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通賢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通賢鎮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下轄的一個鎮。原名通賢鄉。根據福建省閩政文【2014】46號文件撤鄉建鎮成立。2014年5月30日,通賢鎮正式掛牌成立。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6971公頃,常住人口14185人。[1]

中文名稱: 通賢鎮

別 名: 通賢鄉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

下轄地區: 1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通賢村

電話區號: 0597

郵政區碼: 364213

地理位置: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西北部

面 積: 6971公頃

人 口: 14185人(2017年)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百嘴岩

機 場: 連城機場

火車站: 上杭站

車牌代碼: 閩F

簡介

通賢鎮位於上杭縣西北部,東南與南陽鎮相鄰,西南與才溪鎮接壤,西北與官莊鄉交界,北邊與長汀縣毗鄰。1961年從才溪鄉分出設立通賢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通賢鄉。 有豐富的資源,已探明有稀土、錫、銅等礦藏。

經濟

2010年,通賢鎮實現社會總產值4.6億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以下簡稱比增)64%。其中工業總產值2629萬元,比增52%;農業總產值9353萬元,比增46%;農民人均純收入5669元,比增51%;財政收入459萬元(含上級補助收入426萬元)是2005年的2.96倍。全鄉工作實現「四個突破」,即集鎮和新村規劃建設有新突破,產業發展有新突破,鄉風文明建設有新突破,計劃生育工作有新突破。

2013年通賢鎮社會總產值7.02億元,比上年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448元,增長19.07%。

烏兔

通賢鎮是閩西南黑兔的原產地和主產地。所產烏兔被中國農業部列入地方遺傳資源品種保護目錄,獲無公害認證,評為福建省名牌產品,列入龍巖市「八大珍」候選名錄。轄區建有國家級烏兔保種擴繁場。

建築業

截至2016年底,全鎮有「飛地建築企業」20家,轄區註冊建築企業4家,資質建築企業11家,實現建築業產值18.95億元,回杭繳納稅收893萬元。

全鎮從事建築產業人員7860人,平均每個家庭有1.5個人從事建築產業。引進建築企業38家,其中資質建築企業22家。2018年建築業預計實現產值25.95億元,回杭繳納稅收近5000多萬元。

行政轄區

通賢鎮下轄村:上村村、通賢村、培才村、周源村、曹邱村、東里村、大東村、嶺頭村、文坑村、秀坑村、礤頭村、障雲村、漢溪村

地理氣候

通賢鎮最高的山峰錫基崬海撥1146米,通賢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0℃左右。

人文歷史

通賢鎮是革命老區,是當年中央蘇區模範鄉---才溪鄉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的才溪「九軍十八師」中有10位是通賢的優秀人員。全鎮有革命烈士375人,老紅軍13人,"五老"人員227人。

邱國光(1918-2001.2),通賢障雲村人。1929年參加革命,1930年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供給部會計,軍團衛生部供給員、供管主任。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衛生部供管主任、野戰醫院院長、山東軍區衛生學校隊長、軍區衛生部供管主任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區供給部副部長、縱隊後勤部部長、軍區後勤部兵站部部長、兵團後勤部部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南軍區後勤部部長、廣東省軍區後勤部部長、中央外貿華南副特派員、廣州軍區後勤部部長、副司令員,解放軍後勤學院副院長等職。當選為中共廣東省省委常委,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張力雄(1913-),通賢障雲村人。1929年參加革命,1931年由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次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指導員,團總支書記,團政治處主任、政治委員、軍團隨營學校政委。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抗大隊長、大隊政委、分校政治部主任,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支隊政委。解放戰爭時期,任旅政委、縱隊政治部主任,江淮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第二野戰軍特種兵縱隊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炮兵部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軍政委,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政委,昆明軍區副參謀長,江西省軍區政委,福州軍區顧問。當選為全國政協第六、七屆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鄧啟修(1917-2004),通賢嶺頭村人。1929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轉為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五軍團37團衛生隊衛生長,紅三軍團10團衛生隊衛生長。參加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115師騎兵團衛生隊隊長,抗日軍政大學二分校衛生處處長,冀東軍區衛生隊隊長,冀熱遼軍區衛生隊隊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九縱隊衛生部部長,46軍後勤部衛生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大連生物製品研究所所長,中央衛生部司長、局長,中央保健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

