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唐三傳·第四十三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說唐三傳·第四十三回出自於《說唐三傳》,《說唐三傳》一般指薛丁山征西。該書採用章回體形式,講述了唐代薛丁山的故事。 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征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因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被陷下獄。幸於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立推薦仁貴掛帥征戰,逃過此劫。仁貴征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同飛刀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1]
內容
第四十三回 樊梨花誥封極品 薛丁山拜上寒江
適才所言,將薛丁山綁上法場,專等午時三刻開刀。這邊有仙童、金定各抱一子,營前活祭,抱頭大哭,各訴前情。丁山哭道:「二位妻呵,我薛丁山前世做了昧心事,罰我今生顛顛倒倒。事出無心弒父,凌遲之罪難逃。我死之後,須要孝順婆婆,撫養孩兒,長大成人,與祖父爭氣。」二妻哭道:「樊家妹妹二次救你,你倒三次休棄,所以有這樣大禍。」丁山說:「二位妻呵!我今悔之已晚,不要埋怨我了。」二妻將一杯酒送上,說:「你吃一杯,以盡夫妻之情。」丁山含淚飲了。金蓮也來祭兄,同了竇一虎營前活祭,也有一番言語。眾將文武,見龍顏大怒,不敢駕前保奏,呆呆相視。內中閃出程咬金,俯伏駕前奏道:「老臣想西番未平,逆謀未除,倘斬丁山,蘇寶同復起兵來,誰能敵之?丁山雖是不孝,罪不容誅。目下用人之際,臣保他將功折罪。若破番兵,非寒江關樊梨花不可,此人足智多媒,更有仙術。伏望吾王權赦丁山死罪,貶為庶人。令他步行,青衣小帽,到寒江關請樊梨花出兵到來,萬事皆休。若不能請到,再行治罪。望乞聖裁。」天子聽奏,說:「老王伯所見不差。」「是,領旨。」正當午時,合家老幼啼哭活祭,只見老將走出來,恐是催斬,嚇得眾人魂消膽震。刀斧手正要動手,老將連叫:「刀下留人。奉朝廷旨意,權赦丁山,貶為庶人。青衣小帽,不許騎馬,步到寒江關,請到樊小姐出兵,赦妝的死罪。刀斧手放綁。」丁山山呼萬歲,謝了皇恩,合家老小歡喜,都來拜謝,說:「若無老千歲保奏,丁山性則命不保。」
丁山死中得活,更換了青衣小帽,別了眾人。一路步行,直往寒江關。
再言程咬金復旨,將情細奏:「梨花二次功績,願王封贈他,重起威風。」天子准奏,御筆封贈,旨下:樊梨花有功於國,封威寧侯大將軍之職,欽賜鳳冠一頂,蟒袍一領,玉帶一條。打發天使飛馬前去,天使領旨而去。
再言寒江關樊梨花,善知陰陽,早已知道,等候詔至。這日有深子報進,說:「聖旨到,快設香案。」天使開讀已畢,樊梨花在香案前謝恩。方知官封侯爵,滿心大說。送出天使迴轉,眾將俱來恭賀。重起威風,日日教場操演,以備西征。不表樊梨花之事,再盲丁山在路,渴飲飢餐,淒風冷雨,艱苦異常。走得腳酸腿疼,叫聲:「天呵!我薛丁山命好苦。樊梨花這賤人,犯了許多惡跡,誓不與他成親,把他三次休棄。他懷恨在心,此去請他,諒必不從。雖然怪我,已經奉旨請他,不敢違旨。」
算計已定,不一日早到關前。身上穿了青衣小帽,無顏問人,伸伸縮縮。看天色要晚,說不得醜媳婦,總要見公婆之面。只得含着羞恥,把頭上羅帕一整,身上布衫一理:「我官職雖然削去,官體猶存。」搖搖擺擺,進了關門,大模大樣,叫道:「門官,與我通報夫人、小姐,說薛世子要見。」那門官聽得,走過去一看,說:「你是什麼人,在此大呼小叫。」丁山說:「我是薛世子,要見夫人、小姐。」門官說:「你雲薛世子,如今在那裡?吾好去報。」丁山說:「在下便是。」門官說:「口走!放你娘的屁!薛世子同元帥前來征西,好不威風。看你這人狗頭狗腦,假冒來的。稟了中軍,打你半死才好,與我走你娘的路。」
