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錫崖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錫崖溝

 

 

 

錫崖溝景區位於王莽嶺景區南端四周落差1000多米的深谷之中,錫崖掛壁路被稱為世界奇觀。該區山陡溝深地勢險惡峭壁環列,由於天險阻隔,溝中二百戶人家幾乎與世陷於隔絕,千百年來自生自滅。1962年,溝里人不甘閉塞,向大山宣戰,歷時三十年,兩代人在村西絕壁上鑿出一條長7.5公里的掛壁公路,開創了中國鄉村築路史上的奇蹟,毛澤東同志名言中「愚公移山」、「人定勝天」的真諦在這裡得到了真實體現。這裡成為啟迪和升華艱苦奮鬥、拼搏進取精神的源泉,已被定為山西省德育教育基地。大山的阻隔同時也造就了一個世外桃源,該區谷底阡陌交通,沔橋流水,田畦青翠,民風純樸,自然風光秀麗,村中有一個南北走向的大峽谷垂直分開,深邃悠長,峭壁如屏、砂岩如朱,一股清泉從壁間飛流而下,濤聲如雷,寒氣上逼,雲霧飄渺,蔚為壯觀。

主要景點

祥龍出谷

沿公路從王莽嶺進入錫崖溝地界不久,就可以俯瞰整個錫崖溝山谷。視野中,最醒目的是水泥鋪築的聯通晉豫兩省的公路,它如一條銀灰色的長龍從王莽嶺上盤旋飛動,進入錫崖溝,又沿着溝中的峽谷蜿蜒向南,飛出峽谷。龍身在青翠的山谷中時隱時現,祥雲瑞氣在上空輕輕浮蕩。這一景觀名為「祥龍出谷」。祥龍的尾段是王莽嶺到錫崖溝的公路,祥龍的前段是錫崖溝通向河南回龍景區的公路,路面鋪設工程分別完成於2003年和2004年4月。

王蟒入洞

從王莽嶺到錫崖溝的一段公路,在山谷中蜿蜒曲折,從一線天上的山披上向下看,酷似一條大蟒鑽進了山谷,而後又鑽進掛壁公路的山洞中。這一景觀名為「王蟒入洞」。

一線天

公路從王莽嶺盤旋而下,伸到進入錫崖溝的山谷中,轉過幾道急彎,在由東向西的陡坡前方,出現一道高二三米的石罅,公路就從石罅中穿過。透過石罅遠遠望去只能看到一線天空,因此被稱為「一線天」。

母子守關

在一線天前方50米處,在公路外側可以看到一座柱形石峰巍然矗立,挺拔高聳,石峰旁還有一較低的柱形石峰,與高者相伴,形同母子,仿佛母子二人正在警惕地守衛着進入錫崖溝的山口要道。被稱為「母子守關」。

一柱擎天

在「母子守關」山坡下方操作公路上仰望,方才看到的母子兩座石峰就只能看到一座,「子峰」被「母峰」遮擋;由於是在下仰望,母峰顯得更加巍峨挺拔,如同擎天巨柱。所以又把這一景觀稱為「一柱擎天」。

八戒望風

由「母子守關」再下坡前行,在掛壁公路山洞入口外西面的陡坡上,可以看到一塊突出的山岩,其形狀酷似《西遊記》中的豬八戒,仿佛正在執行巡山任務,站在高處張望,看哪裡會有妖怪。這一景觀被稱為「八戒望風」。

頑石點頭

在「八戒望風」東面的山崖上,又有一突出的山崖,頭頸宛然,似人似獸,不可名壯,一副冥頑不靈的模樣,此既所謂「頑石」。但這塊「頑石」仿佛正在側耳聆聽,不知在聽什麼。原來,在他北面的高坡上,有一尊石佛端坐着,似乎正在講道說法,點化着這一位。這時,再看「頑石」,好像若有所悟,正在點頭稱是,他的模樣也靈氣了許多,仿佛經過佛陀的教化已經脫胎換骨。這一景觀叫做「頑石點頭」。

