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本願寺 (上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本願寺 (上海) |
---|
圖片來自中文百科全書 建成時間 1931年 |
西本願寺是20世紀上半葉日本佛教淨土宗本願寺派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區設立的一所寺廟,現在的地址為上海虹口區乍浦路455號。
1906年,西本願寺繼東本願寺之後,也在上海設立別院,向中國人傳教。初期地址在文監師路114號(今塘沽路)。1931年,西本願寺遷址乍浦路、武進路,由岡野重久設計,建成一幢印度風格的白色花崗石寺院,特點是巨大的半圓形拱券及日式浮雕(蓮花、禽鳥 )。寺內曾存有大量日本人的骨灰罐,還曾建有9層高的佛塔[1] 。
建構
西本願寺原為日本佛教廟宇西本願寺上海別院。日籍建築師岡野重久設計,島津工作室承建,1931年建造。仿日本西本願寺式樣,呈印度佛教建築特徵。坐西朝東,馬蹄形的拱形大廳,沿街東山牆置巨大拱形蓮瓣券面,巨大的浮雕蓮瓣由外向內側排成扇形,圍繞著中央的窗戶。蓮瓣的外緣為半圈草紋浮雕,頂端隆起,高踞其巔的獅子雕像已毀。窗戶的下緣為連成帶狀的10塊長方形浮雕,飾有不同的禽烏。帶狀紋樣和下方的蓮花紋樣之間有一大塊高浮雕,表現熱帶叢林中白象出沒,眾僧膜拜的情景,已於「文革」中被填平。券下有上下3行圓形蓮花浮雕,每行7朵,共21朵,朵朵形態不同。該寺於1906年8月在文監師路(今塘沽路口)114號開院。次年設立龍谷會,開始對中國人傳教。1931年在現址新建該幢穹形花崗石寺院,作為參拜神道、僧人住所和暫存骨灰盒之用。1944年增建九層高佛塔。在抗日戰爭期間,該寺不僅藏有大量軍火,而且多次為侵華戰死日軍舉行「和軍大超度」活動,大門口還掛有「英靈奉安所」的木牌,將戰死者的骨灰盒集中存放,定時中轉去日本。充分反映西本願寺「神國」思想和侵略幫凶者的面目。抗戰勝利後佛塔廢,寺房一度作和平博物館。現已改為他用。[2]
視頻
參考文獻
- ↑ 虹口區志 >> 第三編租界·外僑 >> 第二章日本人 >> 第三節 舊址遺蹟.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 ↑ 西本願寺(中國上海西本願寺),中文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