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海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金色的海螺》是一部中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剪紙動畫片,改編自阮章競所創作的童話詩,故事來源於中國民間海螺姑娘的傳說。此片於1964年獲得印度尼西亞第三屆亞非電影節盧蒙巴獎。[1]
劇情簡介
海邊居住着一個青年,一天他出海打魚時撈到一個金色的海螺,青年把海螺帶回了家,放入水缸。之後,青年出海的時候,海螺化作一位少女,幫助青年燒火做飯、縫補衣裳。那海螺原來是海中的仙女,因羨慕青年每天勞作的生活,決定陪在青年身邊。二人結為了朋友,每天一同勞動、歌唱。
三年之後,海螺的母親海神娘娘知道了海螺的蹤跡,她以水淹人間為要挾,欲把拆海螺仙女與青年拆散。但青年的勇敢和真誠最終打動了海神娘娘,同意海螺仙女與青年生活在一起。
幕後製作
《金色的海螺》是著名詩人、劇作家阮章競(1919-1999)為少年兒童寫的童話詩,原載1955年《人民文學》第11期,並獲得了第二次全國少年文藝創作評獎一等獎。
1963年,導演萬古蟾,編劇苞蕾將其拍成片長35分鐘的同名剪紙動畫片。動畫片為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堅貞的優秀品格,讚美了不怕犧牲、與自然抗爭的鬥爭精神,就繼承了《金色的海螺》一詩中的優點,故事情節、角色以及主題。
影片評價
影片像一首動人的抒情詩。它採用中國民間雕鏤刻剪的傳統工藝,使人物造型生動細膩;人物動作吸收了傳統戲曲的表演程式,並借鑑動畫片、皮影、木偶戲的特長,摸索出一套剪紙影片的表現技法,使靜止的剪刻形象栩栩如生地在銀幕上活動起來。(人民網)
參考文獻
- ↑ 《金色的海螺》經典影評10篇,wenzhang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