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榨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蔡家榨街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境內,在武漢市城區東北部60公里、黃陂城區東部20公里。東部洞崗山和北部紅崗山與紅安縣交界,西部鳳凰寨與王家河街道毗連,南鄰漢麻公路與六指街道接壤。辦事處駐民群街1號。
蔡家榨街道轄35個村,1個社區,有244個自然灣,31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6228人(2010年),水田31183畝,旱地6700畝,國土面積84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4公里,東西最大橫距12公里。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蔡家榨街道為國家衛生鄉鎮。[1]
中文名: 蔡家榨街道
別 名: 黃陂東鄉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武漢市黃陂區
地理位置: 武漢市城區東北部
面 積: 84 km²
政府駐地: 民群街1號
人口數量: 26228人(2010年)
沿革
1984年為蔡家榨區,轄蔡家榨鎮、長嶺崗鄉、上崗鄉、鳳凰寨鄉。1986年撤區並鄉,為蔡家榨鎮。1996年,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轄大屋畈、樟樹灣、蔡家榨、丁王灣、上蔡灣、王家崗角、桃園店、何灣、大樹灣、長崗、官家河、團山、芝麻嶺、紅崗山、橋頭寺、鐵淋、茶場、永福寺、梅前樓、四勿崗、會龍山、艾館、博士灣、四呂雷灣、楊家石橋、蔡官田、周梅家田、鳳凰寨、周仁灣、黃守庵、雨台山、六銀廟、楊九河、韓集店、熊家大樹35個行政村。
2004年,鎮政府駐蔡家榨,人口46622人,面積82平方千米,轄蔡家榨1個居委會和韓集、群建、紅寨、何灣、四勿、四詹雷、會龍、楊石橋、周梅家田、博士灣、官河、永福、前樓、長嶺、芝嶺、紅崗、鐵林、彭灣、橋頭、樟樹灣、大屋畈、六合、蔡榨、王堰角、上蔡灣、大樹灣、團山、桃元、建國、雨台、蔡官田、黃寺庵、六艮、楊河、水口寺35個行政村。2009年撤鎮改街道。
地理
全街是由九嶺十八崗組成,地勢高南低,北部為丘陵區,南部為崗嶺平原區。兩河(青龍河、鳳凰河)、五庫(吳家寺、南塘角、肖家田、綿羊山、紅十月水庫),六山(紅崗山、洞崗山、馬鞍山、會龍山、鐵淋寨、鳳凰寨),縱橫交錯,山青水秀。聳立在木蘭湖渡假區東畔的紅崗山為全鎮最高點(海拔280米),山上綠茶飄香,登高遠眺,南能俯瞰全鎮,西能遙賞木蘭山、湖之壯美。位於南部水口寺村的細丁灣,乃是全鎮的最低處(海拔34.4米)。全鎮土壤為黃沙土和黃粘土,局部地區蘊藏着粉紅色岩石。森林覆蓋率為38%,多為馬尾松、香椿、冬青、楊、柳、茶、桃樹、銀杏等。街內公路鐵路縱橫,特別是武麻高速黃陂北互通,將蔡榨溶入了全國高速公路網絡,使蔡榨「口子鎮」地位更加明顯。因地理、氣候、土壤結構等自然條件獨特,茶葉產業在我區有較好的群眾基礎並小有名氣,有「武漢第一茶鄉」之稱。街域內有規模以上具備一、二、類壓力容器製造資質的企業4家,是全省同行業中聚集度最高的鄉鎮,又有「湖北省壓力容器之鄉」的美譽。
蔡榨街還是歷史文化名鎮,辛亥革命第一村-蔡官田村孕育了辛亥革命首義「大總管」蔡濟民;曾國藩後裔聚居地曾家大灣培養出清代榜眼曾大觀,現代愛國詩人曾卓、《中華民國公報》社長蔡良村、護法戰爭軍需處長蔡極忱、中國共產黨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湖南省委組織部長蔡以忱、瑞典大劇院、挪威大劇院、哥德堡歌劇院終身演員蔡大生、武漢蔡林記熱乾麵創始人等都出生於蔡榨街。同時,民間文化活動十分豐富,每年正月鳳凰寨龍燈高峰時有近百條龍燈在此進香,鳳凰寨廟會成為黃陂民間特色文化的代表。
蔡榨公路連接漢(口)麻(城)公路。轄大屋畈、樟樹灣、蔡家榨、丁王灣、上蔡灣、王家崗角、桃園店、何灣、大樹灣、長崗、官家河、團山、芝麻嶺、紅崗山、橋頭寺、鐵淋、茶場、永福寺、梅前樓、四勿崗、會龍山、艾館、博士灣、四呂雷灣、楊家石橋、蔡官田、周梅家田、鳳凰寨、周仁灣、黃守庵、雨台山、六銀廟、楊九河、韓集店、熊家大樹35個村委會。農業以水稻為主。2009年12月7日,湖北省民政廳以鄂民政發75號文件:撤銷黃陂區蔡家榨鎮,設立黃陂區蔡家榨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蔡家榨。人口26228人(2010年),面積8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5個村委會:蔡家榨、韓集、群建、紅寨、何灣、四勿、四詹雷、會龍、楊石橋、周梅家田、博士灣、官河、永福、前樓、長嶺、芝嶺、紅崗、鐵林、彭灣、橋頭、樟樹灣、大屋畈、六合、蔡榨、王堰角、上蔡灣、大樹灣、團山、桃元、建國、雨台、蔡官田、黃寺庵、六艮、楊河、水口寺。