丁山聽了,滿面羞漸。也怪不得門官,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只得忙陪笑臉上前說道:「門官,我真是薛世子,假不來的。因犯罪,朝廷削去官職,除了兵權,貶為庶人,前來求見。」門官說:「你原就是薛世子,犯法削職,令人快活。你可為忘恩負義之人,小姐救你兩次性命,你三次休他。今來求見,有何話說?」丁山叫聲:「大哥,不瞞你說,只為我犯了剮罪,虧得程千歲保奏,奉旨前來,請樊小姐破番邦,將功折罪。相煩與我通報一聲。」
門官聽了「奉旨」二字,不敢耽擱,稟知外中軍。中軍連忙傳令,裡面走出女中軍,問道:「何人傳聲?」外中軍說:「薛世子奉旨前來,請千歲爺出兵。故此傳報。」女中軍道:「且站着,待我通報。」進內衙稟知樊梨花。梨花聽了,恨聲不絕道:「你傳話對他說,千歲親奉聖旨,官封侯爵,永鎮寒江,要操演人馬,不得功夫接見。既然聖旨要我出兵,拿憑據來看。」女中軍領命,出了私衙,叫一聲:「外中軍過來,千歲說:『既然如此,可有憑據?』」外中軍、門官說了,丁山聽見呆了,前日性急,不曾奏過。憑據全無,如何請得動他?今番空回,性命難保。只得硬了頭皮,又要開言。只聽三聲炮響,就封了門。門軍說:「薛世子,封門了,外面去,有話明日再稟。」丁山聽了,只得回飯店安宿一宵,夜中想起樊梨花,當日十分愛我,故此弒父親兄,獻關招親。待我明日細告前情,他必然憐念,決是去的。思想一夜不表。
次日天未明,丁山早早抽身,梳洗已畢,穿好衣服,來到轅門。只見大小三軍,明盔亮甲,排齊隊伍,伺候轅門。只聽得三吹三打,三聲炮響,大開轅門。內中傳令:大小三軍起馬,往教場操演。那外面答應如雷,人人上馬,一隊一隊,向前而行。後面許多執事,半朝鑾駕,前呼後擁,樊梨花坐了花鬃馬,頭戴御賜鳳冠,身穿蟒袍,腰束玉帶,足登小烏靴,威風凜凜。丁山不敢上前去稟,掩掩縮縮,滿面無顏。卻被小姐看見,說:「中軍官過來,問那青衣小帽是什麼人,闖我道子,莫非奸細?與我綁入教場究問。」八人牌官,一齊答應,將丁山捆綁,帶往教場。
梨花來到教場,三聲炮響,大小三軍分立兩旁,一齊跪下。小姐下了馬,升了演武廳,坐在金交騎。眾將打躬,分立兩旁。樊梨花傳令帶奸細過來。牌官答應,即將丁山放在案前。丁山嚇得魂不附體,爬起身來,立而不跪。梨花大怒,喝道:「你這奸細,見本侯倔強不跪!」丁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怎肯低頭拜婦人?我奉旨前來,你反面無情,不認得我麼?」梨花說:「原來你就是忘恩負義的畜生!既說奉旨前來,聖旨在那裡?好設香案開讀。」丁山無言可答。梨花說:「一派胡言。女兵們把這畜生打皮鞭一百。」兩旁女兵一齊動手,將丁山吊在旗杆之上,皮鞭抽打,打得丁山叫苦連天,說道:「小姐饒命,雖是我忘恩負義,須看我父母之面,饒了我薄情之人。從今以後,再不敢了。」小姐鐵面不睬。丁山打了五十,死去魂還,吩咐住手,旗杆放落丁山。小姐說:「旗牌官來,你將薛世子背負回家,調養好了,着他回去見聖上,說千歲爺不奉詔書,斷不出兵。」旗牌領命,背世子回到家中。丁山疼痛難當,恨恨之聲不絕:「今日把我毒打,全沒夫妻之情。嘎!我不仁,他不義,冤冤相報。我尋死罷了,又丟不下我母親。」哭個不了。旗牌說:「世子,我勸你且免愁煩,不要悲痛。方才千歲爺叫我打發你回去,討了聖旨,方許起兵。看你遍身打破,如何行走?且在舍下,調養好了,回去。」每日吃了些紅花酒,大魚大肉將養。
