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蔓玫叢古堡——約瑟芬故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蔓玫叢古堡——約瑟芬故居》是梅苑寫的一篇散文,內容是什麼呢?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原文

1804年8月18日,法國上議院宣布授與波拉巴(Bonapar-te)總督皇帝的權力,成為拿破崙一世 (Napolion Ier)。這位不同凡響的英雄力排眾議地冊立他的美人妻子瑪麗·約瑟·玫瑰·戴葛·柏芝李(Marie-Josephe-Rose Tascher de la Pager-rie)——原為亞力山大·布克尼 (Alexandre de Beauharnais)子爵的寡婦——為法國的約瑟芬(Josephine)皇后。

約瑟芬是法國出名的美人。她高雅而迷人,非常喜歡玫瑰花,衣櫃裡有六百套出客的衣服,在她的全盛時期,她每天要換五六次衣服。她生於1763年6月23日,1779年成為布克尼子爵夫人。子爵出生於1760年,只比約瑟芬大三歲。這對年輕夫婦由於旗鼓相當,而性格迥異,所以,幾乎一開始就同床異夢,沒有享受到婚姻的幸福。他們共有一子一女——長子若耶·布克尼(Eugene de Beauharnais)王子生於1781年,後來貴為意大利總督,在法國帝國戰爭期間,名重一時。次女海棠·布克尼(Hortense de Beauharnais)生於1783年,在1806年至1810年間貴為荷蘭王后。這雙出類拔萃的兒女的降生,仍然沒有膠合這對年輕夫婦的感情。子爵和夫人由於意見越來越分歧,感情因此越來越壞。子爵終於離家投身於危機四伏的政治,讓夫人常獨守空房。很不幸,子爵在1794年7月20日被判刑上斷頭台,子爵夫人在一霎那間變成寡婦。

但是,美人是絕少會被寂寞埋葬的。

子爵夫人寡居不到兩年,便在1796年3月9日再婚,變成波拉巴將軍夫人。1804年,波拉巴將軍成為拿破崙一世,夫人也妻憑夫貴被冊封為約瑟芬皇后。可惜佳人命薄,約瑟芬在十多年中也未能為拿破崙產下一子,繼承未來的皇位。拿破崙一來由於望子心切,希望有一個直系子孫承繼皇位。其次由於政治原因,最好能與奧國公主瑪麗·露絲(Marie-Louise)聯婚。為此,拿破崙終於在1809年割愛與約瑟芬離婚,次年再與瑪麗·露絲公主結婚。一年後,新皇后果然不負眾望地產下一麟兒——後來的拿破崙二世。拿破崙為了補償約瑟芬被廢棄的皇后身份,送給她一份昂貴的離婚禮物——蔓玫叢古堡 (Chateau deMalmaison)。

蔓玫叢古堡是一座新式而簡樸的古堡,在法國眾多的古堡中,它能夠堂皇地進入法國的歷史,完全由於拿破崙與約瑟芬曾在裡面度過多年的鶼鰈①生活。古堡建於1622年,曾數度易主,直到1799年才由拿破崙買下修改為總督府,同時也是英雄與美人的居所。古堡的全盛時期是在1799年至1804年之間,那時節,時常舉行盛大的宴會,赴宴者非富則貴,全是國內的精華人物,真是衣香鬢影,盛極一時。拿破崙在1804年即帝位後,必須住在政府官邸,古堡開始受到冷落。1809年,拿破崙與約瑟芬離婚以後,古堡更難得有皇帝的足跡。但離婚後的約瑟芬卻常住在古堡內,直到去世,其間只離開一個短時期。她為了珍惜和拿破崙那一段甜蜜的生活,古堡內的擺設完全不變,一切保留着拿破崙當男主人時的樣子,甚至他昔日私用的房間,約瑟芬仍然原封不動地保留着,由此可見她對拿破崙用情之深,難怪拿破崙無法移愛於新皇后。約瑟芬於1814年5月29日在古堡去世,她去世以後,拿破崙曾一度到古堡去睹物思人。古堡由約瑟芬和前夫的兒子——若耶王子承繼。後來,古堡又數度易主,在1896年曾被公開拍賣,得主因古堡維持費太大,於1904年捐贈政府作為約瑟芬紀念館。