茶鄉古鎮
在享有「武漢第一茶鄉」美譽的黃陂區蔡家榨街,投資近6000萬元的「茶鄉古鎮」開工奠基。據了解,蔡家榨街「茶鄉古鎮」是以茶文化旅遊為主體的旅遊開發項目,占地面積約450畝,總投資近6000萬元,主要完成一河、一街、一小區、造景等建設。其中「一街」將建茶葉包裝市場、茶博物館、茶葉交易市場、茶藝休閒市場、「茶家樂」大院等「五市」,集看、學、買、玩、吃等功能於一體。預計項目年接待遊客可達到3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可達到2億元。
蔡家榨街位於黃陂東部,種茶歷史悠久,全街現有達產茶園5500畝,年產干茶50萬斤,年創產值5000萬元。紅崗山茶廠、優尼特等制茶企業生產的茶葉久負盛名,曾多次榮獲國家、省、市級評比金獎,曾為全國「六城會」指定茶品。
在享有「武漢第一茶鄉」美譽的黃陂區蔡家榨街,投資近6000萬元的「茶鄉古鎮」開工奠基。圍繞旅遊要素做好功能配套,着力打造生態優美宜居的「茶香古鎮」。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重點推進茶產業發展,強化品牌包裝推介,打響茶業品牌,並以茶產業為龍頭。
經濟發展
蔡榨街經過近幾代人的不斷努力,厚積薄發,立足自身優勢,順應大潮,把握契機,開拓創新,全街經濟社會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一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以壓力容器為代表,被武漢市授予「壓力容器之鄉」。以信義兄弟為代表的武漢東方建築公司納稅近2000萬元。二產業成為支撐我街經濟發展的支柱。二是特色產業不斷壯大。蔡榨有着悠久的茶業種植歷史和傳統,是武漢茶葉種植面積最廣、名優茶產品最多、品牌知名度最高的茶葉種植大街,有「武漢第一茶鄉」美譽。生產的「紅崗山」系列綠茶多次在國家、省、市的評比中獲一等獎,形成一批有聚集力的發展載體。三是着力打造茶香古鎮旅遊項目。着力打造茶鄉古鎮旅遊項目。按照蔡榨街地形條件和資源優勢,結合茶產業發展,以體現社區人文景觀特色和生態優勢為核心,在湖北中部地區打造以茶產業發展、茶文化體現、茶產品展示、茶產品加工一體的都市綠色旅遊項目。該項目將旅遊理念和特色小城鎮展示為一體,力求形成配套設施齊全、管理完善的茶文化旅遊區。
黃陂蔡榨街35個村,已有3個村摘掉經濟空殼村的帽子,28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將達到5萬元。該街也成為全市100個創先爭優示範點之一。30多個村一起摘掉「窮帽」,得益於他們盤活了人、財、物三個「家底」。一個是注重選拔致富能人、大中專畢業生、復退軍人、機關事業幹部進入班子,選派7名街道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2名「一村一名大學生」到村擔任村書記(主任)助理。二是通過學習培訓,提升現任班子致富帶富能力。三是實施「領頭雁」計劃,村書記帶頭興辦經濟發展項目9個,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70萬元。與此同時,全街共爭取幫扶資金380萬元,興建基礎設施項目45個,經濟發展項目65個。抓好工業園區建設。整合現有資源,充分發揮能人帶動作用,搭建融資平台,嚴把企業入園准入關,依託茶產業,重點引進綠色生態、節能環保的企業,共同營造綠色家園。科學規劃小城鎮建設。老鎮區要統一規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力度,沿線樓房立面集體「穿衣戴帽」,形成風格;新鎮區要將「茶文化」元素融入建設中,大力發展苗木花卉業、種養殖業、農產品深加工業等,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不斷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榮譽記錄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蔡家榨街道為國家衛生鄉鎮。
視頻
黃陂區蔡家榨街楊九河村 特色產業助推脫貧攻堅 監播.m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