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哈耶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都•馮•哈耶克是一位曾影響了20世紀全人類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現代經濟學理論和各國經濟政策的偉大經濟學家和社會思想家。近些年來,哈耶克的一些著作陸續被翻譯成中文,尤其是他的「自發社會秩序」理論,已經在中國學界廣泛傳播,但也隨之給他帶來許多誤解,許多人認為這就是哈耶克經濟社會理論主要觀點乃至全部。事實上,這只是哈耶克宏大經濟社會思想體系的一個方面。過於強調之,反而使人們容易忽視哈耶克更為根本性的學術思想和觀點,包括他關於現代市場經濟運行基本原理,關於自由、法治、民主和憲政等現代良序社會運行基本法則的論述。
當下中國正處在經濟社會大轉型的關鍵時期。經過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多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以及經濟社會問題的積累,未來中國向何處去?在21世紀我們將建設一個什麼樣的經濟與社會體制?在此重要的歷史關頭,從多學科的視角反思人類社會運行的基本法則和良序現代市場經濟社會運行的基本原理,就成了一個既現實又迫切的理論任務。因此,今天重新研讀哈耶克這位曾影響了20世紀全世界人類思想和社會進程的思想大師的著作,就有了理論和現實的雙重意義。
重讀哈耶克之必要,還在於重新梳理在20世紀30年代哈耶克與另一位偉大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之間的經濟學理論大論戰的問題、實質以及對20世紀後半期全世界經濟理論發展的巨大影響。在2008~2009年世界經濟衰退發生之後,許多經濟學理論的基本問題又被重新提了出來。今天看來,許多今天爭論的經濟學理論問題,在哈耶克與凱恩斯70多年前的理論大論戰中都曾深入討論過。重新審視這兩位經濟學大師的巔峰理論對決,更能讓人們清楚地認識當下世界與中國經濟的現狀與問題,對未來世界理論經濟學的發展,也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作者簡介
韋森,著名經濟學家,1995年獲悉尼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現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經濟思想及經濟史研究所所長。
長期為《華爾街日報》中文網、FT中文網、財經網,以及《東方早報》、《文匯報》等撰寫專欄,發表時評。主要著作有《社會制序的經濟分析導論》、《經濟學與哲學:制度分析的哲學基礎》、《經濟學與倫理學》、《經濟學如詩》、《市場、法治與民主》和《大轉型:中國改革下一步》。
書評
本書是韋森老師發表專欄的合集。因為是寫給大眾看的文章,內容上通俗易懂,推薦入門的學生、對哈耶克感興趣但並非作學術研究的朋友看。以下內容算是我看書後,對書籍核心觀點的梳理。 哈耶克一生推崇自由市場經濟理論。他認為,市場經濟是人類社會現有的最有效的一種資源配置手段,包括經濟發展在內的社會發展是自由社會的自發力量行為的結果。政府有意識的操控經濟事務,是社會經濟波動的根本原因,而非調整經濟波動的應對策略。
1.計劃經濟的市場經濟之爭 哈耶克認為中央計劃經濟體制存在無法避免的內在缺陷:1)市場信息紛繁複雜且分散,搜集有效信息的成本極高,政府不可能完成這一計劃經濟的先導任務;同時利用所搜集的大量信息進行全方位部署的中央經濟決策也是不可能任務;2)社會缺乏私有產權的激勵問題,人們不享有產權也就沒有積極的主觀能動性;3)中央計劃經濟的決策依據靜態均衡的分析,但經濟發展是一個瞬息萬變的動態變遷過程。 他將市場價格體系視為一種信息溝通機制,市場價格是資源匹配的外化信號。在此基礎上,分散於市場中的各個行為主體,利用各自獲得的市場信息,迅速對市場變化做出決策,並不斷根據市場反饋信息優化決策。 對市場經濟存在誤解的人認為市場經濟是個人追求財富最大化的狹隘利己之路,但哈耶克提出,市場經濟是自由決策下的優化資源配置的機制,財富發展只是這一機制的附屬效應。
