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緯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蔣緯國(1916年10月6日一1997年9月23日),幼名建鎬,號念堂,畢業於東吳大學(現為蘇州大學),蔣介石的次子,中國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國民黨裝甲兵部隊處長、戰車團團長、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司令、陸軍指揮參謀大學副校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1]
蔣緯國 | |
---|---|
蔣緯國 | |
出生 |
日本 | 1916年10月6日
逝世 | 1997年9月23日 | (80歲)
國籍 | 中國 |
民族 | 漢 |
母校 | 東吳大學(現為蘇州大學) |
職業 | 中國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戰略家、國民黨裝甲兵部隊處長、戰車團團長、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司令、陸軍指揮參謀大學副校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
研究領域 |
軍事戰略,《軍事基本原理》、《國家戰略概論》《國防體制概論》 |
蔣緯國(1916年10月6日一1997年9月23日),幼名建鎬,號念堂,畢業於東吳大學(現為蘇州大學),蔣介石的次子,中國政治家、軍事家、國民黨裝甲兵部隊處長、戰車團團長、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司令、陸軍指揮參謀大學副校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對於軍事戰略研究頗有成果,被台灣軍方奉為「軍事戰略學家」。
人物生平
- 1916年10月06日,出生於日本。
- 1936年,中德合作期間赴德擔任蔣百里訪問德國時的少尉侍從官。
- 1937年,在德國入伍,進入德國陸軍慕尼黑軍官學校。
- 1939年後,因德日意軸心國之聯盟而離德返回中華民國參加抗日戰爭和之後的國共內戰。
- 1940年,與西北棉紗大王石鳳翔的女兒石靜宜結婚。
- 1948年為安定裝甲兵部隊官兵生活,在南京市香林寺設立中學一所,收容裝甲兵子弟,以解決其教育問題,登記為「南京市私立宜寧中學」(現台中市私立宜寧高級中學),併兼任董事長。
- 1957年,與邱愛倫在日本成婚。
- 1975年,蔣進階陸軍二級上將,並擔任三軍大學校長。
- 1980年,蔣擔任聯勤總司令。
- 1986年,自軍中退役,擔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
- 1993年,蔣受聘為「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 1997年9月23日,蔣緯國因糖尿病併發症病逝於台北榮民總醫院。身後安葬於汐止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
主要作品
- 《大戰略概說》
- 《國家戰略概說》
- 《台灣在世局中的戰略價值》 1977年
- 《中道與人生》 1979年
- 《軍制基本原理》 1974年
- 《永保心理的壯年》
- 《領袖軍事思想》
- 《弘中道》
- 《決策管理資訊系統》
- 《科學管理之三聯管制法》
- 《蔣委員長十八年抗日戰爭指導》
- 《國防體制概念》
- 《柔性攻勢》
- 《創造這個時代的Z》
身世之謎[2]
蔣緯國名義上成為了蔣介石的次子。蔣緯國雖然不是蔣介石的親生兒子,但蔣介石視如親子,故修在譜中。蔣緯國到溪口後,受到蔣家的撫養、愛護,不亞於蔣經國。他稱王太夫人為祖母。蔣介石對蔣緯國視如己出,蔣緯國對「父親」的感情也極為深厚。蔣緯國只要說想父親,蔣介石必接他到自己身邊。人們常看到蔣介石把緯國抱在懷裡,有時讓他騎在自己的肩上,十分親昵。和對蔣經國一樣,蔣介石對蔣緯國的教育是很嚴格的。若干年後,男孩成了大名鼎鼎的國民軍陸軍二級上將、台灣當局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 1989年初,一些報紙刊出《蔣緯國首次公開談身世,姓蔣姓戴仍是謎》的報道,說蔣緯國表示「對自己究竟是蔣介石之子或是戴季陶之子之謎,迄今亦無法證實」,並「希望能多找點資料弄清楚」云云。「蔣緯國是蔣介石領養的戴季陶之子」,這是民主革命奉化縣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毛炳岳先生親聞當年教蔣緯國養母姚冶誠學文化的陳志堅大姐說的。她還說,只因蔣介石對緯國視若己出,自家人諱莫如深,其他人也就一直不便泄露,是以至今罕為人知。 據說,在修譜期間,蔣緯國曾探問,譜中有沒有寫他的母親。修譜者只得告知他,這是根據他父親手稿編列的。蔣緯國默然,後來說:「過30年再說罷。」過了30多年,1984年,在蔣緯國上將由聯勤總司令被貶為聯訓部主任時,他曾面告採訪他的記者說,他並不具有「第一世家」的血統。另外,蔣緯國和戴季陶的兒子相貌很相似,而且兩人關係甚好,當蔣緯國論及與戴安國關係時,他說:「我與安國,情同手足,血濃於水。」這些話,證明了蔣緯國與戴安國的關係乃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生性坦率的蔣緯國能說出這些話,似可印證幾十年來在政壇上有關他身世之謎的傳說。另有傳言說,津淵美智子並沒有消失,她與蔣緯國保持着書信來往,一九四九年蔣緯國到台灣後,曾想奉養生母,然因宋美齡之故,未能實現。1957年2月,蔣緯國喪妻後與邱愛倫再婚時,曾由戴安國陪同到日本東京舉行婚禮,主婚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親生母親津淵美智子。一九六七年,蔣緯國應邀訪問日本時,念及母親年事已高,便接她回台灣,以享天年。津淵美智子於1977年亡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