龍口玄珠

也叫「龍口懸珠」。這一景觀在掛壁公路外側的懸崖上,乘車或步行經過掛壁公路時,就可以看到。「玄珠」是一顆狀如鵝卵的大圓石,直徑約一米多,重量約在一噸左右。這麼大又這麼圓的石頭在哪裡都不多見,卻偏偏出現在名為「龍口」的山崖上,正應了「龍口含珠」的古說,可謂奇事;更為奇妙的是,這麼大、這麼重的一顆圓石頭,並不是滾落在地上,而是不上不下、不偏不倚,正好懸在兩座山峰的一道夾縫裡,掛在半空之中,真可謂玄之又玄。所以,這一景觀被稱為「龍口玄珠」或「龍口懸珠」。關於這顆「玄珠「,還有一段傳奇:錫崖溝的龍口中有一顆寶珠,啥時這顆寶珠出世,溝里人就能富裕翻身,過上好日子。但是,多少年來,人們一直不知道這顆寶珠埋藏在哪裡,村人也一直在大山的圍困中過着艱難的日子。掛壁公路修通後,人們在路邊的崖縫中發現了這顆圓石,也並不很在意,一直把它稱為「天鵝蛋」。十多年後,溝里人一天天走上了富裕路,過上了好日子,才有人想到老輩的人那個傳說,領悟到那顆巨大的「天鵝蛋」就是龍口中的寶珠。

碑園松蔭

碑園在錫崖溝村外青龍湖南面的一個小丘上,占地面積約2.5畝左右。園中有石碑百餘通,分前、中、後三部分,青石步道環繞其間。遠望碑園,青松如蓋,鬱鬱蒼蒼,勁干挺拔,讓人想到錫崖溝人當年艱苦奮鬥、拚命硬幹的英雄氣概,想到「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生活哲理。碑石內容多是各界名流題詞,褒揚築路業績、愚公精神;有的則是記載單位個人捐款出資、支持修路的義舉,從中可見錫崖溝精神在當時的影響。夏日,遊覽碑園,在松蔭下觀摩碑刻,緬懷錫崖溝人當年走出大山的歷史,思索人生,不僅是輕鬆的享受,也有精神的洗禮。

青龍湖

青龍湖在碑園以北,青龍谷的末端。村人因地制宜,在這裡河築壩,成為湖泊。湖深處達十五六米,水清見底;湖面碧綠,峰巒倒映其中,嫵媚可人。湖邊石磐上常有人繪畫攝影,夏季,還有人在湖內游泳。關於青龍湖的得名由來,還有一個故事;修橋築壩時,工地上突然出現了一條大青蛇,長七八尺,從上午呆到下午,一直不走,施工因而無法正常進行,人們不知如何是好。後來有人說,這條蛇想必已在此此修行多年,它是要得一個封號才肯離去。於是焚香祈禱,答應湖建成後,名為「青龍橋」。果然,不大一會兒,大蛇便悄然離去。

青龍谷

由青龍湖向東,在馬東嶺與石鐘山(俗稱北山)兩山之間,有一條東西走向、長約兩公里的山谷,名青龍谷。青龍谷的前段,在東崖村前,石磐河床由東向西呈階梯狀下跌,溪水潺潺而下,形成一級瀑布;兩岸綠樹相夾,濃蔭上蔽,格外清幽。青龍谷的後段,在東崖村這東,谷中巨石磊磊,岈岈碴碴,溪水汩汩,穿流若奔,濤聲如雷,甚是壯觀。青龍谷盡頭,如同一個葫蘆的底部,名「葫蘆爽」,齊崖峭壁呈弧形圍回,聳立其上的是筆架山、東山的秀麗山峰,雄渾雅健,不同凡俗。

甘露源

甘露源在錫崖溝北端、里溝的盡頭處,是響水河的源頭。這裡山谷幽深,林木蔭罩,泉水清清,風景優美,天氣晴熱時遊覽,最為適宜。甘露源的水清澈甘甜,沖茶煮飯,品味皆佳。據說,飲用此水還可以清心除煩,治癒多種疾病。 從甘露源向里溝的深處再行三四公里,還有一個叫「響水仙源」的地方,在那裡只能聽到呵呵咚咚的流水聲,卻看不到水在哪裡,村里人曾在那裡挖掘,尋找水源,但無法找到。據說,那裡聽到的水聲,不是凡間的流水聲,是真正的「仙源」,喝了那裡的水,就永不在渴,可以長生不老,羽化成仙。

