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蓉城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蓉城鎮,隸屬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縣政府所在地,東經118°52′,北緯30°38′,鎮政府駐平崗路,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80000萬元,財政收入5600萬元。全鎮設立牌樓、蓉東、城西、光華、楊沖、分姚、百花、清泉嶺、雙溪、合心、青山、和平、光明、建興、五星、新中、五溪、雲山18個村民委員會和蓉城、富陽、雙河、九華、龍子口、龍山6個居民委員會。2017年,蓉城鎮行政區域面積11931公頃,常住人口89028人。[1]

中文名稱: 蓉城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安徽省池州市

政府駐地: 蓉城鎮

電話區號: 0566

地理位置: 安徽省南部、長江沿岸

面 積: 11931公頃

人 口: 89028人(2017年)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皖R

地理邊界

蓉城自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置青陽時就是縣治所在。據《池洲府志》稱:「芙蓉城」出自李白《望九華》詩:「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之句。蓉城鎮區位優勢明顯,蓉城古鎮為九華門戶、通徽要道。徽商文化和佛教文化底蘊深厚,穿境而過的318國道、103省道、合銅黃高速、沿江高速以及銅九鐵路的開通使蓉城鎮成為「兩山一湖」旅遊區的交通樞紐。蓉城鎮已成為皖南旅遊、商貿中心,商家必爭之地。蓉城鎮被列入省級經濟開發區的青陽縣經濟開發區主園區座落蓉城,已建成8平方公里的輕紡園區和汽配園區,百餘家工業企業已落戶蓉城。

文衛狀況

全鎮村村有小學,鎮中有青陽縣中學、青陽二中、青陽三中、青陽四中、青陽實驗小學、蓉城二小、城關一小、童之夢幼兒園、蓉城幼兒園等中小學及幼兒園多所。有青陽縣人民醫院、青陽中醫院、城西醫院三家及衛生室多所,各村均建有醫療室。有文化、廣播電視站、文化館、圖書館、電影院、溜冰場和多家KTV、茶樓等。敬老院裡可供養200位老人。

城鎮歷史

蓉城鎮自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置青陽時就是縣治所在。據《池州府志》稱:「芙蓉城」出自李白《望九華》詩:「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之句。解放初期設臨城鄉,1952年改為蓉城鎮,1956年與楊田合併成立蓉城鄉,1957年復建蓉城鎮,1958年更名為城關鎮,1982年恢復蓉城鎮。2001年,撤銷城東鄉,併入蓉城鎮。2005年底撤銷五溪鎮,將五溪鎮整建制併入蓉城鎮。自設有青陽縣以來,蓉城鎮就是本縣的政治、文化、經濟活動中心。

經濟狀況

蓉城鎮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以招商引資工作為抓手,力促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已形成以礦產資源開發、城市經營、旅遊服務、商貿、輕紡為主導產業的經濟結構,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企業運營情況良好,外來投資連年遞增,外資企業已成為該鎮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蓉城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1.6億元,財政收入突破4600萬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萬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4000元。農業以水稻為主,兼產茶葉、苧麻、甘蔗、蠶桑、油料、中藥材等次之;林業有鎮村林場19個,竹木資源豐富;水產品豐盛;境內主要礦產資源有白雲石、鉛鋅、銅鉬、大理石、石灰石等。

景點介紹

鎮西有革命烈士紀念塔。九華路東端的富陽橋、蓉城路北端的雙河橋(俗稱北門橋)為鎮內僅存的兩座明代建造、清代重修的石拱橋。王懿修墓位於城西平山村石馬隊,古稱牛皮形,該墓為夫婦合葬墓,粘米漿全封結構,墓前原有神道碑兩塊,祭文碑一塊,今損壞無存。墓志銘是以朝廷誥旨為文,一千餘字,最後十六字是:「九華英靈,三夫耆碩,圭壁錫祉。帝賚歸神」現存嘉慶23年(1818年)其子宗誠為父母所立碑一塊。墓前兩側有石獅、石馬、石象各一對。1964年墳墓被掘,棺內衣冠屍體保存完整,取出玉如意等部份隨葬品後,仍掩埋如故。王家壠遺址在該鎮分橋村南約70米處,面積約2000平方米,陸續出土有石刀、石斧、網墜和印紋紅陶片等,屬良諸文化遺存。五溪鎮為入九華山第一門,建有金白色大理石九華山聖境門坊,街道整齊美觀,賓館、商店林立。「五溪山色」歷來為九華十景之一。古蹟有清代所建的「望華禪寺」和明弘禮部郎王珊古墓。汪珊墓,俗稱「狀元墳」,在該鎮五溪村西隊。墓葬占地三畝左右,為階梯螺旋形,條石結構,基前有拜台三級,再前有墓道,墓道兩側有石獅、石馬、石猞、石人、石龜備一對。墓碑「文革」時被抬走,今存碑石,碑文已磨光。現為省級文保單位。鎮東有滕子京墓。

視頻

蓉城鎮新春祝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