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梅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超強颱風梅花(英語:Typhoon Muifa,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12011,國際編號:1109,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Kabayan)為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9個被命名的風暴。「梅花」一名乃由澳門提供,梅花耐寒,代表中國人一種堅毅的精神。梅花的特點是爆發性增強,其中心風力由強熱帶風暴水平,短短1日內暴升至相當於超強颱風(中國國家氣象中心、香港天文台)、超級颱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或5級颱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1])的程度。由於梅花曾一度爆發增強,CMA曾上望70m/s。
發展過程
7月24日,一個熱帶擾動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形成,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給予Low及Medium評價。至7月25日,升至High評價,同時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7月26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低壓,同時給予編號11W,中央氣象局亦有跟隨升格;同日早上,日本氣象廳發出烈風警報。
7月27日,香港天文台將此風暴評級為熱帶低壓。
7月28日早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日14時,日本氣象廳亦升格,併名之為梅花;20時,香港天文台亦升格之。
7月29日7時40分梅花集結於菲律賓以東海域,約北緯12.6度,東經132.5度附近。移動緩慢,西向。日本氣象廳測出梅花中心最低氣壓為990百帕。
7月30日4時正,梅花集結於菲律賓以東海域,卡坦端內斯省首府比拉克東偏北930公里,約北緯16度,東經133.4度附近。移動時速為15公里,北向。日本氣象廳測出梅花中心最低氣壓增強為980百帕。隨後,梅花大幅度增強,14時,中央氣象局升格為中度颱風,中心氣壓增強為970百帕,55分日本氣象廳跟進;稍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第20號警報中將平均風速直接由60kts提高到85kts,跨越了兩個分級。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又將平均風速提高到115kts,再跨越兩個分級,中央氣象局測出梅花中心最低氣壓增強為940百帕。
在7月30日8時到20時12個小時間,梅花平均風速由110km/h增強到215km/h,從熱帶風暴跨越到四級颱風,增長速度幾乎超過1983年的颱風佛瑞特。這也造成了很大的預報誤差,在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第19號警報預測梅花在8月1日8時增強到95kts,中央氣象局在7月30日8時則預測7月31日8時中心氣壓會達到970百帕,以及韓國氣象廳在7月29日到7月30日上午所做的多次預測都預測8月1日顛峰強度950百帕,但實際上卻強了極多。
7月31日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測出梅花平均風速增強為140kts,中心最低氣壓為930hPa(NESDIS的數據為904hPa),成為颱風桑達之後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二個五級颱風,平了颱風佛瑞特的最大平均風力增強速度紀錄,但氣壓增強的幅度仍然差了很多。14時,梅花稍為減弱,回到4級颱風的分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測出平均風速為125kts。20時,梅花繼續減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測出平均風速減弱為110kts,中央氣象局測出中心氣壓上升至940百帕。
8月2日晚上,梅花完成眼牆置換,開始向西轉,強度也有增強,到了第二次顛峰的115kts。
8月3日,雖然颱風強度有所減弱,但結構卻更紮實、完整,首次出現明顯的颱風眼[2] ,更短暫的出現了雙重眼壁。
8月7日早上,梅花進入東中國海,強度明顯減弱。
8月7日晚上,減弱為熱帶風暴。
8月9日中央氣象局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後來梅花減弱為低壓區,再轉化為溫帶氣旋,8月15日才正式消散。
視頻
超強颱風梅花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辛普森颶風等級法是怎樣的?,愛問
- ↑ 為什麼颱風有眼——颱風眼怎麼形成的?,中國天氣網,201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