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便門城牆遺址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便門城牆遺址公園
圖片來自去哪兒

西便門城牆遺址公園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便門橋區的三角地,是圍繞明北京城城牆遺存而設立的公園,為西城區的區屬公園。[1]公園內的明北京城城牆遺存在2013年作為「明北京城城牆遺存——西便門段」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介紹

公園位於西二環南端的西便門橋三面環抱之中,平面大致為三角形。其內的這段明城牆始建於明朝正統四年(1439年),屬於北京內城城牆,中段保留有與外城城牆的連接處,南段是內城西南角樓的殘存城台。這段內城城牆以西,原有外城七門之一西便門以及外城水門一座,現早已無存。

內城西南角樓在1930年代遭到拆除,其城台在1969年遭到拆除。[2]1966年修建北京地鐵之後,將附近的大部分內城城牆陸續拆除。

西便門是明、清時期都城的外城七門之一,位於今西便門內大街北部,地處這段城牆遺址以西。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因為蒙古騎兵多次南侵,而且城外關廂居民日增,所以在都城四周開築外城。後因財力不濟,僅修成環抱都城南郊的一段,設有永定門等五座城門。後來,在外城東北、西北兩隅與內城連接處附近各闢出一座朝北的城門,規制簡陋,門樓通高11米,分別稱為東便門、西便門。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補修外城及其七門,此時在西便門增築直徑31米的半圓形瓮城,加固西便門東側內外城連接處的城牆垛口,疏浚西便門外的護城河道,在西便門以東的外城城牆上闢築一座三孔水門,使從玉泉山流到此處的水在附近分流注入通惠河。清朝又在西便門瓮城上修築寬9米、高4.7米的小型箭樓。1952年,西便門城門、瓮城和箭樓被選定為拆除的第一座城門,遭到拆除。[3] 198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整修了原內城西南角樓迤北殘存的195米內城城牆,並在與外城城牆相接處原址復建了「八瞪眼」箭樓,保留了7處斷面遺蹟。[4]遊客可順台階登上城牆上的平台,進入箭樓。1988年秋,在該段城牆上的平台樹立一座方碑,坐南朝北,北面(正面)刻有「明北京城城牆遺蹟」八個大字,上款為「公元千九百八十八年秋」,下款為「康雍題」。在公園西門入口處,樹立了《明北京城城牆遺蹟維修記》石碑,為一整塊漢白玉,高約2.9米,寬2.3米,厚0.36米,全文約1200字,侯仁之撰文,劉炳森以燙金隸書書丹

2012年,北京市提出「名城標誌性歷史建築恢復工程」,北京市人民政府及東城區、西城區人民政府將組織實施,該工程擬定建設6處古城地標,其中包括內城西南角樓。

如今,「西便門」作為地名,泛指西便門外大街西便門內大街交匯處及西便門東街廣安門北濱河路附近的地區。所以該公園以西便門命名,該段明北京城城牆遺存也被稱為西便門段。但實際上該段明北京城城牆遺存和外城西便門並無任何關係。

首都建設世紀碑

首都建設世紀碑位於該公園內的東南部,是為紀念在北京市的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青年突擊隊而設立。1997年4月28日,「世紀豐碑」——青年突擊隊雕塑奠基儀式在西便門公園舉辦,北京市有關領導同新老突擊隊長代表參加儀式,青年突擊隊代表宣讀《倡議書》。「世紀豐碑」雕塑主碑高達21米,由7塊建築體造型構成,下部用青年突擊隊旗幟造型的建築體盤旋向上,與主碑形成奔騰的造型;紀念牆體總長40米,外面用不鏽鋼管構成首都城市建設浮雕,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主碑前方設有一組青年突擊隊員形象的人物群雕,高3.5米。[5]

1998年4月28日,「首都建設世紀碑——青年突擊隊雕塑揭幕暨重點工程青年突擊隊競賽授旗儀式」在西便門公園舉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北京市市長賈慶林及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政協有關領導參加該儀式。儀式上為1997年度北京市優秀青年突擊隊標杆隊頒發錦旗,為參與67項重點工程的青年突擊隊隊長代表頒授青年突擊隊隊旗。首都建設世紀碑落成後,成為北京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