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距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距角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距角是一個天文名詞,表示從地球上觀察時,行星和太陽之間分離的角度。 在天體周日視運動現象中,當天體有出沒時,如果Dec與φ同名且Dec>φ時,天體運行到其垂直圈與天體赤緯圈相切的切點時,該天體的方位角達到最大值,這時天體的位置稱為距角.

當一顆內側行星在日落後能看見時,它通常是接近東大距,而在日出之前能看見時,則是接近西大距的時候。大距(東大距或西大距)的數值,對水星是在18° 和28°之間;對金星則是在45° 和47°之間。這個數值的變化是因為行星的軌道是橢圓形,而不是完美的圓型的緣故。

在2008年,金星沒有大距 - 無論是東大距還是西大距,金星上次是在2007年10月26日西大距,要到2009年1月17日才會抵達東大距的位置。

在2008年,水星在1月22日、5月14日和9月11日東大距(然後是2009年1月4日);西大距則在3月3日、7月2日和10月22日。

周期

行星的最大距角會周期性的出現,在西大距之後跟隨的是東大距,反之亦然。周期依據從太陽觀察的地球和行星相對的角速度來決定。這個完整的周期在天文學上稱為行星的會合周期。

令T代表周期(例如,兩次東大距之間的時間間隔), ω 是相對的角速度,ωe是地球的角速度, ωp是行星的角速度。

此處, Te和Tp分別是地球和行星的公轉周期(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稱為恆星周期。)。

例如,金星的一年(恆星周期)是225天,地球是365天,因此金星與地球的會合周期 - 兩次東大距(或西大距)的時間間隔 - 是586天。

外側天體的距角編輯 播報

外側行星、矮行星和小行星,都各自有不同的周期,但是都沒有大距,因為從地球觀察它們的運動是與太陽無關的。這意味着在合之後,它們與太陽的距角可以達到180°,也就是到達沖的位置,也就是對應於以太陽為中心的狀態是合。

所有的外側行星在沖的時候都是最容易觀測的,不僅是最接近地球,而且整夜都在地平線上可以見到。越靠近地球的行星,視星等受到距角變化的影響越大,越遠就越小。火星的視星等受到距角變化的影響最大:在遠日點的合時,視星等會低至+1.8等可以,但是在罕見的大沖時可以量達-2.9等,或是比最暗時亮了75倍。再往外移動一顆行星,距角造成的光度變化就沒有那麼明顯了。對木星來說,最亮和最暗的差異只有3.3倍。至於天王星 - 太陽系內肉眼可見距離最遠的天體 - 的變化就只有1.7倍了。

因為小行星是相對的小天體,因此它們的光度變化與矩角的關係就較大。雖然有一打以上在主帶的小行星可以用10X50的雙筒望遠鏡在沖的平均位置上被看見,但只有穀神星(矮行星)和智神星即使在矩角很小時仍能維持+9.5等以上的亮度,能經常使用雙筒望遠鏡看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