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蟾宮折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蟾宮折桂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晉書·郤詵傳》。蟾宮折桂字面意思就是攀折月宮桂花,科舉 時代比喻應考得中;引申為獲得很大的成就或很高的榮譽,多指金榜題名,還指體育比賽中運動員獲得冠軍 ,社會生活中人們參加各種考試,取得較好的名次。該成語結構為主謂式;在句中一般作謂語。[1]

[]

成語出處

《晉書·郤詵傳》:「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如何?』詵對曰:『臣鑒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蟾宮折桂」。

成語故事

蟾宮折桂年畫晉武帝泰始年間,吏部尚書崔洪舉薦郄詵當左丞相。後來郄詵當雍州刺史,晉武帝問他的自我評價,他說:「我就像月宮裡的一段桂枝,崑崙山上的一塊寶玉。」用廣寒宮中一枝桂、崑崙山上一片玉來形容特別出眾的人才,這便是「蟾宮折桂」的出處。蟾宮即月宮。晉武帝大笑並嘉許他。唐代以後,科舉制度盛行,蟾宮折桂便用來比喻考中進士。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先考中進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後來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寫詩祝賀說:「折桂一枝先許我,穿楊三葉盡驚人。」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記載了吳剛伐桂的神話。傳說月亮上有棵桂樹高達五百丈,吳剛因學仙術違規被罰在月宮砍桂,每砍一斧,桂樹的創傷就會立即癒合,因此吳剛常年在月宮砍桂而始終砍不倒樹。關於月中桂樹的傳奇故事,古人演繹 出了無數個版本,尤其以唐宋兩代為盛。月中桂樹又被命名娑羅樹、騫樹。月中桂樹的果實每年四五月後飄落人間,稱「月中桂子」。反映了古人對月中桂樹的確深信不疑。文人學士每當中秋望月,吟詩作賦,都把月中桂樹、桂子作為常用的典故。因有月中桂樹的傳說,所以人們又稱月亮為「桂月」「桂宮」「桂窟」「桂輪」等。 關於蟾宮折桂的傳說 和掌故,以明初宋濂的《重榮桂記》所敘最詳:江西廬陵周孟聲與其子學顏都是讀書人,在當地很有名氣。其家在吉水泥石村,院內有棵大桂樹 ,枝葉繁榮,樹蔭可遮蓋兩畝地面。元末動亂中房屋被焚毀,樹也被燒死,樹枝被砍來當柴燒,只留下光禿禿 的樹幹。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樹幹竟發出新芽,不幾年,便又鬱鬱蔥蔥。 有人說,此樹經火之後,外焦內枯,現發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也有人說,草木無知,卻得風氣之先。不久,學顏之子仲方考中進士,人們就都認為此樹重榮是祥瑞了。祥瑞之說本出迷信,牽強附會 地以自然現象解釋社會現象,毫無可取,但從老樹重榮中,亦可看到桂樹的頑強生命力。可能這正是古人選中桂樹寓意高就和及第的原因。

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蟾宮折桂結構為主謂式,在句子中一般用作謂語;比喻考試 得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