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蒹葭 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蒹葭
圖片來自搜狐網

蒹葭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生動描寫了蒹葭在秋風中的情景,對其體弱易折,常受風雪、水波、夜露傷害的處境深表同情,表現了詩人憂世憂物的博大胸懷。最後點出蒹葭凋零較晚的特點,感慨歲月蹉跎,寄寓了深沉的身世之嘆和賢人失志之感。全詩以《詩經》中的意境命題,兼有《楚辭》韻味,運筆精妙,狀物生動,寄託深遠

原文

杜甫〔唐代〕

摧折不自守,秋風若何。

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波。

體弱春風早,叢長夜露多。

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譯文

蒹葭面對摧殘不能夠保全自我,又被瑟瑟秋風吹着該怎麼辦。

只是在極短的時間裡盛開花朵,很快葉子就會沉入水中。

在形體柔弱的時候春風拂過都嫌來得早,在生長成密叢時夜裡的寒露又多了。

即使衰敗後花葉搖落,還擔心歲月虛度。

創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立秋之後,時任華州司功參軍的杜甫棄官西行,滯留於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入冬以後便南下同谷(今甘肅省成縣)。在秦州的時候,杜甫見到被秋風摧折的蒹葭,俯仰之間,油然而起身世之嘆,於是寫了這首詩。

簡析

  《蒹葭》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生動描寫了蒹葭在秋風中的情景,對其體弱易折,常受風雪、水波、夜露傷害的處境深表同情,表現了詩人憂世憂物的博大胸懷。最後點出蒹葭凋零較晚的特點,感慨歲月蹉跎,寄寓了深沉的身世之嘆和賢人失志之感。全詩以《詩經》中的意境命題,兼有《楚辭》韻味,運筆精妙,狀物生動,寄託深遠。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