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角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虚构角色)
前往: 導覽搜尋
轉角色做堅守衛士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角色(拼音:jué sè或jiǎo sè),或稱虛構角色。是在敘事藝術作品描繪的人,演員根據劇本演繹的人物或漫畫作品中的登場人物往往也被稱作人物[1]故事的載體可以是小說、戲劇、動漫、電子遊戲等。一個角色可以是演員根據劇本演繹的虛構人物,或漫畫作品中的其中一個登場人物。

用語

一般來說,由於演員的不同,同一個人物所產生的角色也就不同:比如金庸小說中的郭靖及其資料設定(不論明示的或暗示的,包括但不限於性格、能力和情節設定(通常是沿時間發展對周遭事物產生的轉變),甚至傳奇設定和外觀設定)在單一領域下基本上是不變的(倘有動態轉變則另作別論),但所拍攝的電視電影作品由於扮演郭靖的演員的不同,以及每次行演細節的些微差異,對小說中的郭靖的闡釋不同,因此是不同的角色。

角色種類

依重要性區分:

  • 要角 - 劇中重要的角色。
  • 配角 - 配搭的角色。
  • 副角 - 非主要的角色。
  • 閒角 - 戲份薄弱的副角、不相關的小人物。

小說元素

角色是劇情、設定、主題及風格以外,小說中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元素

小說中創建角色與人物的過程被稱作「角色塑造」。

原型

一個角色的建構可能來自特定的原始型態,當中常見的角色形態會在下方的列表中列出。根據分析心理學始創者榮格的說法,原型主要來自遠古的神話、傳說及民間故事。例如出現在莎士比亞名劇仲夏夜之夢中的小妖精及卡通角色賓尼兔都屬於榮格原型中的搗蛋者的形象,因為它們都有一種反建制的個性。而根據文學批評的定義,原型則指在故事內他們飾演了某種特定的角色。

榮格首先於1919年,根據不同的故事格局,辨認出首個原型[2]後,不少學者如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及占士·希爾曼(James Hillman)繼續了這個理論的研究。其他作家則重新整理這些研究,並嘗試混和榮格原理論結構中中未被提及的次原型角色。這些作家包括克里斯多福·沃格勒,也就是《The Writer's Journey: 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的作者。

視頻

角色 相關視頻

金庸最好看的十部作品
班迪和墨水機器中角色介紹

參考文獻

  1. 角色(拼音:jué sè或jio sè),或稱虛構...,新浪微博,2019-12-14
  2. 榮格|關於原型概念 ,搜狐,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