去年3月,當我和三位法國朋友初訪蔓玫叢古堡時,那一天正下着微微的細雨,不知為什麼,我心裡也鬱鬱不樂。加上我的朋友——他們是一家三口——毫無一點藝術的細胞,他們只是捨命陪君子,只為了老爺有一部自用汽車。在參觀時,我們必須隨着大伙兒進進出出,不能獨自行動,我一面要忙着注意聽嚮導員的介紹,一面還要分心應付老爺、太太、小姐的關懷,以致對古堡內的一切有如視若無睹。內部參觀完畢,正想好好欣賞一下園中景色時,太陽又偏偏露出了臉,這一回,輪至我捨命陪君子,忙着為他們攝下一些美好的回憶。所以離開古堡的時候,我真是確確實實地感到:有虛此行。這也是我此後喜歡獨游的原因,除非同游者是一位能夠「意在不言中」的好朋友。

這一次,我選一個陽光滿地的日子,悄悄兒來到了古堡。

一進入古堡的鐵門,如同走進一座大公園。通向古堡的方向,用兩排綠綠的草坪、塔松和各色的鬱金香分成一條大路和兩條小路。草坪上的花是隨着季節變換的。想昔日,當玫瑰盛開的時節,這定是一個美麗非凡的玫瑰花園。約瑟芬非常喜花,特別是玫瑰花——這就是我把Malma-ison譯為蔓玫叢的原因。她的花園都由專家來處理,為她栽植許多名貴而稀有的花卉植物。她每年單花在花園裡的錢就十分可觀,對於她本身的裝飾品更是揮金如土,我想: 這是她和布克尼子爵失和的主要原因,要不然,這樣千嬌百媚又溫柔多情的美人,誰能不愛。但她這種用錢像流水一樣的個性,豈是一位年輕的子爵所能負擔,只有皇帝才供養得起。所以,約瑟芬離婚以後,雖然每年都有一大筆固定收入,但她還是常常負債。當債務快要變成重大事件時,她就去向拿破崙求助。每一次,拿破崙都火氣十足地大吼着:這是最後一次了。但以後還是有最後一次,直到約瑟芬去世。約瑟芬去世時還負債三百萬,想當然由這位英雄皇帝清償。

古堡是一座兩層樓的新式建築物,沒有通常古堡的古老和陰森的味道,只是四周那遼闊的屬地,尤其古堡後方那一大片森林,把這座新式的建築物造成了古堡的氣氛。

古堡的進口處是一個大廳,稱為外室。室內還有一扇門通往花園。四根圓柱理直氣壯地頂着天花板,牆上凸起用大理石雕刻的劍和王冠,這表明着這個帝皇之家是用劍得天下。拿破崙和他家族的半身塑像威嚴地坐鎮四方,依次是: 拿破崙、他的父母: 查里·波拉巴(Charles Bona-parte)和蕾莉亞·哈莫里羅·波拿巴(Letizia Ramolino-Bona-parte)、他的兄弟: 西班牙王若望(Joseph)、荷蘭王路易(Louis)、威法里(Westphalie)、王耶柯(Jerome)、他的妹妹:菠麗·玻野(Pauline Borghese)公爵夫人、他的繼子: 若耶之子,還有約瑟芬。外室的正中有一個大理石水盤,由三位象徵嬌艷的女神托着,女神下方的石柱刻着約瑟芬的皇后徽章:鷹。

外室的左方是飯廳。

這是一間光亮而舒適的房間,完全按照拿破崙的指示重新設計,因為拿破崙在用餐時還要講究視覺的享受。室內最引人注目的: 是壁上凸出的半圓形大理石雕刻品,這是一些古代舞蹈家的雕刻畫,舞姿美妙,真是可以使人加餐。看來,真正的天才是多方面的,拿破崙不僅是一個大軍事家,還有渾身的藝術細胞。可惜他總是太忙,早餐和午餐都是獨吃,而且是草草完畢。只有在晚上,他才能夠和家人或者一些好朋友,在這個充滿藝術情調的飯廳里享受他的晚餐。

再進去是會客室,室內的設計按照軍營的背景作為藍圖。再進去就是圖書館了,完全按照拿破崙的主意設計。這個圖書館在古堡內的重要性,如同教堂內的聖器儲藏室,這是拿破崙的私有天地,同時列為禁地,不得許可,不但閒人免進,連親人也免進。當拿破崙住在古堡時,連約瑟芬要進入圖書館也得徵求拿破崙的同意。而約瑟芬每次都帶着一臉尊敬的神色入內,因為她極尊敬拿破崙的工作,所以把他工作的圖書館也視為聖地。室內都是高級的烏木家具,用細木製成的書櫥沿壁排列,曾藏有一千多本珍貴的書籍,但歐戰期間遺失不少,目前只剩下六百多本書。拱形圓頂的天花板上的壁畫,是一幅幅人像畫,都是當時著名的大藝術家,因為拿破崙要把天下精英集於一室。書桌的後面有一扇落地窗通往花園,通常,拿破崙工作累了,或者思考一個問題久久得不到解決,便從落地窗緩步到園中的小橋上,凝視着橋下那一泓流水,繼續思考他的問題,或者休息片刻。拿破崙很喜歡站在橋上思考他的軍事計劃,家人遠遠看見了就繞路而去,不敢過去打擾他。圖書館內還有一條秘密的樓梯通往一樓,像是直通拿破崙的臥室,方便拿破崙進出。嚮導員笑着說,他也不知道那條秘密的樓梯究竟藏在那裡。

