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

《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是唐朝詩人王維的詩作,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28卷第14首。王維精通佛學且十分崇尚佛學,其多才多藝,受禪宗影響很大。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

創作年代;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者;王維

本段原文

《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1]

無著天親弟與兄,嵩丘蘭若一峰晴。

食隨鳴磬巢烏下,行踏空林落葉聲。

迸水定侵香案濕,雨花應共石床平。

深洞長松何所有,儼然天竺古先生。

本段注釋

①這首詩作於開元二十二年(734)秋至二十三年春作者在嵩山隱居期間,說見陳鐵民《王維年譜》。乘如禪師:《宋高僧傳》卷一五:"釋乘如,未詳氏族,精研律部,頗善講宣。……代宗朝翻經,如預其任。……終西明、安國二寺上座。"蘭若:指佛寺。

②無著:音譯阿僧伽,公元四、五世紀印度大乘佛教瑜咖行派創始人之一。據《婆藪盤豆法師傳》載,為北印度富婁沙富羅國人。天親:亦譯世親,音譯婆藪盤豆,無著之弟,大乘佛教瑜咖行派創始人之一。此處以無著、天親喻乘如禪師、蕭居士,則乘如蓋俗姓蕭。

③磐:佛教的打擊樂器,形似缽,用銅製成。巢烏:築巢之烏。

④迸水:《高僧傳》卷六《慧遠傳》載:遠至廬山,住龍泉精舍,此處去水遠,遠以杖扣地曰:"若此中可得棲立,當使朽壤抽泉。"言畢,清流湧出。

⑤雨花:佛書中多有世尊(佛)說法,天雨(降下)曼陀羅花之記載。

⑥古先生:道教稱老子西至天竺為佛,號古先生。參見《西升經》卷一。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3]

視頻

BBC新推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詩聖杜甫

詩聖杜甫的故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