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釉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醬釉盤是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醬釉盤
年份:明
類型:瓷器
規格:高3.6厘米,口徑15厘米,足徑9.5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窯口:景德鎮窯
關鍵詞:景德鎮窯
藏品鑑賞
醬釉盤,明宣德,高3.6厘米,口徑15厘米,足徑9.5厘米。
盤撇口,弧壁,圈足。底微塌。通體內外施醬色釉。圈足內施白釉。外底暗刻雙線圈內暗刻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雙行六字款。
此盤釉色純正,對光斜視可見釉面略泛橘皮紋,是宣德醬釉瓷的代表作。
醬釉因以「紫金土」配釉亦稱「紫金釉」。它是一種以氧化鐵為着色劑的高溫釉,釉料中氧化鐵和氧化亞鐵的含量高達5﹪以上,其釉色類似芝麻醬色。醬釉瓷早在宋代就多見於北方的許多瓷窯,其中以定窯的「紫定」器最為著名。明代宣德時景德鎮官窯出產的醬釉瓷造型規整,色澤溫潤純正,釉面肥厚並有橘皮紋。常見器物有撇口碗、撇口盤、收口盤和瓜式執壺等。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