步上一樓,我想:這應該是約瑟芬的世界了。

圖書館的上方,樓上第一間房是客廳,室內是名貴的桃心木家具。牆上有兩張惹人注目的大畫像,是拿破崙最喜愛的妹妹和他們的母親。室內還有一些約瑟芬和拿破崙家族的小畫像。

拿破崙的臥室就在客廳的隔壁。

一進入臥室,頓時眼前一亮,黃色的家具,三面黃色的帳幔,還有那一份簡單,給我一份清新的感覺。拿破崙似乎偏愛黃色,這是帝皇的色彩。室內設備的簡單如同在行軍中的軍營,只是家具比較名貴。這間臥室當然是依着拿破崙的心意設計,因為他想征服整個歐洲,所以連睡覺也不忘行軍,難怪他這麼好戰。臥室的另一邊是他的私人小客廳。有一間洗手間藏在帳幔的後面,我想:一定能在這裡找到那條秘密樓梯的出口。

通過小客廳是一大廳。大廳內收集了一些名畫和雕刻品。再過去是第二大廳,這裡收藏着拿破崙的日常用品,像他的自用佩刀和皮包等。廳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壁上兩幅巨畫,拿破崙的馬上雄姿,畫得十分傳神,充分表現出這位英雄的特色,這是兩位法國大藝術家的手筆。

接着是第三大廳,這是收藏着一些瓷器和拿破崙的兩件舊衣服。看到這兩件舊衣服,我突然領悟一個人的內在條件——內在足夠的條件——很容易補救外在的缺憾。在拿破崙身上,我只感到有一股才華湧現,完全忘記了他是一個矮個子,直到看到這兩件小小的衣服。但有什麼關係呢,這個小小的印象馬上就會成為過眼雲煙,腦中留下的是他那份馬上雄姿,那份在小橋上思考的神情。

在第三大廳里最使人注目的是一個大瓷碟,裝在一個玻璃盒內。碟中的圖案是一個太陽,中間代表太陽的那個圓點印着拿破崙的全身像,圓點射出十二道光芒,光線下端的空間有十三個小圓點,圓點內印着十三位高級將領的半身像,還有姓名。這是在1805年的戰役中,陪拿破崙征戰的英雄。拿破崙花巨資製作這個瓷碟,紀念1805年的戰役,同時自比太陽,而這十三位將領是扶助「太陽」發出光芒的得力功臣。

再過去是第四大廳,三面牆壁的上方都留下無價的壁畫。然後是一間小廳,裡面存放着約瑟芬的日常用品和紀念品。通過這個小廳,就是約瑟芬皇后的閨房。

這是一個玫瑰紅色的世界。

玫瑰紅色的帳幔三面圍着這間臥室,有點類似拿破崙的臥室,但那份豪華感是拿破崙的臥室所缺少的。天花板上用紅色的絨氈圍出一個青天,給這個玫瑰紅色的世界投下一點明亮的色彩。我想:這可能是拿破崙的主意,因為廣闊的青天才是他的世界。約瑟芬很喜歡玫瑰紅色,正如同她喜歡玫瑰花。玫瑰紅色的床,玫瑰紅色的家具,玫瑰紅色的地氈,再配上金的顏色,真是極盡豪華,而她自己也如同一朵玫瑰花。拿破崙能夠在這樣的溫柔世界裡,還念念不忘沙場,可見他果有超人之能,所以才能為法國寫出這頁光榮的歷史。而這位如玫瑰花般的美人如同一室褪色的玫瑰紅,只留給人一份想當年的感慨。

