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言(丁耀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金玉良言》是中國當代作家丁耀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金玉良言
「不知言,無以知人」。記憶中那些睿智遠見、語重心長、鼓足幹勁、恪盡職守的人,他們給我的話語情誼無價,促我奮進,沒齒難忘。
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國家恢復高考,振奮全國人民特別是年輕人的信心。當時我正是下鄉知識青年,在農村戰天鬥地,與農民打成一片,吃農業糧。得知特大喜訊,我們十幾個來自楊家礦的知識青年興致匆匆回到家,與父母商量是否報考?當時瑩石礦條件非常好,福利待遇高,說的簡單點就是「要什麼,有什麼」。因此許多家長直盯盯這個優越條件,勸孩子「礦區要招工,別考了,等待着享受好生活」。我父母卻分析我學習時候的成績,已經讀到高中,應該可以銜接報考大學,勉勵我:「你讀書還好,應該去報考。上大學的錢,我們出得起。」一股暖意湧上心頭,我眼含熱淚,不住地點點頭,下定決心複習準備。1978年高考,全國首次實施統一命題,分省錄取,這一考試制度基本沿用到現在。人處在一種默默奮鬥狀態,精神就會從艱苦環境中得到升華。一家人深信:我的努力,必定有將來大收成。只要不放棄追求,小草也有點綴春天的價值。經過不懈挑燈夜戰刻苦複習,我終於在人生節點上把握好命運,圓上大學夢,畢業後包分配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初當中學老師,一切都是嶄新的,我有一股熱情,躍躍欲試干好工作。前輩教師勸告我:「教書育人是長久的事,前三年很重要,第一批學生教出的成績,是你給大家的第一份見面禮。」那時候沒有師徒結對,我多學多看多干,主動聽老教師課,取長補短,精心備課、上課和改作。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提倡學生做語文作業不塗字、改字或加字,我以身作則,在作文評語和板書中字寫得工整、用力、大方。課堂教學字、詞、句落實,每課都有講故事環節,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遵循教育規律、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取得很好效果:首批學生中考語文成績居城關區第一名、全縣第二名。逐步形成自己教學風格,得到學校領導和老師刮目相看,嘖嘖讚揚。
2009年10月中旬,學校組織教職工到雲南旅遊,許多老師是第一次到雲南。坐飛機到達麗江後,當地導遊接我們上大巴車的第一句話就是麗江海拔高,大家摸摸鼻子有沒有出血?還好每個人安然無恙。準備攀登銀光閃閃的玉龍雪山,大部分人穿着自己帶着的厚衣服,有的借好軍大衣或棉被,每人吃上補充能量的巧克力,還有老師吃過「紅景天」等藥物。大家乘索道到半山腰。海拔越來越高,開始向上攀爬,有的走了一半吃不消打道回府,有的暈倒被工作人員扛着擔架下山,我們依然氣喘吁吁向上步行。一眼望去,一片茫茫白雪,它使周圍的環境更明亮,我的腳踩在鬆軟的雪地里,前方白霧迷濛。抬頭一看,快要到頂峰,感覺要窒息了,就停下腳步,與同行年輕老師說自己太累了想放棄,他鼓勵我說:「我們大老遠到這裡來,很難得,萬一就這麼一次機會呢?我們不後悔,加油登上去吧!」耳邊的話是動力,是鼓勁,更是勝利在呼喚。我深呼吸,使出全部力量,三步並作兩步,終於豁然開朗見到陽光,勇上雪山最高峰!年輕老師為穿着自帶棉襖的我拍上一張珍貴相片,自信滿滿的我和身後屹立着的海拔高度標誌牌「咔嚓」同框。我們幾個人自豪地大聲呼喊:「我們首先攀上山頂啦!」大家興奮無比,緩緩環顧四周,玉龍雪山猶如一條沉睡的巨龍躺在遼闊的原野上,峰頂被層層白雲環繞,好像給這條巨龍戴上了一頂白絨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真好!
我喜歡寫作,由之前的像寫報告、總結逐漸變為真正的文學創作。縣作協主席、《武義報》「中囯溫泉城」專版責任編輯微信鼓勵我:「精力放在寫出大家公認的好稿上」。要求我從《新銳散文》微刊已發表的文章中篩選投上一篇,果然於今年元旦過後的冬天在專版上刊發《選礦手套》,至此,我有六篇散文在《武義報》上發表,這是微刊和報社編輯對我創作的充分肯定。自己從小在楊家礦區長大,那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人情世故都感覺親切,時不時回味無窮,提筆撰寫記憶性散文。因為「楊家砩礦」原名「永康砩礦」,我試着向《永康日報》投稿第一篇文章《兒時過年》,隨即在「五峰」文學專版刊用。一次打電話給素未謀面的版面編輯,她激發我說:「寫礦區題材,只要稿件符合我們報社要求,會擇優刊登。」聽了她的話我受到極大鼓舞。我走過瑩石礦的工作區和住宅區,藉助生活度過我的少年;我看着天,看着地,藉助礦山表達我的熟識;我愛着他,愛着你,藉助別人實現我的回溯。有感而持之以恆寫作,先後有八篇散文在該報發表,成為高產作家。每次見文上各報,我很有成就感,細心地把它們珍藏起來。翹首盼望的美景屬於大自然,用手織出的美景才屬於自己。
「君子之言,信而有徵」。一句話,改變命運、培養新人、提振毅力、成就愛好。家人、同事、編輯、朋友,我的人生因為領會你們的金玉良言,變得更加精彩。你們發自內心的言辭樸實無華,誠心誠意,非常寶貴地激勵我有所作為,奮發圖強,贏得人生。你們善意而有益的話語,我心懷感恩,銘諸肺腑。[1]
作者簡介
丁耀明,筆名大丁,高級教師,浙江省金華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作品多發表在報刊雜誌及各大網絡媒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