水梯登雲

在「甘露源」西南約300米處,老撥浪山與神女峰兩山之間,有一道陡狹的山溝從山峰高處斜插到里溝谷底的響水河中。這道山溝有一個別致而形象的名字叫「水梯溝」,意思是說溝里的水像一架梯子,向上伸到山頂,伸入雲端。冬春季節,溝內無水,亂石滾滾;夏季多雨,山頂上常有雲霧籠罩,溝內則樹木蓊蔭,就在萬綠叢中,一道白波從高處滔滔而下,仿佛是從天上降下一道銀梯。傳說,登上水梯,就可以平步青雲,遨遊天界。

雙橋煙雨

這一景觀在由掛壁公路進入錫崖溝後不遠的地方,西崖村的南端,鏡湖與響水河的連接處。「雙橋」是指鏡湖尾部的幸福橋和幸福橋北面約六七米的黃龍橋,兩橋都是單拱石橋。這裡的風景可以用「嫵媚」二字來形容,與遊人適才經過的掛壁公路的雄偉剛健正好形成對比。雙橋好像兩位秀麗的女子,迎接着跋山涉水遠道而來的客人,邀請大家在這裡流連駐足,休息一下。在碧綠的湖水中,幸福橋投下美麗的倒影,給人一種極其恬靜而溫柔的感覺,仿佛那是一位面帶微笑、脈脈含情的姑娘;黃龍橋邊,則是另一番景象,泉水從石磐上跌宕而下,兩橋之間,滄浪河(新命。或名「洗耳河」)從西北面斜插而來,與響水河、鏡湖匯在一處,成為明淨的一泓。北岸上,兩隻早已不用的石碾靜靜地陳在那裡,幾戶人家,一座小廟,掩映在綠樹之中,構成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圖畫。當煙雨霏霏之時,這裡水更秀,橋更美,綠樹人家,朦朧迷離,有一種北國江南的韻味。


赤焰峽 赤焰峽又名女媧峽,俗稱錫崖溝大峽谷。全長約15公里,尾段進入河南。峽谷深100多。最寬處約100米,窄處僅有3米。峽谷兩邊,是紅色的丹霞岩峭壁,危然直立,如刀劈斧削,峭壁之上,怪柏橫生,虬曲如龍,與紅色的岩石相互映襯,白浪滾滾,濤聲如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著名地理學家盧雲亭曾對此峽谷的地理成因作過科學分析,稱它是「中國北方最雄偉的大峽谷之一」。當地人對赤焰峽的成因則有這樣一個傳說:上古時,女媧在此鍊石補天,赤焰熊熊,映紅天地。補天石煉成後,女媧取甘露源之水注於石上,頓時石破天驚,眼前現出一道巨峽,就是如今的赤焰峽。用唐代詩人李賀的詩句「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形容此事,十分恰當。峽谷兩邊的丹霞岩則是女媧鍊石時燒紅的。

鏡湖映月

鏡湖在赤焰峽北段,北起西崖村口,南至龍王橋,全長約700多米,是攔截響水河形成的人工湖。湖水清澈,最深處達40多米,可以泛舟飛艇。湖西邊有步道,可以沿湖欣賞湖光夜,山月倒映於湖水中,靜影沉璧,波光粼粼,神秘而迷人。鏡湖也叫「臥龍湖」,因為從里溝一邊的山坡高看,湖面形狀像一條臥着的巨龍。

龍潭瀑

龍潭在龍王廟西側龍王橋下面的峽谷中,由於地形落差,溪水在這裡形成瀑布,常年衝擊,搗為深潭,深不可測,人稱「龍潭」;這裡的瀑布便稱為「龍潭瀑布」,或叫「龍潭飛瀑」。村人在龍王橋北築壩成湖以後,又在壩的東南側鑿出水道,讓漫溢的湖水經龍王廟東側落入深峽,龍潭瀑布因此改變了位置。新的瀑布比原來的自然形成的瀑布落差更大,更為壯觀,水聲如雷,水霧蒸騰,是遊人必看的景點。

試膽石

沿峽谷西邊的旅遊步道,行至盡頭,到達峽邊崖頂,有一個長約7米、寬約5米的磐石平台,狀如大蘑菇,頂部懸空伸向百丈峽谷中。爬在「蘑菇」邊向下望去,峭壁森然,危岩欲墜,令人頭暈目眩,心驚膽顫,故稱「試膽石」。

