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思鄉王粲登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醉思鄉王粲登樓,是鄭光祖根據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登樓賦》,及《三國志·王粲傳》敷衍而成的。主要寫王粲家貧學富,恃才驕傲,不肯屈居人下。先父在時,曾與當朝丞相蔡邕指腹為婚。
王粲進京拜見岳父大人時,蔡邕為要挫挫他「矜驕傲慢」的銳氣,故意輕慢了他。王粲憤而不辭而別。蔡邕使曹植暗中資助,讓王粲投奔荊州劉表,仍不得用。自此,王粲流落荊州,鬱鬱寡歡。
登樓吟詠,醉而思鄉。後仍得蔡邕引薦,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經曹植說出蔡邕暗助他的始末後,岳婿二人拋棄前嫌,與其女喜結良緣。[1]
簡介
《王粲登樓》,全名《醉思鄉王粲登樓》,是鄭光祖根據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登樓賦》,及《三國志·王粲傳》敷衍而成的。
劇情
鄭光祖一生從事於雜劇的創作,把他的全部天才貢獻於這一民間藝術,在當時的藝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伶人都尊稱他為鄭老先生,他的作品通過眾多伶人的傳播,在民間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與蘇杭一帶的伶人有着緊密的聯繫,他死後,就是由伶火火葬於杭州的靈隱寺中的。
周德清《中原音韻》中舉「六字三韻」例和「定格」範例時都引用過他的曲文,稱讚說:「美哉,德輝之才,名不虛傳」。鍾嗣成說他「乾坤膏馥潤肌膚,錦繡文章滿肺腑,筆端寫出驚人句,解翻騰,今是古,詞壇老將伏輸。」(《錄鬼簿》)明人何良俊甚至以他為元曲四大家之首。王國維則說他「清麗芊綿,自成馨逸」,與關、馬、白「均不失為第一流」(《宋元戲曲史》)。他們都是從鄭光祖作品的語言角度來評論的,難免有失偏之處。其實以鄭光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生活氣息來說,同關漢卿、王實甫作品相比,都較遜色。藝術上也有過於雕琢的弊病。
除了雜劇外,鄭光祖還寫過一些曲詞,留至今日的,有小令六首,套數二曲。這些散曲的內容,包括對陶淵明的歌頌,即景抒懷,對故鄉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繪。無論寫景抒情,都是清新流暢,婉轉嫵媚,在文學藝術的研究上有很高的價值。
視頻
醉思鄉王粲登樓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他是建安七子之首,學問僅次於孔融,一首《登樓賦》名揚天下,搜狐,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