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鎮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是雲南省普洱市下轄縣之一,縣境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地處哀牢山和無量山之間。

鎮沅縣城恩樂鎮距省會昆明447公里。[1]

縣情概況

​ 鎮沅山川秀麗,景色迷人。東有峰巒疊嶂、林海茫茫的哀牢山,西有群峰雲集、氣勢磅礴的無量山。常年江河流淌,清泉歌唱,100多個瀑布恰似銀梯從藍天伸向人間,哀牢山雲海秀美壯觀,神秘莫測,高山梯田鬼斧神工,秀麗如畫,奇妙迷人的土林,千姿百態,千古溶洞引人入勝,河谷小壩稻花飄香,高山坡地茶葉疊翠,還有距縣城90多公里,占地280公頃的古茶樹群落,樹齡達2700年的古茶王,成為鎮沅一處獨有的景觀,置身於此,會還給你一種純自然的感覺,觸動起無盡的遐想。

歷史沿革

明置鎮沅州,因沅江而得名,取威鎮沅江之意。一說,鎮沅為傣語"正也"轉音,意為"糧倉小城"。1913年設縣。1990年改為鎮沅彝哈尼拉祜縣。

2000年,鎮沅彝哈尼拉祜縣轄2個鎮、9個鄉:按板鎮、恩樂鎮、里崴鄉、者東鄉、九甲鄉、和平鄉、田壩鄉、古城鄉、振太鄉、勐大鄉、三章田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0570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恩樂鎮26010、按板鎮21046、田壩鄉11969、古城鄉14447、勐大鄉27121、里崴鄉13830、振太鄉34893、三章田鄉10699、九甲鄉15805、者東鄉17923、和平鄉11966。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2001年,全縣轄3個鎮、8個鄉:恩樂鎮、按板鎮勐大鎮、田壩鄉、古城鄉、里崴鄉、振太鄉、和平鄉、三章田鄉、九甲鄉、者東鄉。

2003年末,全縣轄恩樂、按板、勐大3個鎮和振太、里崴、田壩、古城、三章田、九甲、者東、和平8個鄉,109個村委會和2個居委會。總人口20.4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9萬人,占總人口的10.23%;少數民族人口10.58萬人,占總人口的51.8%;人口密度49.39人/平方千米。2006年,撤銷三章田鄉和者東鄉,設立者東鎮,新設立的者東鎮管轄原者東鄉和三章田鄉管轄的行政區域範圍,鎮政府駐原者東鄉者東村委會文奴村;撤銷里崴鄉,其行政區域併入勐大鎮,鎮政府駐地不變。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行政區劃

共劃分為:4個鎮、5個鄉:恩樂鎮、按板鎮、勐大鎮、者東鎮、田壩鄉、古城鄉、振太鄉、九甲鄉、和平鄉。

恩樂鎮 位於縣境中部,哀牢山與無量山的天然分界線把邊江上游的恩樂河段兩岸,海拔1080米。明朝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恩樂為者樂甸長官司地,先後設過長官、冊、廳、府、縣,素有桃花城之美諡,東接三章田鄉、者東鄉、東南鄰墨江縣團田鄉,南連古城鄉,西毗按板鎮和勐大鎮,北界為景東者後鄉。全鎮總面積501.1平方千米,轄9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98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達24787人(其中農業人口14096人)。

田壩鄉 位於縣城西南部、無量山東南麓支系,紅河與瀾滄江兩個水系的天然分水嶺大營主峰南北兩面,跨東經100°55′-101°07′,北緯22°45′-23°18′,東與古城鄉接壤,南與普洱縣梅子鄉接界,西與景谷縣鳳山鄉相鄰,北與按板鎮相連,總面積257平方千米。鄉人民政府駐地田壩街海拔為1490米,距縣城86千米,全鄉轄李家、瓦橋、岔河、田壩、勝利、三合、聯合、民強8個村民委員會,178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全鄉在冊2830戶12788人,實有2147戶8554人,其中農業人口8083人,占全鄉總人口的95%,轄區內居住漢、彝、哈尼、拉祜、傣、回、瑤、白、壯九種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62%。

按板鎮 位於鎮沅縣城西南部,距離縣城60千米,位於東經100°42′-101°02′,北緯23°45′-23°56′之間,東鄰恩樂鎮與古城鄉接壤,西接振太鄉,南與田壩鄉和景谷縣鳳山鄉接壤,北靠勐大鎮。全鎮轄13個村(居)民委員會:按板社區、紅星、文臘、杏城、宣河、聯盟、磨慶、安康、玉河、那布、羅家、文牘、文立,下設166個村(居)民小組。全鎮總人口21423人,其中農業人口16886人,非農業人口4537人。