螞蟻梯

螞蟻梯是由赤焰峽頂部通往峽谷底部了一條險道,由於陡峭難行,故稱螞蟻梯,意思是這裡只適合螞蟻爬行。人行在螞蟻梯上,腳下就是百丈深崖,每行一步都會心驚肉跳,須手腳並用,格外小心。下了螞蟻梯,可以沿谷底的小道從下面欣賞峽谷的美景。沿不道一直南行,可以到達河南地界。在公路未開能前,這條路是錫崖溝通往河南的惟一通道,所以游螞蟻梯還可以體味溝里人當年行路的境況。

地下城堡

在小河口村外富裕橋墩的北側,順着小河口河谷俯瞰赤焰峽西岸,可以看到一段丹崖,丹崖下部略顯傾斜,斜坡上有一道直而狹長的石梯;丹崖的上部有幾個黑黝黝的洞口,整段石崖看起來酷似一座隱藏於地下的古代城堡,氣墊恢宏,十分壯觀。所以這一景名為「地下城堡」。這裡原是錫崖溝村裡的水電站,水電站今已廢棄,但人為設施與造化天險的巧妙結合,卻無意中形成了一道奇特景觀。

碧水清音

這一景點在大河口河谷與赤焰峽的結合處。站在大河口村外的公路橋上,向東看,橋下是一泓碧水,不知什麼原因,這裡的水比錫崖溝任何地方的水都要碧綠,宛如一塊無瑕的美玉,賞心悅目;向西看,水從橋下的石洞中潺潺而出,淙淙有聲,格外悅耳。從橋到赤焰峽的一段小峽谷,上寬下窄,底部是寬深各約一米的一道極其優美的石槽,顯然是由水流千百萬的不斷沖刷而形成,仿佛是「以柔克剛」的一個形象註解;在細看石槽兩側,堅硬的丹岩上勾勒着一道道屈曲流暢、迴環往復的水紋,岩石的表面是那樣渾圓自然,岩石上又生長着一塊塊翠綠軟的苔蘚,似乎又是給「剛柔相濟」的美學原理作了一個絕妙的示例,令人不能不感嘆天地造化的鬼斧神工。

赤壁天畫

沿示焰峽東側的公路行至距晉豫交界約300米,觀看峽谷西邊,可以看到長達三四百米的一段峭壁,平展寬闊,如同一卷展開來的巨型壁畫。紅色的岩石上布滿縱橫的線條,與岩壁間屈曲橫生的翠析構成和諧的一體,儼然是丹青妙手的巨作。

幽谷晴嵐

就在觀看「赤壁天畫」的地點,轉頭向南,順着峽谷俯瞰,眼前又是一道美妙的風景。峽谷在這裡變得更寬、更深,也更美;兩邊的懸崖從側面望去更高、更陡、也更險。懸崖之下,是樹木叢生、鬱鬱蔥蔥的緩坡,緩坡當中,是曲曲折折、如同白練似的溪水落石出;水聲淙宗,從谷底傳到岸上,如在耳邊。在前方峽谷的盡頭處,青峰巍如一道蔚藍色的畫屏橫在谷口;青峰周圍,常有白雲升騰,嵐煙飄蕩,紫氣氤氳。雪晴雨霽之時,日光照進峽谷中,在青山赤壁、白雲紫煙中折射,光影迷離,氣象萬千。

峽中山

峽中山在赤焰峽南段。沿峽谷西側的道路,經過周家鋪,在向南行,踏上峽邊的羊腸小道,南望可以欣賞青峰的秀麗山色,下視峽中,就可以看到「峽中山」的景致。赤焰峽南段的峽谷比北段的峽谷寬,大約是由於峽谷邊的懸崖經長年的水流沖刷與風化而坍塌堆積,所以在峽谷中形成了小山。小山上林草茂盛,鬱鬱蔥蔥;小山腳下白水如練,潺潺而過,景色很是別致。游「峽中山」的妙處在於感受特殊地形造成的視聽差異,當山上有羊群時,因崖高峽深,山羊和牧人從上面看起來只有拳頭大小;而羊叫聲,羊鈴鐺的叮叮聲,牧羊人的吆喝聲,則由於空谷傳響而歷歷歷在目。

