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越姓出自姒姓,為春秋時越王勾踐之後,屬於以國為氏。據《國語•賈逵注》記載,越氏出自夔姓和華姓,實際上是,他的後代以國為姓,望族出於晉陽。因此,現代的越姓中國人是春秋時代越國公族的後裔,始祖是距今大約4200年前的越王勾踐。
得姓始祖
夏禹、姒無餘、姒勾踐、姒無疆。
越(Yuè)姓源出
源流一
源於漢族,出自姒姓,越王勾踐的後代,出自大禹的後代,屬於以國名為氏。春秋時,越國被為楚所滅,越國公族的子孫有的便以原國名命姓,稱越氏。越國歷史極為悠久,古代的越國的所在地,就在浙江省北部地區,當時國都設在會稽,就是浙江紹興。少康的這一支子孫,就這樣在浙江繁衍了一二千年,歷經夏、商兩代,到了20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被吳王夫差所滅。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雪恥復國。勾踐滅吳國之後,又稱霸諸侯,把越國的領地擴展到江、浙兩省,以及山東省的南部。望族居於晉陽郡,就是山西太原附近。越氏後人奉夏禹為越姓的始祖。
據史籍《國語•賈逵注》上的記載,越氏出自夔姓和華姓,實際上是夏王朝王族的苗裔,夏帝少康的庶子被封於會稽(今浙江紹興),自號為越國,他的後代以國為氏,望族出於晉陽。
源流二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於漢化改氏。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拔部中有越勒氏、越強氏、越質氏、越質詰氏等部落。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於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後,大力推行的漢化改革政策實施過程中,越勒氏、越強氏、越質氏、越質詰氏等部落中有改為漢字單姓為越氏者,後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氏。蒙古族薩日塔兀勒氏,亦稱薩日塔烏拉氏,源出巴爾虎部。
源流四
源於錫伯族,屬於漢化改氏。錫伯族高越羅氏,在清朝早期歸入索倫部,後改編入滿州八旗。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高越羅氏部落被以"披甲"名義(即徵兵)徵調到新疆戍邊。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越氏、高氏、羅氏等。 [1]
郡望
晉陽郡:春秋戰國時為晉陽邑,秦漢時為晉陽縣,是太原郡的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晉源鎮。
堂號
伸知堂:伸知,意思是在別人面前難伸,在知己面前要伸。春秋時,齊國賢人越石父被人陷害,因罪被拘為人勞役。齊國相國晏嬰到晉國去,在路上遇到了越石父,就賣掉自己拉車的左驂(車左邊的馬)把他贖罪釋放,又用車載他回家。到家後,晏嬰沒有向他說一聲,就進入內室。過了很久,晏嬰尚未出來,越石父請求離去,晏嬰感到很驚異,他說:"晏嬰雖然德行不好,可是也把您從困厄中解救出來,為什麼您這麼快就要離去呢?"越石父說:"我聽說道德高尚的君子,在不知道自己的人面前可以受委屈,但對於知己的人,意志應該得到伸展。我被人拘役為奴僕,那是他們不知道我,您既然因為了解我而把我贖出來,便是我的知己。知己的人對我仍不以禮待,還不如為人奴僕呢!"於是晏嬰把他請入內室,待為上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