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寧共和國國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貝寧國旗 |
中文名稱:貝寧國旗 顏 色:紅黃綠三色 所屬國家:貝寧共和國 長寬之比:3:2 正式形成時間:1959年 |
貝寧共和國國旗,旗面呈長方形。旗面左側為綠色豎長方形,右側為上黃下紅的兩個橫長方形。[1]
簡介
貝寧國旗於1959年制定,在1975年至1990年之間曾被棄用。紅黃綠三色是非洲人民喜愛的,被稱為"泛非洲顏色",象徵非洲人的團結。紅色象徵土地或祖先的鮮血,也表示勇敢和膽量;黃色象徵平原、也代表繁榮;綠色象徵棕櫚樹、也象徵希望。[2]
國徽
貝寧國徽啟用於1990年。國徽是一枚盾徽,中心圖案被紅色十字分成四個部分:左上角金色的古代城堡,昭示古代貝寧燦爛的文明;左下角是一株枝繁葉茂的油棕,貝寧是有名的「油棕之國」,綠色資源極其豐富;右上角的五角星圖案象徵非洲人民的正義事業;右下角一艘古老的帆船正在藍色的海面上破浪前進,勾起人們對貝寧悠久的航海史的懷想。盾徽上方兩隻湧出金色玉米的羊角,象徵貝寧用之不竭的寶藏和財富,兩側吐出紅舌的紅斑金豹,展示貝寧人民威武不屈的性格。盾徽下端白色飾帶上用法語書寫着格言:「博愛、正義、勞動」。[3]
貝寧共和國簡介
貝寧全稱:貝寧共和國(法語República Popular do Benin,La République du Bénin)是位於西非中南部的國家,舊名達荷美(Dahomey),前法國殖民地,貝寧(Benin)南瀕幾內亞灣,東鄰尼日利亞,北與尼日爾接壤,西北與布基納法索相連,西和多哥接壤,海岸線長125公里。全境南北狹長,南窄北寬。南部沿海為寬約100公里的平原。中部為海拔200-400米波狀起伏的高原。西北部的阿塔科拉山海拔641米,為全國最高點。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有戶籍制度,而貝寧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兩個是中國和朝鮮。
貝寧國土面積為11.26萬平方公里。南北縱深700公里;東西寬度在125公里和325公里之間變化。[4]
16世紀前後出現許多小國和酋長國。16世紀後遭西方殖民者入侵。1904年併入法屬西非。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日獨立,成立達荷美共和國。1975年改名為貝寧人民共和國,1990年改為現國名。[5]
貝寧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棕櫚油。由於南部地區一些強大的部落王國自古以來便支持與歐洲人的往來,因此促使農業經濟過早地專業化,糧食方面不能自給。[6]南方地區和達荷美高原種植經濟作物油棕櫚。棕櫚仁和棕櫚油是貝寧最主要的出口項目,其棕櫚油的特點是胡蘿蔔素含量高(1.7%-2%)。糧食作物有薯蕷、木薯、甘薯、玉米、豌豆、蠶豆及花生。
2006年3月,獨立候選人、前西非開發銀行行長亞伊在大選中獲勝,成為貝民主化以來的第三位總統。[7]
國名
貝寧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Benin;法語:La République du Bénin)簡稱貝寧。[8]
首都
首都波多諾伏(Porto-Novo),國民議會所在地,是貝寧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同時也是這個國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人口25萬。科托努(Cotonou),政府所在地,人口73.4萬。
自然資源