東嶺日出

東嶺在錫崖溝東部,站在東嶺之上,向西可以看到錫崖溝周圍的連綿群山,向東可以眺望河南平原。由於這裡視野開闊,周圍地帶又多有雲霧,常常形成茫茫雲海,所以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但是,因這裡沒有住宿處,離村又較遠,所以一般人難得看到這裡的日出奇觀。在錫崖溝里看到的「東嶺日出」是指太陽從馬東嶺升起時的景象。日出時,溝內景色由暗而明,一輪紅日從馬東嶺後面升騰,陽光從山頂的低洼處、樹林的間隙中射下,在晨霧中形成一道道光柱,黃色的山崖,綠色的山坡,幽深的山谷,各各顯出動人的容顏。此時,一邊在村邊或湖畔漫步,一邊看日出,別有一番趣味。

西嶽承暉

「西嶽」指錫崖溝西邊的樺山,山勢挺拔險峻,山上常有雲霧繚繞,景色變幻,氣象非凡。樺山面向溝內的一側是淡黃色的峭壁,每當太陽從東邊的山上出來時,總是先照在這面峭壁上,這時,峭壁便反射出耀眼的橙紅色,如同熔金一般。這一美景稱為「西嶽承暉」。樺山落日的景色也很美麗,有時,山頂上飄浮朵朵祥雲,夕陽火紅的在雲後懸掛,霞光萬道,映紅天地,凝神觀賞,令人心醉。這是「西嶽承暉」的夕陽版。

石鐘浮海

石鐘山(俗名北山)在馬東嶺北面,因山的形狀像一口扣地上的巨鍾,故名石鐘山。因觀賞這一景的時間地點各不相同,所以「石鐘浮海」有兩種景觀,一種說法是:當錫崖溝里升起雲霧,形成雲海,石鐘山上的石峰尚未被淹沒時,從錫崖溝北邊或東邊的山嶺上俯瞰,就像一口巨大的石鐘浮在海面。另一種說法是,「海」指青龍湖,站在青龍湖南邊,可以從湖面上看到石鐘山的美麗倒影在水中浮動,故名「石鐘浮海」。

筆架生雲

筆架山在錫崖溝東邊,青龍穀氨酸盡頭處。山形如筆架,秀麗嵯峨。山上常有祥雲瑞氣,日出日落之時,晨曦夕照之中,峰巒生輝,景色迷人。關於筆架山還有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有老祖為了鼓勵他,就讓神龍護法送給他一個筆架。這個筆架常常生雲吐霧,發出光輝,給妙音大士帶來許多靈感。後來龍去脈,大士功果圓滿,涅西歸,但他用過的筆架留了下來,就成了筆架山。

仙客吹蕭

從村中蕭心向龍口方向望去,在龍口山窪西側的輪廓線上,有一大小近於真人的,,岩像,狀如一個頭戴斗笠,手執銅,依山坡而坐,正悠然吹秦。凝神望去,仿佛還能聽到悠長柔美的蕭聲,餘音裊裊,不絕如縷。這一景觀稱作「仙客吹蕭」。 傳說,古時錫崖溝常有蟲澇災害,山林里還有瘴氣,人們接觸後多生疾病。一天,從武當山來了一位得道仙人,他來到錫崖溝邊上,看到這裡風景優美,遠離塵器,是修仙養道的好地方,心生喜悅,便吹起蕭來。溝內共龍洞裡的黃龍聽到蕭聲,便飛出洞外,翩翩起舞。從此,錫崖溝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瘴氣消散,人民康樂。人們說是仙人的蕭聲消除了一切災難。這位「仙客」究竟是誰呢?有人說是八仙之一的韓湘子,有人說是黃眉老祖的弟子妙音大士,就是在青龍谷邊留下筆架的那位,說法不一。

神龍戲水

這裡溝中段居民點的背側,有一山峰,俗名老撥浪山,山形如一條巨龍,龍頭探到了溝邊,龍身還拖在山坡上,似乎是從山上伸頭到響水河來撥浪戲水,這一景觀稱為「神龍戲水」 。

神女指路

在水梯溝東側,有一座俊秀的山峰,名神女峰。神女峰山頂後側的高處,向水梯溝一邊的有一尊天然石像,形如古代仕女,發高束,長袖溜肩,手執如意,竦然而立,這就是神女峰上的神女。神女站在那裡,據說是為了指引登上水梯即將進入天門的行人,因為天門之前有許多岔道,行人極易走錯。所以這一景名為「神女指路」。神女也叫玄女,傳說說是九天玄女;也有人說,神女是觀音菩薩的化身。

