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費孝通 | |
---|---|
|
費孝通( 1910.11.2-2005.4.24),江蘇吳江(今蘇州市吳江區)人,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28年考入東吳大學醫預科,1938年獲得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博士學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選為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院士,1988年獲聯合國大英百科全書獎 。[1]
費孝通從事社會學、人類學研究,寫下了數百萬字的著作。費孝通在其導師馬林諾夫斯基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江村經濟》,該書被譽為「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成為國際人類學界的經典之作。費孝通先後對中國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進行實地調查,提出既符合當地實際,又具有全局意義的重要發展思路與具體策略。同時,開始進行一生學術工作的總結,提出並闡述了「文化自覺」的重大命題,並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學術自述與反思》、《從實求知錄》等著作,被譽為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2]
人物簡介
費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漢族,江蘇吳江人。是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2]
他4歲進入母親創辦的蒙養院,開始接受正規教育。1928年入東吳大學(現蘇州大學),讀完兩年醫學預科,因受當時革命思想影響,決定不再學醫,而學社會科學。1930年到北平入燕京大學社會學系,1933年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社會學及人類學系研究生,1935年通過畢業考試,並取得公費留學。
在出國前,偕同新婚妻子王同惠前往廣西大瑤山進行調查,在調查時迷路,誤踏虎阱,腰腿受傷,王同惠出外尋求支援,因失足而不幸溺水身亡。傷愈後,回家鄉農村休養時,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
科學研究
費孝通同志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他在擔任全國人大、全國政協領導職務期間,積極參加國家政治生活,參與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協商。他把領導工作與學術研究、社會活動密切結合起來,通過開展區域發展戰略研究,進行「國是諮詢」,將參政議政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他早年就樹立了「志在富民」的理想,一生孜孜以求。他利用一切機會接觸社會變革的實際,深入探討中國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問題、邊區與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問題、城鄉關係問題、區域發展問題等,發表了許多具有廣泛影響的論著,為推動社會變革,為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廣交海內外朋友,努力促進兩岸學界和其他人士的相互了解、交流,與港台知名學者共同倡導舉辦了八屆「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
費孝通是今日中國社會學的總設計師。從歷史上看,費孝通對中國社會學的貢獻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49年以前,費孝通關於社會學的大部分經典之作都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比如:《江村經濟》、《鄉土中國》、《皇權和紳權》等等,都是在這個階段發表的。第二個階段是從1949年到改革開放以前,這是費孝通經歷坎坷的一段時間,儘管身處逆境,他還是仗義執言,提出「為社會學說幾句話」、「再為社會學說幾句話」,然而,最後終於不許說話了。1957年以後費孝通主要從事翻譯和邊界問題研究。第三階段是1979年的改革開放以後,費孝通重建中國社會學的一段時間。費孝通為今日中國社會學作出了總體設計,勾畫了今日中國社會學的藍圖,確立了中國社會學的實證風格。為解決社會問題、醫治社會疾病出謀劃策。在中國的江南,星羅棋布的小城鎮已經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模式之一,這是費孝通留給我們的一份巨大財富。
人才培養
費孝通一直致力於社會學、人類學和民族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堅持深入實際從事社會調查,提出了「五臟六腑」說。費孝通認為重建一個學科,在組織結構方面,必須要有五個要件:建立學會,為專業人員和支持這門學科發展的人提供交流機會;建立研究機構;建立培養人才的社會學系;此外還有設立圖書資料中心和學科的專門刊物和出版機構,並按照這一思路逐一落實。1979年中國社會學研究會成立,費孝通任會長。198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社會學研究所,費孝通任所長。同年,費孝通聯繫他在美國的同學楊慶堃教授(美國匹茲堡大學),舉辦了第一期社會學暑期講習班。1981年又舉辦了第二期。然而,五大要件中他認為至關重要和最急迫的還是培養專門人才,為此,他到不少地方演講,宣傳社會學。在高校辦社會學專業的任務未能落實的情況下,1980年他來到南開大學。在學校領導和有關同志參加的會議上,費孝通希望南開能設立社會學專業,培養社會學人才。1982年,在費孝通的關懷下,研究生班開學。同年秋經學校批准,南開大學社會學系成立。
社會任職
1940年~1945年,費孝通任雲南大學社會學教授。
1945年起歷任西南聯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副教務長。
1945年~1952年任清華大學副教務長、社會學教授。
1952年任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
1978年~1982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長。
1979年,任中國社會學學會會長。
1979年,當選為社會學研究會會長。
1980年~1982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1982年,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1982年~1985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名譽所長。
1983年6月,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85年,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1986年,任民盟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
1987年1月,在民盟五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民盟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主席。歷任民盟第五、六、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1988年,費孝通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1996年11月26日,民盟七屆五中全會接受費孝通辭去主席職務。後任民盟第七、八、九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
1998年,《中國非國有經濟年鑑》創刊,費孝通任名譽主編。
1999年11月,擔任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費孝通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費孝通曆任民盟第二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第三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四、五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主要論著
費孝通著述浩繁,其作品《鄉土中國》和《江村經濟》是研究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必讀之書,他的主要論著收入《費孝通文集》。
《Peasant Life in China》,London:Routledge (1939年,該書譯為江村經濟)
《祿村農田》(1943年)
《Earthbound China:A Study of Rural Economy in Yunnan》,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45年)
Chinese Gentry(1945年)
《內地農村》上海:生活書店 (1946年)
《生育制度》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
《鄉土中國》北京:三聯書店(1948年)
《鄉土重建》上海:上海觀察社(1948年)
《Toward a People's Anthropology》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81年)
《Chinese Village Close-up》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83年)
《從事社會學五十年》(1983年)
《小城鎮四記》北京:新華出版社(1985年)
《費孝通社會學論文集》(1985年)
《費孝通社會學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
《Small Towns in China》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86年)
《論小城鎮及其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
《邊區開發與社會調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
《費孝通民族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年)
《行行重行行(鄉鎮發展論述)》寧夏出版社(1989年)
《費孝通文集》(1999年)
獲得榮譽
1998 獲「霍英東傑出獎」
1994 獲該年度拉蒙.麥格賽賽「社會領袖獎」
1993 獲日本亞洲文化大獎
1988 獲「大英百科全書獎」
1981 獲英國皇家人類學會的赫胥黎紀念獎章
1980 獲國際應用人類學會馬林諾斯基名譽獎,並被列為該會會員
1982 被選為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榮譽院士
人物評價
真誠坦蕩的大家風範:費孝通熱愛祖國、追求光明的赤子情懷,矗立起一座高山仰止的豐碑。1938年,他帶着強國富民的願望從英國學成歸來,便積極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1945年11月25日晚上,費孝通在西南聯大演講,面對着國民黨特務的破壞、斷電、甚至開槍,他站在會場的最高處呼喊:「不但在黑暗中我們呼籲和平,在槍聲中我們還要呼籲和平」。1946年1月,他與其他教育工作者聯名致函正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呼籲停止內戰,成立聯合政府,保障民主權利。(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尤蘭田)
志在富民的崇高境界:我們要學習費孝通志在富民、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崇高思想境界。20多年間,費孝通七下甘肅定西、30餘次到江蘇吳江調查,足跡遍及祖國。費孝通一生著作等身,如今他的這些文字已成為我們寶貴的思想財富。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演繹了中國知識分子「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崇高理想追求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張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