丁山身子好了,拜謝旗牌,作別起程。一路思想,心中好不苦楚。怎生見得聖上。也罷,少不得一死,硬了頭皮,一路回來,曉行夜宿,不日到了白虎關,營前俯伏。值殿軍官啟奏,天子宣召進營。丁山俯伏駕前奏道:「臣薛丁山,前往寒江關相請樊梨花出兵。他道我假稱聖旨,並無憑據,將臣痛打五十皮鞭,不肯出兵。前來復旨,望王赦罪。」天子聽奏,龍顏大怒,道:「朕前吩咐,若請不到樊氏,以正國法。」傳旨:「推出營前斬首。」御林侍衛遂將丁山綁了,推出營前。嚇壞兩旁文武,閃出軍師徐梁,奏道:「世子薛丁山,英雄無敵。國法該斬,臣保他七步一拜,拜到寒江,求得樊梨花回心,前來見駕出兵,以贖前罪。伏乞聖裁。」
天子准奏,傳旨放了丁山,丁山遂進營謝恩,出營又謝了徐梁。徐梁道:「賢弟,我和你同是功臣之後,為國求賢,何謝之有?我在駕前保奏你七步一拜,拜上寒江關,懇求樊小姐出兵,聖上方赦你死罪。若請不到,其罪難免。」丁山流淚道:「徐恩兄啊,可恨樊梨花,必要聖旨為憑。若無詔書,只怕求懇不動。」徐梁說:「賢弟這件情由,怪你自己不是,不該三次休棄,怪不得他作難。聖上旨意,無非要你拜樊小姐回心,豈有聖旨與你?依我的主見,照七步一拜拜去,樊梨花起了憐念之心,前來見駕,也未可知。」徐梁說罷,別了回去。丁山好不沉悶,不敢回去見母,備了一隻香几案,七步一拜。一路想起,好不傷心,拜得腰酸足痛,飢餐渴飲,吃了多少辛苦。
不表薛丁山路上之事,再言梨花打了丁山,旗牌調養好了,放了他,心中早已算定,差人打聽。這一日,探子稟了小姐。小姐說:「你到白虎關打聽世子消息如何?」探子立起身,將此事細說明白。小姐說:「如此,再去打聽。」探子領命,小姐打發探子出去,心中不勝歡喜:「想你前次休棄我,我今日三次難你。」遂即來到後堂。夫人說:「我問你,丁山打了皮鞭回去,差人回來,說唐王把他什麼樣了?」梨花將差人之言說了一遍。夫人大喜:「難得唐王與你出氣。他七步一拜,前來請你,你須念公婆之情,依他懇求出兵便了。」小姐聽了,把手一搖,叫聲:「母親,冤家做得薄情,使我懷恨在心,還要弄他顛顛倒倒,才好心服。」不知弄出什麼事來,且看下回分解。[2]
內容簡介
《說唐三傳》即《薛丁山征西》故事講述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征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因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被陷下獄。幸 於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立推薦仁貴掛帥征戰,逃過此劫。
仁貴征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童的飛鏢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
太宗見出征不利,徵召能人掛帥。丁山請纓,以無敵之勢奪得帥印,與母親及妹妹出發西征。途中遇竇家兄妹攔路,丁山為求脫身,假意答允竇仙童的婚約,並招攬旗下,同往解救父親之危。仁貴獲救脫險,但卻不滿丁山陣上招親,將之鎖入天牢,以示懲戒。
蘇寶童死訊傳至哈迷國,群臣為之震驚,寒江關守將樊洪悲憤不絕。樊洪有女樊梨花,聰明機智,拜師學藝,臨下山前,其師告知她與薛丁山有一段前世姻緣。
另一方面,樊梨花得悉薛丁山西征而至,遂出關欲會之,途中卻遇上另一位青年武士薛應龍。薛應龍欲納梨花為妻,但因比武輸給梨花而被收為義子。
梨花繼續赴會,仁貴上陣,亦非梨花對手。丁山與之交鋒,梨花一見鍾情,唯有裝敗。丁山欲乘勝追擊,再次挑戰樊梨花,梨花顯出真功夫,丁山被擒。梨花要丁山娶之為妻,丁山假意應承……
這一段姻緣反反覆覆紛雜纏繞,愛恨交織,其間夾雜不少恩怨情仇,情節緊湊,劇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