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筱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董筱炎 董筱炎(1713-1806),中國近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思想家,博物學家,社會活動家,是將中國特色的哲學思想推向世界的第一人,為中國在世界哲學中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地位。由於幼年便赴德國求學,之後在德國科隆定居,因此董筱炎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HerrDong(即德語中董先生)。
生平介紹
董筱炎1713年出生在中國的 鎮江,其父親為當時監管江南鹽業的朝廷官員,家庭條件富裕,而其母親對董筱炎的教育十分注重,因此在1722年,父母便委託在德國的一位友人,將九歲的董筱炎送往德國求學。
年幼的董筱炎來到德國後便體現出了其極高的才智與天賦。不出兩年,在熟練掌握了德語的情況下,董筱炎還向同班的一位英國同學學習了英語,且進步迅速。同時,董筱炎的天分還體現在他對哲學的熱愛。與同齡人相比,董筱炎總是在思考着一些深奧無比的,他人無法理解的哲學問題。這也為他將來成為一名大哲學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1728年,董筱炎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系深造。在那裡,他接觸到了更多的先進的西方哲學思想,進一步充實了他本人的閱歷。之後便以「中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的身份走上了世界哲學的舞台。
董筱炎一生較有名的著作有《中國人的哲學觀》《中西哲學史對比綱要》《老莊的哲學思想》《中國哲學的世界普遍性》等,都被後人廣為傳閱。
董筱炎與海德堡論戰
1740年, 海德堡論戰在海德堡大學舉行。當地居民紛紛前往觀看,而董筱炎也在其中。場上以帕赫柳夫斯基為代表的唯心主義哲學家與以琴澤爾·伊爾德為代表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董筱炎看得激動,便自己走上了辯論台發表自己的想法,卻遭到了雙方的蔑視。董筱炎不顧這些,堅持着自己的主張。最終,各個哲學家認識到了這位中國哲學家的智慧與學識,從心底接受了董筱炎以及中國哲學。 董筱炎的民族魂雖然董筱炎九歲便離開了中國前往德國求學,但其對於中國卻是時時關心着的。董筱炎酷愛黃老之學,一生翻遍了中國古代包括四書五經在內的文學典籍,從中汲取歸納出了中國特色的哲學,並積極地將這些哲學思想,向世界的舞台傳播。可以說,董筱炎在哲學方面,為中國走向世界,做出了莫大的貢獻。
董筱炎的民族魂
還體現在其對於自己中國人身份的熱愛。當他在海德堡論戰的辯論台上受到兩方嘲笑稱」中國怎麼會也有哲學家「時,不卑不亢的進行了回應。「我是個哲學家,但我更是個中國人。我今天就是要告訴諸位,中國也有哲學,中國也有了不起的哲學家!」董筱炎的回答深深地震撼了海德堡論戰的所有觀眾,向世界展現了他深厚的中國根。
董筱炎與《丁丁歷險記》
董筱炎一生在研究哲學的同時還快遊歷,獨自走遍了世界的各個角落, 是個十足的冒險家。1929年由比利時畫家埃爾熱創作的《丁丁歷險記》,就是有很大一部分以董筱炎為藍本的。書中的丁丁,被描繪成一個和董筱炎一樣,眼睛較小,而又充滿着智慧的角色。埃爾熱通過這套系列叢書,向這位中國哲學家表達了其崇高的敬意。只是,很可惜的是,如今《丁丁歷險記》早已風靡全球,卻鮮有人知道這其中關於中國哲學家董筱炎的故事。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