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經·第十九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道經·第十九章》選自老子的《道德經》[1]。這一章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兩面性,就像上面的話一樣,「有無相生」 就是說有和無是並存的,沒有有就沒有無,相生相剋。
“ |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
” |
— [春秋]老子 |
譯文
拋棄聰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拋棄仁義,人民可以恢復孝慈的天性;拋棄巧詐和貨利,盜賊也就沒有了。聖智、仁義、巧利這三者全是巧飾,作為治理社會病態的法則是不夠的,所以要使人們的思想認識有所歸屬,保持純潔樸實的本性,減少私慾雜念,拋棄聖智禮法的浮文,才能免於憂患。
主要思想
老子為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被尊為道祖,稱「太上老君」。在道教中,《莊子》又稱《南華真經》,《列子》又稱《沖虛真經》,與《道德真經》合稱三真經,被道教奉為主要經典[2]。 《老子》[3]一書中還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此外,書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4]」;「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5]」。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視頻
道經·第十九章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國粹之道德經,搜狐,2015-10-28
- ↑ 關於傳統文化國學經典的系列書有哪些?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騰訊網,2020-11-07
- ↑ 老子傳承於後世的十大哲理!,搜狐,2020-12-01
- ↑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新浪博客, 2013-05-21
- ↑ 國學日課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搜狐,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