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錢正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藍潔瑛
藍潔瑛
原文名 Yammie Nam
出生 (1923-07-04) 1923年7月4日(101歲)
上海
國籍 中國
籍貫 浙江省嘉興市
職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水電專家
政黨 中國共產黨

錢正英,女,1923年7月4日,浙江嘉興人。上海大同大學土木工程系肄業,中國工程院院士。新中國水利部第一位女部長[1],參與和領導中國水利事業60餘年,新中國所有大江大河上的重大水利水電工程,幾乎都留下過她閃光的足跡,都有她的心血與汗水。

1941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第十至十四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丈夫黃辛白曾是國家教育部副部長,他們生有一男兩女。

人物經歷

錢正英出生在浙江嘉興的一個名門望族,排行老三。從小受到父親嚴格管教的她,剛滿10歲時,就進了中學。1939年,錢正英懷着"做中國第一個女工程師"的理想進入了上海大同大學土木工程系(後併入上海同濟大學)學習,1939年--1942年在上海大同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並參加上海地下黨,大同大學群眾團體黨團成員、工學院分黨支部書記。1942年,在從上海撤退到淮北解放區的錢正英為應付敵人的盤查,和一名男同學扮成表兄妹。而這位男同學就是後來她的終生伴侶黃辛白。在淮北解放區的那段日子,錢正英曾擔任淮北區黨委機關文化教員,淮北泗五靈鳳縣中學澮南分校教員、訓導員、教導員、黨支部書記等職務。

1944年春,淮河北堤進行修復工程,年僅21歲的錢正英負責技術領導工作,自此正式投身水利事業。1942年至1945年任淮北區黨委機關文化教員,淮北泗五靈鳳縣中學澮南分校教員、訓導員、教導員、黨支部書記,淮北行署建設處水利科科長。1945年至1948年任蘇皖邊區政府水利局工程科科長,華東軍區兵站部交通科副科長、前方工程處處長。1948年至1950年任山東省黃河河務局副局長、黨委書記。

1950年至1952年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副部長兼治淮委員會工程部副部長。1952年至1967年任水利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黨組副書記,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1967年至1970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衝擊。1970年至1974年任水利電力部革委會副主任、副部長。1974年至1988年任水利電力部、水利部、水利電力部部長、黨組書記。1988年當選為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醫衛體委員會主任。1992年10月當選為中國印度友好協會會長。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醫藥衛生體育委員會主任(兼)、社會與法制委員會主任。1994年4月當選為第六屆中國紅十字會會長。1995年12月被推選為第六屆中國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理事長。1997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9年10月被聘為中國紅十字會第七屆名譽副會長。2002年1月當選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副會長。

曾參與黃河、長江、淮河、珠江、海河等江河流域的整治規劃,負責水利水電重大工程的決策性研究。在治理淮河及密雲水庫、劉家峽水電站、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等工程建設中,處理了出現的重大技術難題。主編有《中國水利》等。2000年6月獲中國工程科技獎。

突出貢獻

制定和實施水利建設政策

組織制定和實施水利建設的方針、政策、法規和規劃。

50年代起,錢正英主持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關於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及保護的方針、政策和管理辦法,組織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均已頒布實施),使中國水利工作逐步走上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她主持編制了黃河、長江、淮河、海河等江河治理規劃和全國水利建設長遠發展綱要。

治黃貢獻

錢正英部長曾經和新中國的黃河防汛抗洪和治理事業結緣,她卓越的工作能力以及關於她神奇的傳說,使她成為山東黃河無法超越的巾幗英雄。

1946年5月22日,山東省河務局成立,局長江衍坤、副局長王宜之。正在第三野戰軍忙於架橋鋪路的錢正英,奉命調往黃河工作。1947年12月30日,山東省河務局通知,王宜之調任,遺職由錢正英充任。

錢正英部長自1948年1月開始治黃工作,到1950年春季調往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在山東省黃河河務局工作的日子裡,幾乎都是在濱州這塊土地上,始終都是奔走在抗洪搶險的第一線,指揮黃河防洪鬥爭,最終以"三慶安瀾"的偉大勝利,迎來了新中國誕生的曙光。 說看上去她那樣一個"黃毛丫頭",上任山東省河務局副局長,一些工農幹部不服氣,看不起她。在姜樓的教堂里召開治黃工作會議,在大會上,她講了一席話,讓大家感覺非同一般,隨即刮目相看,肅然起敬。


錢正英部長在到黃河工作之前,已經有接近10年的革命工作生涯了,因此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高度的政治原則,靈活的工作方法,嚴謹的工作作風,以及她名門望族的家庭出身和上海知識女性特有矜持以及個性光輝,使她素有神秘的傳奇色彩。