貝寧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貝寧的主要礦藏有石油、磷酸鹽、大理石、鐵、黃金、石灰岩、高嶺土和硅砂等。截止2014年石油已探明儲量45.8億桶,磷酸鹽儲量為550萬噸,大理石儲量1400萬噸,鐵礦儲量5億噸,含鐵量為46-52%,並含有13-15%的硅石,黃金礦區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含量為9克/噸。石灰岩儲量為1.4億噸。高嶺土儲量超過10億立方米。硅砂總儲量為190萬立方米,二氧化硅含量98%。比爾馬河流域有少量露天沙金。科烏安德地區有金紅石和鈦鐵礦。
漁業資源豐富,海洋魚類約有257種。
植被面積約占其陸地總面積的65%,其中茂密森林31萬公頃,稀疏森林127.44萬公頃,薩瓦納植被605.96萬公頃。棉花的種植方式比其他非洲國家細緻,因此質量較好。一半的棉花產量和全部棉籽均供出口。花生的出口比例更少。南方生長的半自然油棕林,是國家的一項重要經濟來源。貝寧還擁有珍貴的柚木和大量的芒果樹。[9]
旅遊景點
西非古都阿波美波多諾伏在波多諾伏西北105公里還有一個聞名非洲的遊覽勝地——阿波美古城。從首都驅車,一個多小時即可抵達。公元17至19世紀,這裡曾是貝寧阿波美王國的首邑。那著名的阿波美王宮、國王陵寢與王妃墓至今仍保存完好。由王宮修葺改建而成的阿波美歷史博物館為西非地區文物史料保存最完整的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占地44公頃,陳列着歷代國王的御座、旗幡、禮服與轎子,宮妃們的手鐲、戒指、項鍊等裝飾品以及各類祭器、歷代兵器(包括反抗法國殖民軍時用過的土槍、土炮和砍刀以及從殖民軍手中繳獲的武器)等。這裡有第十代國王格萊萊(1858~1889)的內宮和陵墓。阿波美王國曾盛極一時,據說共傳了十一代。
在歷代國王議政殿的外牆上,嵌有上百座描述王國歷史事件的彩色泥塑,蔚為壯觀。貝寧民族英雄、阿波美王國第十一代國王貝漢津(1844~1906)的陵墓也在阿波美,並被視為聖地。貝漢津於1889~1894年領導抗法鬥爭,英勇不屈,後被捕流放,卒於阿爾及爾,遺體歸葬阿波美。其陵墓建築莊嚴肅穆;另在城內戈荷廣場上,還建有一座紀念這位民族英雄的銅像。
維達歷史博物館裡陳列着很多古代物器和能夠證明這一地區歷史和文化的相關文書,包括許多揭露殖民主義者販賣黑奴罪行的實物和照片,遊客們到這裡參觀很容易就能了解這一地區的文化和歷史。按照時間的推移,該博物館的收藏品可以歸為6大時期:葡萄牙殖民時期(博物館整個建築本身屬於殖民時期產物)、Xwéda王朝、達荷美共和國、非洲黑奴時期、伏都教文化以及貝寧的新時代。從科托努出發,沿着通往多哥的公路行駛,到達維達時往左拐,進入城市,維達歷史博物館就在一群葡萄牙式城堡的左邊。
同中國的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貝寧共和國於1964年11月12日建交,1966年1月貝單方面與中國斷交。1972年12月29日克雷庫政府與中國復交,此後兩國關係發展順利。
中貝簽有貿易協定、投資保護協定,設有經貿合作混委會。1997年11月在京召開了混委會第三次會議。
1972年復交以來,中國政府為貝寧先後援建了農田開發、友誼體育場、洛科薩紡織廠、洛科薩醫院、政府辦公樓和會議大廈等項目。正在實施的有中國經貿發展中心、科托努立交橋等項目。
2010年以來中貝貿易發展較快。2007年雙邊貿易額為20.8億美元,同比增長35.2%,其中中方出口19.7億美元。中方主要出口紡織、輕工和機電產品,進口棉花等。截止2014年在貝註冊的中資貿易機構主要有:上海輕工駐貝代表處、泛非(貝寧)集團有限公司、福建對外貿易中心建華實業有限公司、中國-非洲農機中心、大發環球公司、廣州輕工駐貝代表處、浙江中大服裝進出口公司駐貝代表處、上海華源集團公司駐貝代表處和深圳匯凱司駐貝代表處。
中貝互利合作始於1985年。中國公司先後在貝承建了薩韋-帕拉庫公路、伊斯蘭文化中心、小水壩和打井工程等項目,承租了貝尼(日利亞)合資的薩維糖聯企業。中興通訊在貝承建了GSM全國網、CDMA全國網和郵政局支撐系統等電信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