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藍色多瑙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藍色多瑙河(施特勞斯圓舞曲)
藍色多瑙河(施特勞斯圓舞曲)

藍色多瑙河(施特勞斯圓舞曲), 是指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作品第314號(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Walzer,op.314),奧地利著名音樂家,被譽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施特勞斯作品,每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將該曲被作為保留曲目演出。此曲創作於1866年,被稱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1]

        這首樂曲的全稱是「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圓舞曲」。曲名取自詩人卡爾·貝克一首詩的各段最後一行的重複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輕,美麗,溫順好心腸,猶如礦中的金子閃閃發光,真情就在那兒甦醒,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鮮花吐芳,撫慰我心中的陰影和創傷不毛的灌木叢中花兒依然開放,夜鶯歌喉囀,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鮮花吐芳,撫慰我心中的陰影和創傷不毛的灌木叢中花兒依然開放,夜鶯歌喉囀,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外文名稱 樂曲作者 樂曲類型 首演地點
藍色多瑙河(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圓舞曲) 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Walzer,op.314 約翰·施特勞斯 圓舞曲 維也納

創作背景

        1866年奧地利帝國在普奧戰爭中慘敗,帝國首都維也納的民眾陷於沉悶的情緒之中,當時小約翰·施特勞斯任維也納宮廷舞會指揮。為了擺脫這種情緒,小約翰接受維也納男聲合唱協會指揮赫貝克的委託,為他的合唱隊創作一部「象徵維也納生命活力」的合唱曲。這時的小約翰·施特勞斯雖已創作出數百首圓舞曲,但還沒有創作過聲樂作品。這首合唱曲的歌詞是他請詩人哥涅爾特創作的。[2]

        1867年2月9日,這部作品在維也納首演。因為當時的維也納在普魯士的圍攻之下,人們正處於悲觀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敗。直到1868年2月,小約翰·施特勞斯住在維也納郊區離多瑙河不遠的布勒泰街五十四號時,把這部合唱曲改為管弦樂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並命名為「藍色多瑙河圓舞曲」。[3]

        同年,小約翰在巴黎萬國博覽會上親自指揮該曲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僅僅幾個月之後,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國公演。頃刻間,這首圓舞曲傳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後來竟成為小約翰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這首樂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愛。在每年元旦舉行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為傳統在新年前夜午夜時分剛過的時候演奏。

樂曲欣賞

        此曲按照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的結構寫成,由序奏、五個小圓舞曲和尾聲組成: 序奏開始時,小提琴在A大調上用碎弓輕輕奏出徐緩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撥開河面上的薄霧,喚醒了沉睡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輕柔地翻動。在這背景的襯托下,圓號吹奏出這首樂曲最重要的一個動機,它象徵着黎明的到來。

        接下來是五首連着一起演奏的小圓舞曲,每首小圓舞曲都包含兩個相互對比的主題旋律。

        第一小圓舞曲描寫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們翩翩起舞時的情景。主題A抒情明朗的旋律、輕鬆活潑的節奏,以及和主旋律相響應的頓音,充滿了歡快的情緒,使人感到春天的氣息已經來到多瑙河;主題B輕鬆、明快,仿佛是對春天的多瑙河的讚美。

        第二小圓舞曲首先在D大調上出現,第一部分旋律跳躍、起伏,層層推進,情緒爽朗、活潑,給人以朝氣蓬勃的感覺;突然樂曲轉為降B大調,顯得優美委婉,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巧妙而富於變化的第二圓舞曲描寫了南阿爾卑斯山下的小姑娘們,穿着鵝絨舞裙在歡快地跳舞,富於變化的色彩顯得格外動人。

        第三小圓舞曲屬歌唱性旋律,主題A有優美典雅、端莊穩重的特點;主題B具有流動性特點,加強了舞蹈性,呈現出狂歡的舞蹈場面。這段音樂採用了切分節奏,給人以親切新穎的感覺。

        第四小圓舞曲的主題A優美動人,富於歌唱性;主題B強調舞蹈節奏,情緒熱烈奔放,與主題A形成了對比。在開始時節奏比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連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圓舞曲是第四圓舞曲音樂情緒的繼續和發展,只是轉到A大調上。主題A旋律起伏迴蕩,柔美而又溫情;主題B則是一段熾熱而歡騰的音樂,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聯想到在多瑙河上無憂無慮地蕩舟時的情景。

        最後是是全曲的高潮和結尾。樂曲的結尾有兩種,一種是合唱型結尾,接在第五小圓舞曲之後,很短,迅速地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另一種是管弦樂曲結尾,較長,依次再現了第三小圓舞曲、第四小圓舞曲及第一小圓舞曲的主題,接着又再現了樂曲序奏的主要音調,最後結束在疾風驟雨式的狂歡氣氛之中。

作者簡介

        約翰·巴普蒂斯特·斯特勞斯(Johann Baptist Strauß ,1825-1899)是老約翰·施特勞斯的長子,因與其父親同名,故被稱為"小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ß Sohn)或"約翰·施特勞斯二世"(Johann Strauß II)。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他出生在奧地利音樂世家施特勞斯家族,涉及曲目主要包括輕歌劇、圓舞曲、波爾卡、進行曲、加洛普等,其中,圓舞曲最負盛名,代表作有《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氣質》、《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藝術家的生涯》等,有"圓舞曲之王"的美稱。

創作軼事

        關於藍色多瑙河的創作,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次,約翰·施特勞斯回家時換下一件髒襯衣。他的妻子發現這件襯衣的衣袖上寫滿了五線譜。她知道這是丈夫靈感突現時記錄下來的,便將這件襯衣放在一邊。幾分鐘以後回來,她正想把它交給丈夫,卻發現這件襯衣不翼而飛。原來,在她離開的瞬間,洗衣婦把它連同其他髒衣服一起拿走了。她不知道洗衣婦的居所,就坐着車子到處尋找,奔波了半天,也沒有下落。在她陷於絕望的時刻,幸好一位酒店裡的老婦人把她領到那洗衣婦的小屋。她猛衝進去,見洗衣婦正要把那件襯衣丟入盛滿肥皂水的桶里。她急忙抓住洗衣婦的手臂,搶過了那件髒衣,挽救了衣袖上的珍貴樂譜,這正是約翰·施特勞斯的不朽名作——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熱點視頻

賞析經典名曲《藍色多瑙河圓舞曲》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壓軸曲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