龜駝對語

從錫崖溝東邊的小路爬到嶺上,行七八里山路,就可以到達風景秀麗的駝峰。站在駝峰主峰北部的山樑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對面的黃色石峰如一頭昂首而立的巨駝,在巨駝的西邊不遠處,又有一隻體格巨大、形象逼真的石龜,仿佛正伸出頭來,與對面的駱駝說話。可以想象,那隻沙漠之舟走過許多地方,經歷過漫漫流沙,他是向對面的大海來客敘說旅途的艱辛與奇遇,或講述沙漠中發現的那些早已滅亡了的古代王國;而那隻千年神龜則見證過滄海桑田的變遷,飽覽過大海的壯闊與美麗,也感慨萬千地講說着自己的所見所聞。

諸葛守城

在駝峰東北部有一石峰,造型如京戲《空城計》中的諸葛亮安坐城樓的模樣,冠帽儼然,神態逼真,身後還有石人,如侍奉童子。因此,這一景觀被稱為「諸葛守城」。

窟窿遠眺

窟窿山在駝峰主峰東南,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山樑。山樑上的石峰中間,有一個高約20多米、寬約10多米的大窟窿,東西透明。窟窿東側是河南地界,窟窿下面,是一條幽深的小山谷,谷中小道可以通往山下面的河南山村。站在窟窿前,就可以看到半山腰的村落人家,田園阡陌,碧池綠樹,宛如圖畫。天氣晴朗時,遠處的河南平原可盡收眼底。這時的窟窿,就如同一個取景框。窟窿的西邊,是一道緩綬的山窪,這裡是優良的嶺上牧場。夏天,翠綠的草地上會長滿各種野花,十分美麗。坡上悠然吃草的羊群與低洼處牧羊人過夜的石庵給空曠無人的草地增添了一份溫馨與親切。

石門閬苑

在駝峰主峰東北側,有一段南北走向的石峰,峭拔直立如同屏風;石峰中間,有一天然豁口,形成一道石門,叫南風門。這裡是從駝峰到王莽嶺的必經關口,也是駝峰上景色最美的地方。站在石門前,就仿佛進入了閶闔天門,置身於閬苑仙境一般:淡黃色的石峰,在山脊上綿延伸展,橫看是最自然最優美的線條,縱看是最自然最奇偉的石林狀造型;石峰腳下,是一條線條極流暢而又蜿蜒曲折的山道,像一打淡黃色的飄到山下,通向河南平原。山道下是翠綠的幽谷,深不見底;茂密的草木,蓊蓊鬱郁。石峰的黃色,給眼前的景色賦予了一種明亮的色調,一種溫暖的氣氛;石峰雄健峭拔的姿態,更突顯了一種陽剛之美。而幽谷則以極致的陰柔與石峰的陽剛相對襯,造成一種剛柔相濟、陰陽平衡的審美效果。不論季節與天氣,這裡的美都不曾稍減:春天,桃花爛漫;夏天,綠草如茵;秋天,漫山紅葉;雪後,銀裝素裹。天氣晴朗時,這兒可以舉目千里;雲霧繚繞時,這裡是蓬萊仙境。

嫦娥醉月

在有月亮的晚上,從青龍橋方向仰望馬東嶺南面的仙女峰,可以看到,山頂的輪廓線正好在天幕上勾勒出一個仰面半臥的女子形象。女子長發下垂,胸脯高聳,腿彎略屈,若有所思,又似在憩息養神。有人說,這是嫦娥仙子桂花酒喝多了,醉臥在那裡,所以把這一景觀稱為「嫦娥醉月」;有人說,這是嫦娥後悔偷吃了靈藥,一個人在月宮裡寂寞,思念人間,所以又把這一景觀稱為「仙女思凡」。還有人說,這位女仙是八仙之一的何仙姑,仙酒喝多了,所以稱為這一景為;「何仙姑醉酒」。

