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豆腐圓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豆腐圓子貴州很有特色的小吃,其中以雷家豆腐圓子最為出名。雷家豆腐圓子以豆腐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軟炸為主,口味屬於家常味。貴陽小吃五花八門,一些老貴陽一定還記得解放前有這樣一首關於貴陽小吃的「順口溜」:「豆腐圓子腸旺面,荷葉糍粑糕粑店;一品大包刷把頭,沓臊餛飩太師伴……」而這「順口溜」中所指的豆腐圓子,就是始創於1874年的雷家豆腐圓子[1]


歷史文化

1874年(清朝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駕崩後,朝廷通令全國「禁屠」(不准宰殺豬牛羊雞鴨等)三天,官民一律不能吃葷。地處西南邊境的貴陽自然也不例外。
「禁屠」令一出,豆腐作坊的生意變得興隆起來。此時,祖居貴陽、以開豆腐作坊為生的雷端藻及其夫人「雷三太」,看準這是個擴大經營的好時機。他們就拿豆腐來做圓子。在嘗試做豆腐時,加入適量的鹽、鹼和香料、蔥花等調料,充分拌勻後,捏成核桃大小的圓子,然後放在菜油鍋內炸熟出售。出人意料的是,這小小的油炸豆腐圓子,一面世即深受貴陽人喜愛。精明的「雷三太」明確生產和管理分工,生意越做越紅火。也就是在那時,「雷家豆腐圓子」成為貴陽聞名遐邇的小吃。
「雷家豆腐圓子」的店鋪,從第一代到第三代,一直都設在貴陽的三牌坊(中華南路)。由於恪守「雷三太」定下的嚴格的選料原則和製作工序,一直到解放初期,生意都非常好。1956年公私合營後,由於工作需,雷家的第三代傳人雷從興夫婦被政府分別調到了不同的單位就職,這個家族式的店鋪就沒有開了。 1960年,政府號召發展貴陽的名點小吃,藉此機會,雷從興夫婦又重操舊業,恢復了「雷家豆腐圓子」的老店號。但由於原店鋪因道路改造拆遷,雷從興夫婦只好在當時的中華南路102號經營。雖然重新開業是在一條狹窄的巷子裡,但真是印證了那句老話———「酒好不怕巷子深」,開業後仍是顧客盈門。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周恩來總理來貴州視察時品嘗了「雷家豆腐圓子」讚不絕口。
上世紀80年代,由於雷家第三代經營人去世,其子女沒有繼續開店。直到1991年,在政府和親戚朋友鼓勵下,雷家第四代雷善祥幾兄弟,才又在中華南路舊址恢復了經營。
1995年,因為道路改造,「雷家豆腐圓子」店面再一次面臨拆遷。之後,由於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門面,「雷家豆腐圓子」一直處於停業狀態。
2000年,雷家後人在陽明路找到了一間約20平方米的門面,又開始經營。而此時,「雷家豆腐圓子」已傳到了第五代雷世的手中[2]

做法

原料:黃豆、鹼、蔥、姜、味精、花椒、八角、食用油、醬油、胡椒麵、蔥花、麻油、醋、辣椒麵 1.主料為黃豆,在製作上,先把黃豆浸泡一段時間,磨成漿汁,做成酸湯豆腐,然後按一定比例加入豆漿、鹼水、蔥、姜、味精、花椒、八角等佐料,攪拌均勻,再捏成一個個雞蛋般大的圓餅,這樣炸熟的豆腐圓子色呈焦黃,心似蜂窩。 2.食用前,先把它在醬油、胡椒麵、蔥花、麻油、醋、辣椒麵做成的湯里略蘸一下,吃起來外脆內嫩,其味鮮美。


視頻

豆腐圓子的教程做法, 非常好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