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李家莊的變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讀了《李家莊的變遷》是中國當代作家郭沫若寫的文章。
作品欣賞
我又一口氣把《李家莊的變遷》讀完了。
我感覺着這和《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一樣的可愛,而規模確實是更加宏大了。這是一株在原野里成長起來的大樹子,它根扎得很深,抽長得那麼條暢,吐納着大氣和養料,那麼不動聲色地自然自在。
當然,大,也還並不敢說就怎樣偉大,而這樹子也並不是豪華高貴的珍奇種屬,而是很常見的杉樹檜樹乃至可以劈來當柴燒的青槓樹之類,但它不受拘束地成長了起來,確是一點也不矜持,一點也不炫異,大大方方地,十足地,表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
大約是出於作者自己的意願吧,書的封面上是有「通俗小說」四個字的標識的。作者存心「通俗」,而確實是做到了。所寫的是老百姓自己翻身的事,人物呢連名字也就不雅馴,如像鐵鎖、冷元、白狗、二妞之類,然而他們正是老老實實的人民英雄。事件的進行,人物的安排,都是妥帖勻稱地,一點也不突兀,一點也不冗贅。
最成功的是語言。不僅每一個人物的口白適如其分,便是全體的敘述文都是平明簡潔的口頭話,脫盡了五四以來歐化體的新文言臭味。然而文法卻是謹嚴的,不像舊式的通俗文字,不成章節,而且不容易斷句。
章回體的舊形式是被揚棄了。好些寫通俗故事的朋友,愛襲用章回體的舊形式,這是值得考慮的。「卻說」一起和「且聽下回分解」一收,那種平話式的口調已經完全失掉意義固不用說,章回的節目要用兩句對仗的文句,更完全是舊式文人的搔首弄姿,那和老百姓的嗜好是白不相干的。我自己小時候讀章回小說,根本就不看節目,一遇着正文裡面有什麼「有詩為證」式四六體的文贊之類,便把它跳過了。今天還要來襲用這種體裁,我感覺着等於再在我們頭上拖一條辮子或再叫女同胞們來纏腳。作者破除了這種習氣,創出了新的通俗文體,是值得頌揚的事。
作家的通病總怕通俗。舊式的通俗文作者,雖然用白話在寫,卻要賣弄風雅,插進一些詩詞文贊,以表明其本身不俗,和讀者的老百姓究竟有距離,五四以來的文藝作家雖然推翻了文言,然而歐化到比文言還要難懂。特別是寫理論文字的人,這種毛病尤其深沉,裝腔作勢,矯揉造作,瞎纏了半天,你竟可以不知道他在說些什麼。這種毛病,有時候似乎明知故犯,似乎是「文化人」「理論家」「文藝家」那些架子拿不下來。所以儘管口頭在喊「為人民大眾服務」,甚至文章的題目也是人民大眾的什麼什麼,而所寫出來的東西卻和人民大眾相隔得何止十萬八千里!我自己就有這樣毛病。我自己痛感着文人的習氣實在不容易化除,知行確實是不容易合一。這裡有環境作用存在。在大家都在矯揉造作或不得不這樣的環境裡面,一個人不這樣就像有點難乎為情,這就如在長袍馬褂的社會裡面一個人不好穿短打的一樣。
因此我很羨慕作者,他是處在自由的環境裡,得到了自由的開展。由《小二黑結婚》到《李有才板話》,再到《李家莊的變遷》,作者本身也就像一株樹子一樣,在欣欣向榮地、不斷地成長。趙樹理,毫無疑問,已經是一株大樹了。這樣的大樹在自由的天地裡面,一定會更加長大,更加添多,再隔些年辰會成為參天拔地的大樹林子的。作者是這樣,作品也會是這樣。
或許有人會說我在誇大其詞,我不願直辯。看慣庭園花木的人,毫無疑問,對於這樣的作家和作品也會感覺生疏,或甚至厭惡的。這不單純是文藝的問題,也不單純是意識的問題,這要關涉到民族解放鬥爭的整個發展。口舌之爭有時是多餘的,有志者請耐心地多讀兩遍這樣的作品,更耐心地再看三五年後的事實吧。[1]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本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