吳振英(1915-1990),通賢嶺頭村人。1929年參加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後在上杭縣蘇、福建省蘇、中華蘇維埃國家政治保衛局工作,1934年調任博古同志特務員。後任中央軍委、中共中央機要員。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機要組組長。新四軍第四師司令部機要科科長、新四軍軍部機要科科長、中共中央機要處業務室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北平軍調處執行部機要科科長,西北野戰司令部機要科科長,中共中央前委機要科科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室科長、副主任兼劉少奇同志機要、行政、警衛秘書、第三機要工業部辦公廳副主任。

闕森華(1916-1985),通賢東里村人。1930年參加革命,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班長。紅軍衛校黨支部書記,軍委第一後方醫院護士長,副所長,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兵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邊區征糧工作團副團長、中國醫科大學學生隊長,附屬醫院政治協理員。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中國醫科大學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校長、黨委書記、顧問,遼寧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當選為中共瀋陽市委第一、二、三、六屆委員,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劉屏山(1900-1976),通賢嶺頭村人。1929年參加才溪農民暴動,1930年調上杭縣蘇維埃政府任文書,次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紅一軍團供給部科員,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歷任總供給部科長,太行五分區供給處長,十六旅供給處長,總後衛生部經理處長,江西軍區後勤部衛生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廣州軍區後勤部衛生處處長,中國重工業部武漢辦事處主任兼黨委書記,冶金工業部駐武漢辦事處主任,西安辦事處主任兼黨委書記,中南金屬一級站黨委書記。

黃立功(1917-1995),通賢鄉通賢村人。1929年參加革命,1930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連文書、師部測繪員、偵察排長、連指導員、營特派員、連長,紅五軍團司令部作戰科參謀。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一局作戰科參謀,團作戰參謀,團參謀長,旅作戰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熱河縱隊司令部作戰科長,軍分區副參謀長、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南省軍區益陽軍分區副司令員。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任志願軍實習副師長,回國後,任軍分區司令員,湖南省軍區副參謀長,參謀長、副司令員、顧問。當選為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湖南省第四屆委員會委員、常委,第四屆湖南省政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黃思梅(1915-2010),通賢周源村人。1930年參加革命,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班長、測繪員、機要股長、副科長、組織科長。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機要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軍區組織科長,留守所政委,四野後勤部隊列科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後勤部幹部處副處長,中央軍委總財務部幹部處處長,總後營房部政治部主任、總後駐瀋陽地區軍事代表室政委、白城辦事處軍械處政委、白城辦事處副政委,瀋陽軍區後勤部顧問。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黃德彪(1917-1995),通賢鄉通賢村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十二軍三十四師宣傳隊隊長、幹部團班長,中央軍委機要員,紅二十八軍劉志丹部機要科長,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平西軍分區機要科長,冀中軍區七十八團政委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第四野戰軍後勤部總務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江西省軍區民運部副部長,福建省直機關黨委副書記,龍巖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院長,中共龍巖地委副書記。

闕明(1914-1985),通賢礤頭村人,1929年參加革命,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排長、連長,後方醫院院部管理科長。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區隊隊長,新華廣播電台行政科科長。是新華廣播電台的創始人之一。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邊區群眾團體聯合秘書處副處長,東北民主聯軍後勤供給部工廠管理處處長,東北軍區後勤供給部燃料處處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瀋陽軍區工程兵一O一四倉庫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

自然資源

通賢鎮有豐富的資源,已探明有稀土、錫、銅等礦藏。水流域面積17平方公里。山清水秀的「竹子寨」水資源通過有關部門的檢測,各項指標均達到質量檢測合格標準要求,2001年,投資88萬元開發了「竹子寨」引水工程,是開發優質純淨水的理想水源。

視頻

上杭縣通賢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