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海岸自然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觀音海岸自然保護區位於宜蘭南澳、觀音之間的狹長型海岸地帶,地殼岩層的擠壓,太平洋的侵侵蝕,加上風化作用,在這片海岸形成斷崖絕壁及海蝕洞群。
這片長達六、七公里的狹長海岸沙灘,當地人稱之為「神秘海灘」。
海灘面對浩瀚的太平洋,背有萼溫斷崖。蘇花公路穿山越嶺,通過這處險崖, 往來於蘇澳與花蓮之間。
地理位置
觀音海岸自然保護區的入口在南澳溪出海口南側的海邊。來到南澳的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轉入對面的南澳南路(宜58線),道路行經南澳溪河口的沖積平原,沿途有大片的農田綠野。 通過海岸大橋,來到了南澳溪南岸,這裡是蘇澳鎮的南界,屬於朝陽里, 這裡被稱為「小南澳」。日治時代漢人進入此地拓墾,將這片海岸荒野化為良畝。 除了種稻及蔬菜之外,近海的農地,如今多已闢建為養殖魚塭。
歷史古道
清朝同治13年(1874),羅大春率軍開闢通往台灣後山的北路(蘇花古道)就曾經利用走這段海岸線做為北路的通道。 清軍也在沿途設立營壘,駐紮兵哨,以保障道路的安全。
清軍開闢北路,寧可走海灘,而不走山路,是因為山區凶險難測,沿途會遭遇泰雅族的襲擊, 而南澳至觀音的海岸沙灘平緩,是現成的便道,除一小段海岸礁岩須跳踴或高繞而過,其餘路段,如履平地,而空曠的海岸,也較不會容易遭受偷擊。 [1]
海蝕洞
「觀音海岸自然保護區」一片岩石和沙灘交錯形成的海岸地形,若要觀看遠處由海水浸蝕岩壁而成的海蝕洞,而這一帶的地質有縱向和橫向交錯的情形,為地層相互擠壓做見證。而綠色的岩石則是過去附近有火山爆發運動,火山灰噴到海岸邊堆積而形成的。
前往海蝕洞的沿途沒有甚麼遮蔭,所以天氣好時會很曬,下雨時也沒得躲…,故在建議裝備中建議大家帶著傘,這樣要遮陽或是擋雨皆可。
同時建議大家,在微陰天時前往,會舒適許多! 在陰天、微雨天、豔陽天三種天氣狀況下都有去過,各自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
山壁又直又高,山壁腳形成大小不一,深淺有別的洞穴。經年累月的海蝕加上風蝕作用,洞內會愈來愈深,洞口也愈來愈大及變高。從澳花村看觀音海岸會有不同的感覺,同樣的地形,不同的觀點,都會讓人難以忘懷的。[2]
交通資訊
國道5號下蘇澳交流道,接台2戊線至蘇澳市區,接蘇花公路(台9線),行駛約25公里,至南澳鄉公所,左轉南澳路,至羅大春開路紀念碑,右轉宜58線(南澳南路),過海岸大橋後,左轉海岸路, 過養殖溫塭後,至仙靈祠前的岔路口左轉,至海邊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