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蒯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蒯良 (三國群將)

蒯(kuǎi)良,字子柔,襄陽中廬人。歸劉表。蒯良為劉表定下安撫荊楚的政治方向,佐其成業,被劉表譽為「雍季之論」。之後,蒯良就被劉表擢升為主簿(bù)。其後蒯良的生平,就不得而知了,《三國志》亦沒有記載其卒年。與蒯越、以及同樣活躍於襄陽的蒯祺諸葛亮姐夫)或為同族兄弟。[1]

人物生平

蒯良荊州南郡望族之一、蒯家的代表人物,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北軍中侯劉表應朝廷命詔赴任荊州刺史,卻對當時的局勢感到彷徨,因此就在宜城筵請蒯良及其弟長蒯越與同蔡瑁共謀大事。

劉表問道:「此時宗賊橫行,民眾不附,袁術在南陽又蠢蠢欲動,禍亂至今已經難以解決。我又希望在這裡徵兵,但怕民眾不願從軍,兩位有何對策?」

蒯良說:「群眾不附的原因,是出於仁之不足,群眾依附而不能興治的原因,是出於義之不足;如果仁義之道能行,則百姓來歸如水勢之向下,何必擔憂來者之不從而要問興兵之策呢?」

劉表又顧問蒯越,蒯越說:「太平盛世的統治者都是重視仁義,亂世的統治者則會重視權謀。士兵亦是貴精不貴多的,重點在於能夠得到他們的忠心及支持。袁術為人勇有餘而智謀決斷不足,蘇代貝羽都是一介武夫,根本不必憂慮;然而,宗賊的首領則大多貪婪殘暴,其部下對他們也心存憂慮。我手下有些具備修養及能力的人,只要派遣他們到宗賊首領處加以利誘,宗賊首領們必定率眾而來。然後閣下只要把握時機,誅殺那些殘暴無道的,再安撫收編他們的部眾。如此一來,本州的軍民和百姓,都會因為閣下的恩德而扶老攜弱而至。屆時閣下軍民歸附,就要占據南面的江陵,並且扼守北境的襄陽,那麼荊州八郡只要傳遞檄書就可以平定了。以後,即使袁術等人再擁兵而至,亦無能為力了!」

劉表聽完後即大加讚賞蒯良的言論是雍季之論,蒯越的計策有如臼犯的謀略一般。

其後,蒯越總共誘使得五十五個宗賊頭目(一說十五人),劉表依從蒯越之前的建議,把他們一併殺掉,吞併他們的部眾。然而,當時江夏賊黨張虎、陳生仍然據守襄陽,劉表又派蒯越和龐季前往遊說,張、陳二人被說服而答允出降。因此劉表大致得到了荊州的支配權,自此理兵襄陽。

歷史評價

劉表:"子柔之言,雍季之論也。"

生卒之迷

史家估計赤壁之戰之前,蒯良極有可能已經逝世,因為在曹操封賞的荊州官員的名單中,並沒有蒯良的名字。同時,元末的小說《三國演義》中,也支持這種說法。

但是根據《世說新語》注引《晉陽秋》,蒯良官至吏部尚書,他的兒子南陽太守蒯鈞娶中領軍王肅的女兒為妻,生一女蒯氏(即晉武帝司馬炎的姨妹)。東吳孫秀降晉,司馬炎把蒯氏嫁給孫秀。說明蒯良降曹以後在魏國當官。

家族成員

先祖:蒯通

兄弟:蒯越(演義設定)

兒子:蒯鈞,南陽太守

孫女:蒯氏,伏波將軍孫秀之妻。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蒯良是蒯越之兄,其人足智多謀,兄弟二人輔助劉表,佐其成業。蒯良精通天文,極善相馬。在三國演義第七回,袁術因向劉表借糧不成,派孫堅討伐劉表,因孫堅軍勢不可擋,劉表慌忙請蒯良商議,蒯良說:「深溝高壘,以避其鋒,不需藉助袁紹,自己解救也可以。」蔡瑁不聽蒯良之策便大敗。劉表派呂公迎戰,呂公聽從蒯良計謀,用兵設伏射殺孫堅,從而解除劉表的危機。後來孫策以黃祖換取孫堅屍首,兩家各罷兵,再休侵犯。蒯良又勸劉表砍其使,乘勝下江東,然而劉表不納其言,坐失良機。[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