勐大鎮 位於鎮沅縣西部,東經100°39′-100°56′,北緯23°54′-24°08′,東與恩樂鎮和景東縣的者後鄉交界,南與按板鎮接壤,西與振太毗鄰,北與里崴鄉相連。面積522平方千米,是鎮沅第一大鎮。轄15個村,222個村民小組,有總人口27485人,主要有漢、彝、回、哈尼、傈傈等民族。鎮政府駐地勐統街,海拔1180米,距縣城57千米。

里崴鄉 "里崴"源於傣語,"里"為好,"崴"為回頭,"里崴"意為回頭河的好地方。位於鎮沅縣境西北部,依偎無量山,瀕臨勐統河,坐落在海拔為1260米的勐統河上游東畔。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白水村與景東縣接界的朝陽山2765米,最低海拔為文奪村河口1100米。 東與景東者後、文井接壤,西與景東永秀毗鄰,南與景東景福接邊,北與鎮沅縣內勐大相連。全鄉總面積347平方千米,轄9個村民委員會,131個村民小組,3308戶,14020人(其中集鎮人口1250人)。里崴鄉人民政府駐地新街村,距縣城75千米。

九甲鄉 位於鎮沅東北部,哀牢山西南麓,與景東縣花山鄉、雙柏縣鍔嘉鎮、新平縣者籠鄉及本縣三章田鄉相鄰。最高點哀牢山主峰大雪鍋山海拔3165.9米,最低點登高村者干河底海拔1002米。總面積198.5平方千米。全鄉轄8個村民委員會,有113個村民小組,3746戶,總人口16089人。鄉政府駐地九甲,海拔1780米。

古城鄉 位於鎮沅南部,把邊江畔。全鄉總面積406.4平方千米,山區占99%。轄9個行政村,152個村民小組,3269戶,14318人,少數民族人口占76.4%,其中哈尼族人口占41%,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6人。

和平鄉 成立於1987年。位於鎮沅縣東部,地處哀牢山區,距縣城恩樂74千米,距省會昆明310千米。東部與玉溪地區新平縣相連,東南部與墨江縣團田鄉接壤。全鄉總面積為231平方千米,轄麻洋、那壯、丫口、光山、那洛5個行政村,77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全鄉有人口3106戶,1.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787人,占全鄉總人口的92%,有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傣族、阿昌族等11種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4%。

振太鄉 位於鎮沅縣城西部,距縣城90千米。東接景東縣,南接景谷縣,西臨臨滄縣,北與臨滄的雲縣隔江相望。全鄉總面積661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308個村民小組,全鄉總戶數8957戶,35941人,有漢族、彝族、傣族、回族、蒙古族、哈尼族、拉祜族、苗族、白族、滿族、傈僳族等14種民族雜居,是鎮沅縣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鄉。1958年前,振太歷代都歸屬景東所轄。鄉政府原在太和紫馬街,1984年9月遷建紫雲街,2005年1月13日遷到紫雲街頭新樓辦公。

者東鄉 位於鎮沅縣東部,北緯23°51′42〞-24°08′21〞,東經101°14′46〞-101°27′34〞,地處哀牢山西南麓、阿墨江上游者干河兩岸。東北隔哀牢山主峰與新平縣接界,南與和平鄉接壤,西北與恩樂、三章田接壤,全鄉面積348.1平方千米,山區面積占95%,壩區占5%,政府駐地海拔1780米,距縣城74千米。全鄉轄者東、者整、馬鄧、學堂、麥地、凹龍、木廠、樟盆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12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全鄉有總人口17635人,其中農業人口16964人,非農業人口671人,鄉內居住着漢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回族等12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0740人,占全鄉總人口的 60.9%。其中,拉祜族支系的"苦聰人"5643人 ,占總人口的32% ,占全國"苦聰人"總數的六分之一,是全國"苦聰人"聚集最多的鄉鎮之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1 人。

三章田鄉 於1988年2月7日從九甲鄉分設成立,位於縣城東部,哀牢山西南麓的者干河畔。東南與者東鄉接壤,西南與恩樂鎮相連,西北與九甲鄉和景東縣的者後鄉毗鄰,東北與玉溪新平縣的水塘鄉接界。境內海拔在940-3137.6米之間。鄉人民政府駐地新文村,海拔1000米,距縣城37.5千米。全鄉國土面積227.8平方千米,轄7個村民委員會,73個村民小組,除河谷區新文和新莊的24個村民小組分布在者干河谷一帶外,其餘的都在高寒山區。2004年末,全鄉總人口10603人,其中農業人口9872人,占總人口的93%;雜居和聚居着拉祜族、彝族、哈尼族、傣族等14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5937人,占總人口的56%,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6.5人。