青峰白雲

在錫崖溝,人們抬頭即可望見一座峻峭奇麗的山峰,像畫屏一樣聳立在溝正南面;天晴時,山色蔚藍,映襯着天幕,顯極為標緻的「山」字形輪廓。這座山,就是青峰巍,當地人也叫老爺頂,又名清風關,或青峰關。這座山屬河南回龍風景區,並不在錫崖溝境界,但在錫崖溝觀看卻最為美麗,所以是錫崖溝中不可不說的一景。青峰巍四周的峽谷中,常有白雲升起,將這蔚藍色的山峰簇擁圍繞,只露出一個尉藍的山尖,引頸望去,令人心曠神怡,這一景,便稱為「青峰白雲」。

山莊石趣

錫崖溝里多石頭,有青石,有紅石,都是建築的好材料。心靈手巧的溝里人把石材用到了一切可用的地方,從而形成了錫崖中一道特有的風景。村人的住房用石頭砌牆,不論是鍛平了的青石還是敲邊齊了的牆紅石板,都不得壘得橫平豎直;有的屋頂也是用石板覆蓋。院不用說是用石頭壘球成,門前的台階也是用石頭砌築。院子內則多半鋪了紅石板,放了石桌、石凳。人們圈牲畜是用石頭壘圈,餵牲畜是用石頭做槽。河上有石橋,峽中有石壩,梯田用石頭壘岸,道路用石頭鋪築。街頭還可以看到當年人們碾米磨麵用的石磨石碾。人們在石桌前吃飯,在石磐上曬糧、打穀、晾山楂片……石頭建築整齊、乾淨、磊落、樸素、堅固、自然、別致、典雅、給人以強烈的美感,因此常常成為美術寫生的描摹對象,自然而然也是遊人領略山鄉情趣的好去處。

洞天人家

從村中心經過龍王橋,沿峽谷西岸的道路南行,拐過幾十年來道彎,就來到錫崖溝西南端的一個自然村——周家鋪。這是一個二三十戶人家的山莊,它像一個鳥巢一樣靜靜地坐落在一個三面是高山、一面是深峽的山窩裡,如果不是親臨,即使是到了錫崖溝的人也不會想到這裡還隱藏着一個不算很小的村莊。走到村頭,就會看到,幾株造型極美的青松亭亭而立,讓人眼睛發亮;多半是由石頭建築的房舍錯落有致地分布在一面南向的山坡上,掩映在綠樹之中。天氣好的時候,村邊的石頭多半會有一些老人、婦女悠閒地坐着,有人面前放着一些深山裡採回的藥材,會問過往的遊人要不要買;有人手裡拿着一點針線,在不緊不慢地做活。年輕的媽媽抱着小孩,壽星們斜拄着拐杖,他們的臉上都有一種閒適、恬靜的神情。在村後的路邊,樹陰下,草叢中,還會看到一些自在覓食的雞,它們都無拘無束。毛羽光亮,美得可以入畫。站在村後的山坡上,向東南方向的的峽谷對面望去可以看到河南省的村莊,寧靜之中,可以聽到那邊的雞犬吠……遊人至此,很容易想到老子筆下小國寡民、「雞犬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活場景,想到古代詩人吟詠花源的詩句:「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月日春。花開莫遺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龍王廟

龍王廟在赤焰峽邊,背後是鏡湖,左側是龍潭飛瀑,右邊有龍王橋,橋下有龍潭。龍王廟為獨廟獨殿,三間廊房式結構,頂為拱脊挑檐。殿正中塑有龍王神像,兩側分別塑有風、雨、雷、電4尊神像,十分莊嚴。據廟前重修碑文記載,此處古時建有龍王廟、龍王橋,1943年(民國32年)被拆除。該系1993年6月重修。廟西側峽上的龍王橋也因陳舊不能承重,改建為水泥橋。

二仙廟

二仙廟也叫二奶奶廟,在西崖村東南,黃龍橋邊。原建築已嚴重損壞,2004年修整。院內有坐北向南的正殿3間,東西兩側各有配殿,上下二層。正殿內供有二仙奶奶。東殿一層供有關帝、火神、十殿閻君、文武財神;二層供有藥王、文昌帝(魁星)。西殿供有十二老母。塑像工藝堪稱精美。二仙奶奶在佛道兩家的神譜中一般不見其名,屬於民間信仰的神靈。當地人傳說,古代有姐妹三人,同修仙道,人稱大奶奶、二奶奶、三奶奶,後來,三奶奶耐不得寂寞,找了男朋友,被天庭發配到了黃山,留下大奶奶、二奶奶兩位繼續清修,以後兩人都得道成仙。這說是「二仙」。二仙奶奶據說是觀音的化身,掌管人間的婚姻子嗣,所以求子者多來此許願敬香。

