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葉金雞菊菊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輪葉金雞菊(Coreopsis verticillata Linn.)是菊科金雞菊屬多年生草本,具塊狀根莖,株高60~90 厘米,葉片線形,細長或呈3 回羽狀深裂,頭狀花序較大,單生、或作疏鬆的傘房狀圓錐花序狀排列,外層有1層無性或雌性結果實的舌狀花,中央有多數結實的兩性管狀花,舌狀花的舌片開展,全緣或有齒,兩性花的花冠管狀,上部圓柱狀或鍾狀,上端有5裂片,瘦果扁,長圓形或倒卵形,或紡錘形,花期5~6 月。
輪葉金雞菊原產美洲和北非,能露地生長或在溫室內生長,要求陽光充足,土壤要求排水良好、輕質,pH值6.0~6.5。輪葉金雞菊花期長,花大色艷,還能自行繁衍,是極好的疏林地被,還可作花境材料。
- 中文名輪葉金雞菊
- 拉丁學名Coreopsis verticillata Linn.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向日葵族
- 屬金雞菊屬
- 種輪葉金雞菊
- 分布區域美洲和北非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塊狀根莖。植株光滑多分枝,株高60~90 厘米。葉片線形,細長或呈3 回羽狀深裂,裂片較多,線形,全緣;頭狀花序較大,單生、或作疏鬆的傘房狀圓錐花序狀排列;有長花序梗,各有多數異形的小花,外層有1層無性或雌性結果實的舌狀花,中央有多數結實的兩性管狀花。
總苞半球形;總苞片二層,每層約8個,基部多少連合;外層總苞片窄小,革質;內層總苞片寬大,膜質。花托平或稍凸起,托片膜質,線狀鑽形至線形,有條紋。舌狀花的舌片開展,全緣或有齒,兩性花的花冠管狀,上部圓柱狀或鍾狀,上端有5裂片。花葯基部全緣;花柱分枝頂端截形或鑽形。
瘦果扁,長圓形或倒卵形,或紡錘形,邊緣有翅或無翅,頂端截形,或有2尖齒或2小鱗片或芒。花期5~6 月。[1]
栽培技術
繁殖技術
輪葉金雞菊繁殖主要以秋季播種為主,出苗後要經過1~2 次移植,有一定的自播習性。
栽培方法
播種育苗:通常選用直徑30cm、深度為5cm的播種盆或木箱,用碎瓦片蓋住排水孔,然後依次加入粗砂礫1/3,粗粒培養土1/3,播種用土1/3。然後,用木條將土面壓實攤平,且使土距盆沿1cm。用「盆浸法」將盆土浸透後,將盆提出,等到水分全部滲入後再進行播種。播種時,將種子袋打開,直接將種子均勻地撒入盆內;或將種子拌入細沙,再均勻地撒入盆內。播後覆一層薄的細土,然後將盤面蓋以玻璃,再在玻璃上蓋上報紙,以減少水分的蒸發。種子出芽前,要保持土壤濕潤,不可使苗床忽干忽濕,或過干過濕。早晚宜將玻璃掀開數分鐘,通風透氣,白天蓋好。種於發芽出土後,需將覆蓋物及時除去,逐步見光,待長出1~2片真葉時,即行移植。
管理:金雞菊的管理比較簡單。當幼苗長出真葉後,施1次氮肥;當長至2~3片真葉時就可以移植。移植一次後即可栽入花壇之中。栽後要及時澆透水,使根系與土壤密接。生長期追施2~3次液肥,追入氮肥的同時配合使用磷、鉀肥。平常土壤見干見濕,不能出現水澇。雨後應及時進行排水防澇。高溫、高濕、通風不良,易發生蚜蟲等病蟲害,應及時噴藥防治。欲使金雞菊開花多,可花後摘去殘花,7~8月追一次肥,國慶節可花繁葉茂。
病蟲害防治
金雞菊主要病害為疫病和褐斑病。防治方法:一是摘除病葉,拔出重病株,帶出田外銷毀;二是藥劑防治,用75%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每5~7d用藥1次,連噴3次。
地理分布
輪葉金雞菊原產美洲和北非 。早期外來物種之一,曾經在河南等部分地區小規模爆發。
生態習性
輪葉金雞菊能露地生長或在溫室內生長,要求陽光充足。耐寒性強。土壤要求排水良好、輕質,pH值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