之。上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至如信,國士亡雙,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乃拜信大將,遂成漢業。唐太宗為秦王時,府屬多外遷,王患之。房喬曰:「去者雖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經營四方,舍如晦無共功者。」乃表留幕府,遂為名相。二人之去留,系興替治亂如此,蕭、房之知人,所以為莫及也。樊噲從高祖起豐、沛,勸霸上之還,解鴻門之厄,功亦不細矣,而韓信羞與為伍。唐儉贊太宗建大策,發薄津之謀,定突厥之計,非庸臣也,而李靖以為不足惜。蓋以信、靖而視噲、儉,猶熊羆之與狸狌耳。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將如韓信,相如杜公,而後用之,不亦難乎!惟能置蕭、房於帷幄中,拔茅匯進,則珠玉無脛而至矣。

譯文

漢高祖劉邦行軍到達南鄭,韓信不告而別,蕭何親自去追趕他。高祖罵蕭何說:「將領們逃跑了幾十人,你都沒有去追趕,卻說去追趕韓信,是騙我的。」蕭何說:「這些將領容易得到,至於韓信這樣的人,則是天下無雙的國士。您如果一定要爭奪天下,除了他,再也沒有一起討論大事的人了。」於是高祖封韓信為大將軍,最終完成了漢室大業。唐太宗李世民為秦王時,幕府屬吏很多外調任職,秦王為此憂慮。房玄齡說:「離去的人儘管不少,也不值得可惜,杜如晦是輔佐君王的幹才,大王想要經營天下大業,捨棄杜如晦就沒有能共事的人了。」於是,秦王上疏請將杜如晦留在幕府中,終於使他成為一代名相。韓信、杜如晦的去留,與興衰治亂竟然有這麼密切的關係,而蕭何、房玄齡二人善於發現人才,也是無人能比得上的。樊噲跟隨高祖在豐、沛起兵,攻占咸陽後勸高祖還軍霸上,鴻門宴上又替高祖解脫困厄,功勞也不算小了,可是韓信卻恥於和樊噲交往。唐儉幫助太宗下決心滅隋建唐,在薄津揭發孤獨懷恩發動叛亂的陰謀,幫太宗制定誘降突厥的辦法,不能說是平庸之臣,可是李靖認為失去他並不值得惋惜。這大概是以韓信和李靖的眼光來看樊噲、唐儉,就好像拿熊羆比去狸貓而已。創建帝王之業,絕不是依靠個人謀士的謀略,一定要等到有了韓信那樣的大將,杜如晦那樣的賢相,然後才加以重要,豈不是太難了嗎?只要能把蕭何、房玄齡這一類人安排在帳下,選賢進能,那麼,賢能大才就會不請自至了。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1],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蕭房知人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