造幣古寨

造幣古寨在錫崖溝西北部的山坳中,距村中心約有3公里。從南岸村的西側,沿上樑上小路攀登,直達龍口以西山崖下,再轉山腰小道西行,一路視野開闊,景色宜人;向右可觀賞掛壁公路與山下村景,向左可觀賞青山幽谷。如在秋季,還可看山上紅葉。古寨遺址有十幾間房屋,需經過重重關口,大有一人把關、百人難近之勢。最上層側面, 小道通往溝外,繫緊急時逃生之路。所以一般認為這所古寨是非法鑄幣之處。其建造年代尚吉爾吉斯確考,有人斷為清代,也有人稱千年古寨。此寨最大的特點有二:一是隱蔽,藏於深山溝內,人跡罕至之處,又在懸崖之下,密林之後,即使走到近處,也難以發現;二是險要,巧借地形,構築於崖上,又細加設施,懸梯窄洞,曲折勾連,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有《詠錫崖溝造幣古寨》詩一首,詩中嘆道:「誰為孔方煞費心?深山窮谷苦經營。繞飛崖穎斗折,屋架表霄可撫雲。從來王法重交子,豈任私曲漫鑄銅?莫道岩寨結構險,未及欲壑千萬分。」

黑龍洞

黑龍洞位於大河口東南半山腰的石崖下,距錫崖溝村中習約有4公里。洞口呈半圓形,直徑約兩米,長三四米,有石階下達洞內。洞中平坦如一大廳,寬約10米,高約3米,最高處如一漏鬥倒置,不見其底。洞深近30米,洞壁有鍾乳,其一極似黑龍,蜿蜒盤繞,有飛動之勢,洞因此而得名。大洞上有一小洞,前後貫通,人可攀上穿過。大洞盡頭也有小洞,其一在洞壁高處,如一佛龕,其中鍾乳,莫可名狀。另一小洞洞口較低,粗如水桶,深不可測。每到雨季,洞中常有水流出。據村里人講,此洞為當地人天旱時祈雨之處,多有靈驗。

黃龍洞

黃龍洞在掛壁公路東側半山腰下,距掛壁公路約有1公里。洞深三四百米,入中處較寬敞,寬高各六七米,漸進漸低窄,進十餘米後,人不能直立,須蹲伏而行;再深入,則多須爬行。洞壁有鍾乳,多為黃色,如龍蟠蛇走,故名黃龍洞。每到雨季,必有大水從洞中流出,因而洞底多亂石。洞中部有一深坑,坑中石頭因水流衝激,不斷滋動,研磨變圓,大如巨瓜,小如豆粒,頗可把玩。入黃龍洞宜數人相伴,多備電火把,因洞深而黑,且曲折難行,恐迷失出處。

仙人洞

在青龍谷盡頭東北部的山崖上,有一石洞,因洞口高懸於陡崖半壁,可望而不可及,所以村人無人進過,其深廣不知幾許。據當地人傳說,很早以前,東崖村里每當有紅白喜事,總見一位老翁前來慶弔,村人皆不認識,問其從何處來,即答「是鄰居」。後來有村人好奇,在其返回時跟蹤於後,行至青龍谷盡頭處,只見老翁騰空上崖,進入岩洞,人此不再露面。所經村人就將此洞稱為「仙人洞」。

女媧洞

女媧洞在掛壁公路面的山崖上,在掛壁公路上即可看到。洞口高懸,人不曾進入。洞口造型奇特,渾然天成,觀者會心,莫不莞爾。雨季有水從洞注出,痕跡婉然。傳說上古時,女媧在此洞摶土造人,造好後,又給他們塗上黃、白、黑、棕等水同顏色。然後就將他們送出洞外,走向四面八方,後來就形成地球上不同膚色的人種。為了紀念女媧造人的神聖功德,後人便把這個洞稱為「女媧洞」。  [1]

參考文獻

  1. 太行山王莽嶺錫崖溝隨意遊記,搜狗, 2014-04-29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