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金牛道又叫石牛道,蜀道[1]組成部分。得名源自「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故事,因說石牛能糞金,故稱為金牛。石牛糞金的故事,發生在周顯王扁和周慎靚王定這段時間,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將金牛贈送給蜀王,西蜀五丁引金牛成道,故名金牛道。
在古蜀道金牛道上,既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也有「銜空三百里,一色郁青蒼」的翠雲廊。
蜀道概況
又稱石牛道。因秦王伐蜀,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故事得名,自古為中原通往西南的孔道。元朝以來,又通稱蜀棧、南棧,由漢中西行過褒水,經勉縣入山區至金堆鋪交寧強界,經大安、烈金壩折南,過五丁關至寧強縣城,再轉西南,經牢固關、黃壩驛、七盤關入川界而達成都,約600公里。本縣境內共長85公里,多屬險峻山徑。《雍大記》記述五丁峽(或稱金牛峽、寬川峽)云:「連雲疊嶂,壁立數百仞,幽邃逼窄,僅容一人一騎;亂石嵯峨,澗水湍激,為蜀道之最險。」
地理位置
金牛道另有一條線路,從本縣烈金壩西行經代家壩、陽平關、廣坪河至金山寺青岩子(界牌)入四川界,去白水(今名沙洲)至昭化而與經寧強縣城之路合。此道較坦緩,是南北朝以前秦蜀主要通道。
文物保護
2021年10月12日,蜀道:金牛道廣元段等入選國家文物[2]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參考文獻
- ↑ 探秘漢中古蜀道:不僅僅是荔枝的快遞之路 ,搜狐,2024-10-26
- ↑ 文物也分三六九等,那國寶級文物屬於哪一等?看完後才恍然大悟 ,搜狐,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