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老家的那些不斷永別的父輩們(郝建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貧困村老家的那些不斷永別的父輩們》是中國當代作家郝建波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貧困村老家的那些不斷永別的父輩們
老家在三峽秭歸高山區,出外謀生十幾年。中年時定居宜昌城區,朝九晚五,間或有長假期,時常回秭歸山區老家,去看母親,去看故土尚健在卻不斷減少的的長輩們。就像最近這次回去,為人忠厚本分的義叔剛卸下作為父輩的重擔,年屆五十卻也撒寰而去了!
老家是個貧困村,父輩們個個極其勤勞吃苦,卻也只能混個溫飽。回想故土的父輩以及上上輩,凡留於此的又有誰享過福了?誰不是匆匆交卸了作為人來世一生的責任便告歇轉老弱病態匆匆而逝了!
義叔本名寇有義。年少在老家時,印象鮮明的,是他背着老感冒發燒的兒子行走在就醫的小路上,偏偏纖弱的自己還在犯病咳嗽着……那些年見習慣這幅場景了,況大多的艱難涉及到每個鄉人的方方面面,不至於某一個,感觸漸漸因常見再三的習慣,而使人漠然置之。在等我當爹後,才漸漸感觸到多病多災的義叔舐犢情深的背後承擔着生活重擔時的心境!轉眼離家便失去他的消息,再度見他時,是兒子長大結婚喜宴之時。之後,還沒有再見,已收到他去世的消息了!聽到這個消息我啞然很久~病殃殃幾十年都這麼走過來了,老了老了該賦閒時偏急不可待!~可能,義叔把兒子撫養成人這是他畢生的心血和終極事業,眼見兒子另立新家,長久以來他病也病累了,來不及看以後幾代同堂之福,便急匆匆地去長眠休息去了,全然不顧家裡還有個相濡以沫的老伴……當現在看到他的老伴一個人獨來獨往的,精神快活,特羨慕她,覺得她比我活的通透,拿得起放得下,老公不在了還有兒子嘛,很多大道理,人家大字不識幾個,參透領悟才能達到的境界照樣很高~
想義叔從坎坷不平中一路走過來,正是因肩上的任重道遠,才能堅持着走完漫長的大半生涯。失去使命,無所目的散漫逍遙,也就變得沒有活下去的意義……
我的很多同學們,現在都很少聯繫,彼此的現狀,一舉一動卻都了如指掌。本來嘛,當父母的人了,都不再是為自己而活,於是在各種生活的磨難中,被生活重錘或者敲打……彼此通悉如今而立之年的使命,以前桃園結歃為盟早已拋之腦後,圍着子女家室彼此似乎老死也無法再往來,但我知道,一切會在年老職責交差時轉變的,正如義叔,但若有幸,而不會交業那麼早,那麼總有一天會在一身輕鬆的老年找回曾經的年少,即使告別了當初的輕狂,相見或相處的基調和方式,仍有當年青春時放浪形骸的影子。
父親去世幾年了,想去完成的事情至今沒有辦到,當然在永恆空間的父親是有時間等的,猜想不會怪我,只是我可沒有那麼多時間。以前有很多事情來不及去做好,父親就提前走了,這讓我在回想中後悔不已。現今明白的,是作為父親,欠他的,他根本不圖回報,就像我轉身對自己的兒子一樣。換句話說,他的付出,我回報或者給予的,是下一代,欠父親的,就擔起作為父親的擔子;無法回報的,一代代轉予還給下一代的子孫……
二十年前時,看有一遊子闊別故土十八載回來幾天的頭一件事,便是去挖開父親的墳墓收拾屍骨。原來她父親去世時因貧寒交迫沒有備棺下葬,當年卷了一床草蓆匆匆下葬的,這便成了她數年來如鯁心頭的打不開的心結。如今掘開墳墓早已腐爛成一具骨骸,她一一收斂帶去遠方………從此後再也不見她的回鄉。我知道,當她再次把父親骨骸埋葬的地點,那個可以去憑弔的他鄉,將是她重新的故鄉。
我幺爺爺是認識她的父親的,感嘆到此女的忠孝。
以前時,覺得人一生殺生吃肉太多,死後和衣埋葬腐爛讓蟲吮吃,正是回報還給自然最好的方式。但這回,不站在父輩的角度單看為人子女之道,一時間,莫衷一是了~
我以為人是越活越通透的,但無數的長輩們給我上了一課。從小那麼些忘年之交的長輩,他們在年過耳順之年時,隨着生活的磨礪,隨着病症來襲,漸漸失掉精氣神,失掉記憶,失掉以往的個性和閱歷……總之,衰老貌似奪走了一切,剩下人的皮囊空殼活着,有的還苟延殘喘地活着。相逢我再熱情坦誠,仍是形同路人之感。我真的再也無法和他們交流,再也不能彼此相見甚歡心有靈犀打成一片了!
我清楚他們的歷史,往事歷歷如數家珍。但衰老後的父輩們反倒忘了自己的歷史自己的從前。這讓我覺得可怕。我怕總有一天我也如此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失掉了反抗失掉了勇氣失掉了無所畏懼!最後連僅有的記憶都會抹掉輸個乾淨!
就連我自己的父母在年老之後,很多年輕時他教會我的,他們都忘記了,相反變成我再去教會他們。這種遲鈍和記憶的消退衰老,讓我覺得恐懼。
現今我還只是走到中途,剛走入父輩的行列,因感同身受的理解懂得了我的父輩。步入父輩們的後塵後,同樣經歷着被現實所重錘。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堅持上,慶幸現在還有力氣無所畏懼,其他的開始無暇顧及,兼已是精力有限無能為力。總有一天衰老了,如同義叔如釋重負的時候,該去完成的還是要完成的。同時作為兒孫,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懊悔,在你已看到已明白時,仍然因疲於奔命而無力且無法改變些什麼,如同故土此遊子長輩的心結。
沒法改變的,明知無為而為之,努力過後仍是無法改變半分,徒然消耗元氣。導致結果是:這些遲早就要加倍襲來的悔恨,是不是屬於作為父輩必將承受的其中一課而已? [1]
作者簡介
郝建波,家在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