臥室的旁邊就是浴室,單是三面大鏡,一個大浴缸就能寫出室內的豪華,但如今只給人一份冷清清的感覺。我很容易為古人傷心,所以第一個下樓走出古堡,來到園中。

春風迎面吹來,這才是一個真正使人心曠神怡的世界。那小橋,那一彎流水,那碧綠的草坪,那一片森林,突然間,我多麼懷念那位能與我共醉自然的朋友。

1978年4月於巴黎

賞析

作者用一種細膩而富有情調的筆調,娓娓地敘述着在靜謐的約瑟芬皇后故居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睹物和懷人相融,這是這篇散文的特點所在。作為類似的參觀性遊記,常常免不了要描繪和記錄作者的所見所聞。但如果只是停留在所見所聞上轉圈圈,則最終只屬於一種高級的導遊圖。《蔓玫叢古堡》的作者,其略勝常人一籌之處,就在於睹物和懷人相融,能調動自己的所思所想,把眼前的景觀和心中的人物融成一體。作者對於睹物懷人的追求,必然使讀者產生物中見人的效果。比如,作者剛剛把讀者帶進古堡的鐵門,稍稍描繪了古堡的景觀——「通向古堡的方向,用兩排綠綠的草坪、塔松和各色的鬱金香分成一條大路和兩條小路。草坪上的花是隨着季節變換的。」——思路就馬上跳到對昔日古堡主人約瑟芬的紹介。從她每年單花在花園裡的錢就十分可觀這個細節入手,爾後揭示約瑟芬「用錢像流水一樣的個性」,並由此展示她的這種揮金如土所釀造的與布克尼子爵、與拿破崙的矛盾衝突。當然,作者在文章中所感懷的不只是約瑟芬皇后,還包括它的男主人公拿破崙。因為這座古堡之所以能夠堂皇地進入法國的歷史,並且使人神往,那就如作者所說過的;「完全由於拿破崙與約瑟芬曾在裡面度過多年的鶼鰈生活」。

作為隔時代的異國遊人,對於古堡主人拿破崙和約瑟芬的這種睹物懷人,就不可能是一種追溯性的回憶,而必然是一種揣度性的聯想。所以,聯想多樣而豐富,就自然構成了這篇散文的另一個特點。這裡的聯想,有的是據實性的,如從飯廳的光線設計和雕塑品的擺設,聯想到拿破崙對藝術酷愛的個性;有的則是揣度性的,如從臥室的黃色家具、黃色帳幔的陳設中,推想拿破崙想征服整個歐洲的稱帝之心。不管這種聯想是否有憑有據,是否合情合理,它都大大豐富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也使讀者感受到在這片寂靜的靜物中所依附着的活生生的人物個性。

從這篇散文中,我們雖然明顯地感受到作者思想的活躍和跳蕩,它往往超越時空而顯得變幻無窮,但我們卻沒有產生那種雜碎零亂之感,這主要是作者在文章結構上注重其脈絡梳理和層次遞轉。從結構來看,它主要是採用了一種順坡下滑、依勢起伏的方法,而這種方法恰好對應着這種參觀訪問所特有的移步換形法。作者在開篇用了大段文字描述這座古堡和古堡主人的來龍去脈,以勾勒出一個必要的背景,然後宕開一筆,寫出初游的遺憾。這一筆粗看似乎是可有可無的,但實際是一種曲筆蓄勢,為後來作者的依次獨游古堡作了文勢上的襯墊,使得文章稍有起伏。於是,作者在描寫古堡各個場景時,就按照遊覽的進程和空間的轉換,有條不紊地逐一展開。這種以縱向鋪展為主的結構,就如獨繭抽絲顯得層次明晰,輔之以活躍的思維聯想,又使其變得豐富而不凌亂。

尤其是文章的結尾,作者有意追求一種總結收束,點睛蓄意。這個結尾是感嘆性的抒情。作者先經過一種情緒浸潤: 從臥室中褪色的玫瑰紅,而遷想那位已經謝世的、如玫瑰花般的美人;又從浴室當時的豪華,反襯出如今的冷清,便產生一種人去樓空的感傷之情,這種感傷之情和懷舊之感逐漸瀰漫作者的心靈。當她走出古堡,春風迎面吹來,那小橋流水,那草坪森林,一個真正使人心曠神怡的世界展現在眼前,這就給作者情緒上以一種新的沖刷。作者突然間產生「我多麼懷念那位能與我共醉自然的朋友」的感嘆,這裡既有由依次遊覽古堡所累積的睹物思人情緒的脈承,同時又有一種嶄新生活對懷舊情緒的沖淡。江山依舊、美景依然,可是主人已逝,這不能不使作者品嘗到一種生活的況味。但是真正有意味的生活,就屬於現實的心曠神怡的世界。這是作者由衷的呼喚!

細膩柔美,無疑是這篇散文的風格特徵,但無須諱言,它還具有筆力柔弱,缺乏「華彩樂章」而顯得平淡的弱點。[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