1949年10月24日,汛期發生7次洪水,第五次最大,洛口水位達到32.33米,流量7410立方米每秒,河水漫灘,大堤偎水,堤防漏洞、管涌、滲水險情迭出,險工埽壩接連掉蟄坍塌,險情十分嚴重。沿黃黨政軍民總動員,調集35萬餘人的防汛大軍巡堤查水,搶險堵漏,運送料物,頑強奮戰,力挽狂瀾。 這個時期的錢正英部長正是在濱州惠民的天主教周村教區姜樓總堂--原山東黃河河務局辦公舊址辦公,她就是在這裡與江衍坤、田浮萍、張汝淮等新中國第一代治黃元勛,成功地組織了迎戰洪水的艱苦鬥爭。

針對黃河特點,錢正英組織專家全面研究治理問題,除工程措施外,她親自部署狠抓流域的綜合治理,特別是面上的水土保持工作,不斷總結經驗,修訂治黃規劃,選擇了以粗沙區為水保治理重點,對減輕下遊河道淤積起到一定作用,同時確定關鍵性大型工程建設步驟,40餘年黃河大堤安全,灌溉面積不斷擴大。 錢正英腰扎武裝帶,身挎盒子槍,騎着大白馬,在黃河大堤上一閃而過的矯健身影,永遠定格在了山東黃河的史冊上,成為山東河務局永遠的亮光,成為山東黃河歷史上永遠的亮光,成為黃河職工心裡永遠的亮光。

三峽工程

三門峽水庫是在建國初期委託前蘇聯設計的,由於缺乏經驗,修建後,泥沙淤積嚴重, 於1971年10月被迫停工,重新修改設計。

周恩來總理指示,起用林一山同志主持技術工作,錢正英作為技委會主要成員,深入現場,抓住重點,組織專家攻關,錢正英在深入調查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協助周恩來總理妥善完成了三門峽大壩的兩次改建,獲得成功解決了一系列難題,如航道泥沙淤積、大江截流、軟基處理、大流量消能等,成功地修改設計、組織實施,使工程勝利建成。

80年代錢正英負責三峽工程的論證工作,組織全國400餘位各領域的專家,進行歷時三年的全面深入論證,完成論證任務,為三峽工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獲得通過並組織實施奠定了基礎。

她於1990年組織全國20位專家編寫《中國水利》百萬字巨著,是新中國水利事業全面的總結。其中"中國水利的決策問題"系她親筆撰寫,其他各章均親自統稿。錢正英先後發表論文、報告數十篇,並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水利卷》。

學術成果

錢正英教授長期主持中國的水利電力工作。主持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關於中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與保護的方針政策和管理辦法,主持編制了黃河、長江、淮河、海河等流域的治理、規劃和中國水利建設長遠發展綱要,主持完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起草工作。

主持審定、決策了許多重大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並具體參與研究解決建設中的重大技術問題,主持領導了三峽工程的可行性論證工作,主編出版了《中國百科全書水利卷》、《中國水利》(中、英文版)等。

晚年生活

錢正英雖然已從水利崗位上退休多年,然而她對中國水利事業的憧憬一如既往[2]。她不僅去給學生們作報告、演講,還經常去視察工作;而且,還不斷的反思自己過去的工作是否有失誤或做得不夠的地方。

2008 年,她的丈夫去世。為了懷念終生的伴侶,錢正英撰寫了一篇題為《此情綿綿無絕期》的文章刊登於《文匯報》,許多人讀後都不禁為之動容。她在文章中寫道:

「我們家的一大特點是,幾十年來從未爭吵過。不論是夫婦間、父母與子女間,還是子女間,都沒有爭吵過。經常討論問題,但從來不傷感情。有時我會想,如果有「來世」的話,我自己——我也相信我們全家——都會依舊選擇我們今生的家庭。我們家庭的感情基礎是夫婦間的感情,而我們夫婦間的感情基礎是長達67 年的相識、相知、相托和相依。」

錢正英曾對記者講道[3]:「我那個老伴兒平常一直血壓比較高,有一天早上醒過來,我敲他的門,發現他已經倒在地上了,就沒有救過來。我老伴兒去世以後,孩子更加擔心我,天天晚上給我量血壓。他們的爸爸走了以後,現在3 個孩子就管我一個。大女兒是醫院的黨委書記,剛剛退下來;小女兒是護士學校的校長。現在兩個女兒是和我住在一起,兒子也經常過來。我有兩個外孫,一個孫女,最小的還在上大學。我那個出生在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的兒子今年也快60歲,也要退休了……」

錢正英說過的一句話:「我這一輩子和『水』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喜歡水,因為水既具親和力又有無比的力量……」我想,這不正是錢正英人生經歷的生動寫照嗎?

視頻

錢正英寄語中國水科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