2.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密切相關,私有產權是社會自由的保障 什麼是自由?哈耶克認為的自由是指,人們在社會約定限制下行事,除了這些社會公認的約定之外,人們的行為不受其他限制,尤其不受政府及官員的強權統治。 失去經濟自由的社會,最終也會走上失去政治自由的集權之路。 當社會承認並保障私有產權,擁有私有產權的人擁有完整的決策權,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身主觀意願進行決策。這時,生產資源的分散保證了整個社會的權力分散在無數個擁有私有產權的人的手中。沒有某個人或者某個群體擁有集中的、完全的產權,也就沒有人具備全權控制社會的能力。 中央計劃體制正是將社會生產資料集中於政府手中,私人產權被剝奪,政府代理人也就實際掌握着控制全社會的權力。於是政府成為集權政府,沒有經濟自由的人們也失去了政治自由。
3.社會法治是社會自由的基礎與保障,法治核心是政府權力首先受到法律約束 法治是無數學者呼籲、推崇的概念。哈耶克認為,法治的核心在於,政府作為社會統治力量的代理機構,政府行為首先應當受到法律的約束。換句話說,法治的意義在於政府和人民都受到法律的約束,絕非政府通過法律約束人民、但政府本身隨心所欲(這是「專制權力的合法化」)。什麼是政府的權力受到法律約束呢?社會規則、政策的制定必須與法律相符,政府作為管理社會的權力機構,不可隨心所欲的修改這些規則、政策。例如,社會的賦稅體系不可朝令夕改。 民主是實現社會法治的一種手段。民主的關鍵並非通過選舉制度選出聰慧的代理人,而是在於社會中的大部分人都參與到整個社會的決策過程中來。當政府希望修改某項規則、政策甚至法律條款時,政府本身無權隨意決定,需要徵得廣泛的社會一致同意。 為了實現法治體系,哈耶克認為政府職能必須分權獨立,尤其是立法權,必須設立監督、制衡的機制。
4.市場經濟需要政府,但不需要凱恩斯主義式的大政府 雖然哈耶克反對中央計劃經濟,但哈耶克並非反對政府本身。相反,哈耶克認為社會運行需要政府作為。市場經濟運行需要政府機構維持市場秩序,政府應當提供對社會原則性約束的保障,懲戒破壞社會原則性規則的行為。但對於市場經濟的具體事務,政府不應干預規劃。 哈耶克與凱恩斯在政府干預問題上各執一詞。凱恩斯認為市場波動、經濟蕭條是市場「自發」行為的結果,應對經濟波動、防止經濟走向蕭條需要政府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經濟進行干預,蕭條時利用寬鬆貨幣政策鼓勵投資。而哈耶克認為,政府的貨幣干預政策是因,市場波動和經濟危機正是政府干預的結果。因此在對待政府作為的看法上,二人水火不容。 但是兩人對於中央計劃經濟體制是一致反對的,都推崇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哈耶克認為政府的職能在於營造競爭性的市場環境,凱恩斯則宣揚政府應根據市場情況干預市場從而避免經濟蕭條,但凱恩斯並不提倡全知全能的大政府。
5.市場經濟與社會道德 哈耶克認為只有在自由社會中,社會道德才有價值,道德價值才會增長。這裡引用韋森教授書中記錄哲學家亨廷頓的一段話:「單純的經濟增長會使社會經濟、文化失去平衡,突然急劇增長的財富在無任何力量制約平衡的條件下,會把一切變為金錢能夠購買的東西:瓦解制度,破壞法律,收買權力,最終導致整個社會的可購買化、金本位化,使社會結構趨於奔潰和混亂。」這不正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下社會百態的寫照嗎? 按照哈耶克的邏輯,市場經濟本身沒有問題,導致這種後果的原因在於政府權力缺乏節制。國家原本正是為了人民安全與社會公正而存在的,政府應當是社會公正的最高權威代表。「無限政府」的存在,導致政府官員手中掌握了無限權力,市場中的人們四處尋找尋租空間,官員腐敗滋生。結果政府成了無公信力的政府。這時,人們發現,不遵守法律、不守社會契約精神,通過尋租與賄賂可以聚斂財富;堅守社會道德反而舉步維艱。結果社會道德在無限政府的陰影下,失去了光輝的價值。 最後,哈耶克和凱恩斯不約而同的認為,觀念和意識是社會存在、發展、演化的核心。人的行為推動社會的變化,人的行為受各自觀念意識的支配,而人的觀念意識根植於一切社會信息中。因此,哈耶克和凱恩斯都認為,相較於軍事暴力統治、權力財富誘導,對人的觀念意識進行影響是最重要的社會力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