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名相蔡新故居(詹士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訪名相蔡新故居》是中國當代作家詹士元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訪名相蔡新故居
在閩南地區,提起名相蔡新,可謂家喻戶曉。身為清代兩朝帝師,位居宰輔的他,一生清廉正直、謙虛謹慎,其官德人品才學,堪稱典範。帶着一份虔敬,我多次前往蔡新故居拜訪。
故居位於漳浦縣大南坂鎮的下樓村(原稱下佈村),距縣城十華里左右。從外部看,這座房屋占地約幾百平方米,是舊時閩南民居風格的建築,看上去樸實無華。這與想象中官宦府第的豪華與氣派反差甚遠。故居前是一塊寬敞的土埕,中間鋪磚,直抵大門,土埕的兩邊各保存着一個石制的舊旗杆台,歷經歲月淘洗,頗顯滄桑。與旁邊那有氣派的三根一體式新旗杆台相比,黯然失色。當我向前走去的時候,目光被鐫刻在石頭上的「覺岸」二字所吸引,乍一看,其筆畫飽滿,雄渾有力。相傳蔡新未出仕前,常到清泉岩佛寺讀書,後來,他將乾隆御筆贈之的此二字刻於清泉岩。「覺岸」本出自佛語,是由迷惘而到覺悟境界的意思。此刻,我仿佛看到蔡新在清泉岩佛寺里挑燈夜讀的情景。故居的大門並無特別之處,僅一塊懸掛在門上方嘉慶皇帝御賜的「綠野恆春」匾額,在左右兩隻宮燈的烘托下較為惹眼。
進入大門,眼前是一個較大的庭院,地面用磚石鋪就的,平整又略有些凹凸,而前屋是一字排開的單層建築。院子的圍牆下,一些翠竹和叫不上名的花樹,在陽光的照耀下頗有生氣。跨過台階,就到故居的前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很大的木屏風,正上方懸掛着乾隆御賜的「武庫耆英」牌匾。而左右也掛有「黃扉宿彥」、「盛世耆英」兩塊牌匾。牆面上張掛着《延禧堂壽言》題跋注,以及「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名句,看着眼前這些匾額和字跡,我神情凝重,若以蔡相的品行為鏡,真是無地自容。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該怎麼去堅守內心的平靜與本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年逾古稀的蔡新在太學坐講的情景仿若在眼前。
繞過大廳邊門往裡走,是一個四方形的天井,兩邊各有一間廂房。左邊的廂房,如今改成了「道德講堂」的小會場,透過那些井然有序的桌椅,能感受到濃濃的課堂氛圍,在這樣的一個所在開堂宣講道德,真是恰如其分,蔡新的品行不正是一面道德的明鏡嗎?在看右邊的廂房,你不難發現許多的小櫥窗,裡面放着許多與蔡新有關的古今書籍,而四周掛滿了以蔡新曆任官職製成的牌匾。譬如有:「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師」、「五部尚書」等。再往裡就到正堂了,那塊高懸着的乾隆御筆「福」字牌匾,金光熠熠。匾額的下方,是乾隆追封蔡世遠為太傅的聖旨,以及蔡新與蔡世遠的畫像。我走近仔細端詳着,只見蔡新鬍子花白,手拄柺杖,目光安祥,似乎在思忖着輔國大計。
「去永清堡看看。」同行的朋友突然提議。「哦!」我一時回過神來,拜訪蔡新故居,豈能錯過永清堡?提起永清堡,讓人想起君臣相惜的佳話。永清堡建於清乾隆三十四年,是乾隆皇帝知道蔡新家鄉居山區,為其免受盜賊之患,下旨令福建巡撫為蔡新家鄉建堡,建成後,蔡新為堡題名為「永清堡」,永清即「永系大清」之意,並分配各家各戶居住,也是蔡新歸休後安穩的住所。經過一番打聽,我們才知道永清堡距此不遠,在一個隱秘的拐角處,我們發現一座氣勢恢弘的古堡被淹沒在雜草叢中。穿過殘破的圍牆,石拱門上「永清堡」三個大字十分顯眼。近10米高的古堡外牆下部分由條石壘砌而成,上半部分由泥土夯實而成,牆面上布滿了各種用於防禦外敵的槍眼。因為年代久遠,古堡斑駁的牆面上早已爬滿青藤,透過大門向堡內張望,我發現到處是殘垣斷壁,荒草叢生。眼前的一切,讓我的心頭湧起一股物是人非的感慨,古堡猶存,而名相卻已去。
「輔國已作盛世棟樑,修身堪為千秋楷模。」是啊,相信不管世事如何變遷,名相的風範會亘古傳頌!
作者簡介
詹士元,男,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報告文學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