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詠11-20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逍遙詠11-20首 |
作品名稱:逍遙詠11-20首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趙光義 |
逍遙詠11-20首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趙光義的作品之一。
趙光義(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1]
正文
十一
夢寐其中物,常人何得知。 陰寒三數變,陽暖兩相宜。 宿世終皆有,無緣勿強為。 真鉛歸至道,龍虎笑華池。
十二
先賢所誡恐心邪,不說神明道理耶。 豈信爐中生白雪,是非汞內產丹砂。 華池自有延齡藥,龍虎相逢王幾家。 十月陰陽須滿足,餘殘審細勿教差。
十三
乾坤常運轉,兀兀見從生。 利物終相應,施為願要精。 身慵何隱遁,舌辯謾縱橫。 種性歸真理,因緣有重輕。
十四
昔日神仙皆燒煉,不說根由人豈見。 本是凡情枉謾勞,何年待得成九轉。
十五
勿生疑慮變陰陽,須信丹砂道理長。 若向此中明此義,十洲洞府蘊馨香。
十六
剛柔得所自安寧,五色霞光景象清。 龍倚穴吟雲雨至,虎依岩嘯澗風生。 從容海嶠非遙遠,倏忽煙蘿別有情。 誰到真空閒密地,火輪玉闕鎮常明。
十七
清靜常清靜,緣來盡可行。 道高麋鹿性,庸識歲年輕。 日昃相依勢,花開觸處明。 是非論巧拙,達外福蒼生。
十八
清靜人安樂,恆持要久長。 秋天澄皓色,春日發輝光。 一氣從初立,三才位不忙。 群生如是夢,甚處得馨香。
十九
清靜真空理,不無解者難。 縱橫及見性,廓落智中觀。 坦蕩歸仁德,辛勤久遠看。 勿教為逆順,平地入雲端。
二十
無為道大入幽玄,幾許風光慕昔賢。 對境盡同閒見識,忙中皆是急相煎。 配匹直須寬雅淡,會有逢時不偶然。 修煉但教堅志氣,參詳穩審更周旋。[2]
作者簡介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趙光義繼位。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
趙光義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去世,廟號太宗,諡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3]
歷代評價
《宋史》: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陳洪進、錢俶相繼納土。未幾,取太原,伐契丹,繼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災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亂。其故何也?帝以慈儉為寶,服浣濯之衣,毀奇巧之器,卻女樂之獻,悟畋游之非。絕遠物,抑符瑞,閔農事,考治功。講學以求多聞,不罪狂悖以勸諫士,哀矜惻怛,勤以自勵,日晏忘食。至於欲自焚以答天譴,欲盡除天下之賦以紓民力,卒有五兵不試、禾稼薦登之效。是以青、齊耆耋之叟,願率子弟治道請登禪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帝之謂乎?故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焉。[4]
參考資料
- ↑ 趙光義 漢程網
- ↑ 「趙光義」詩詞全集 逍遙詠11-20首 詩詞名句網
- ↑ 趙光義簡介 國學薈網
- ↑ 宋史 卷五 本紀第五 國學導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