河流氣候

鎮沅地形如一匹奔馳的駿馬,山區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7.7%,海拔高差在774米至3137.6米之間。由於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分屬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三種氣候類型,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8.5°C。鎮沅山雄水美、林幽物奇,縣境內山高林密,河流縱橫,分屬於紅河、瀾滄江兩大水系,有瀾滄江、恩樂河、勐統河、者干河等534條大小河流流淌其間,立於哀牢山主峰海拔3137.6米的大雪鍋山,雄偉挺拔,高聳入雲。這裡森林植被完整,樹種繁多,奇花異草遍布山林。高山梯田鬼斧神工,千姿百態,奇妙迷人的的土林和古溶洞引人入勝,美不勝收。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濕潤,四季如春。這塊風水寶地,孕育了蜚聲海內外的2700年樹齡世界最大最古老的野生茶樹王和萬畝野生茶樹王群落。走進鎮沅,您便會被這神奇誘人的山山水水所吸引,所陶醉,沉溺於這裡的風物人情與山水幽冥,走進鎮沅,您就走進了世界茶樹發源地的核心,走進鎮沅,您就走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時光隧道。[2]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縣共有耕地38.2萬畝,其中水田13.1萬畝,旱地25.1萬畝。全縣土壤分10個土類,15個亞類,34個土屬,51個耕地土種。其中:暗棕壤和黃棕壤占全縣土地面積的17.68%,適宜發展林業、牧業和藥材;黃壤占7.47%,宜發展思茅松、油料、茶葉、烤煙;紅壤占23.9%,適宜發展思茅松、梨和畜牧業;赤紅壤占19.3%,宜發展糧、油、柑桔、芒果和甘蔗;磚紅壤占1.3%,宜發展橡膠等熱帶作物。

生物資源

鎮沅獨特的地型地與良好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優越的氣候特點,造就了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是國內一類林區縣,林地面積397.5萬畝,有活立木蓄積量211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7%,國家一、二、三類保護植物23種;有草場228萬畝,牧草94科455種;有野生動物519種,其中有國家一、二、三類和省級一、二類保護動物黑長臂猿、虎、豹等30餘種;中藥材主要有石斛、何首烏、龍膽草、防風、續斷等56科123種。

礦產資源

鎮沅地處哀牢山、無量山礦帶,礦藏資源豐富。金屬礦藏主要有:金、銀、銅、鐵、鋁、鉬、鎳、銻等。非金屬礦藏主要有:鹽、煤、石灰石、石膏、石棉、石英石、花崗石、瓷土等。其中鎮沅金礦是滇西南黃金儲量最多的金礦,系國家級的黃金生產基地,已探明黃金遠景儲量達100噸,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五位,目前僅開採3噸多,開發前景十分可觀;鹽礦儲量為4.2億噸,煤礦儲量為1232萬噸,按目前的開採規模還可開採170餘年,是全市的豐鹽富煤縣。

水能資源

鎮沅有大小江河190餘條,水利資源總流域面積413。68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28。38億立方米,目前,開發利用的僅為可占可開發量的19%。2004年發發電976.76萬千瓦小時。

文化資源

有大量神話、寓言、動植物等風物故事,有民間詩歌、傳說、諺語、謎語等民間文學。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主要有:陀螺、射弩、鞦韆、丟包等。民間舞蹈種類繁多,最流行的是"三跺腳"、"羊四打"等20餘種。其中九甲鄉的鎩戲為目前國內稀少劇種。歌曲主要有傳說歌、情歌、輓歌、古調、苦曲、盤曲等。民間樂器有三弦、蘆笙、簫、響篾、鎖吶、牛角、竹笛等。

人力資源

鎮沅人力資源豐富,全縣有總人口20.4萬人,全社會從業人員11.36萬人,從業人員占全縣總人口的55.6%,統計有各種專業技術人員3796人,有大中專畢業待業人員2050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705人,公有制企業改制後有很多富餘人員,廣大農村有大量剩餘勞動力。勞動力價格便宜。[3]

基礎設施

農田水利

截止2004年底,全縣建成畝產400公斤以上高穩產農田地23萬畝,農民人均1畝多。大小水庫23座,蓄水4958萬立方米;三面光大溝1635公里,一般溝渠眾多;小水壩、小水塘、小水窖78413個,水利化程度41%,農業機械總動力128059千瓦。

電力交通

2004年發電量達977多萬度。(電力要改數字)架通35千伏輸電線路206公里,10千伏線路930公里,400伏線路637公里,實現了村村通電。境內公路里程為3455.4公里,其中:有二級路3公里,三級公路36.2公里,四級公路305.1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電信建設

全縣通信裝機容量達15056門,各鄉(鎮)和92%的行政村通了程控電話,本地網用戶達11849戶,電話普及率達6部/百人。在發展基本電信業務的同時,開通了分組交換、DDN、163/169、會議電視、磁卡電話、IP電話等業務。

要改數字市場建設:全縣共建成農貿市場29個,其中:縣級2個,鄉級13個,村級14個。縣城和按板鎮有大量空閒房屋等待出租,租金便宜。

城鎮建設

鎮沅的小城鎮建設已經取得了良好成績。全縣11個鄉(鎮)中,恩樂、按板、和平、古城、振太、勐大6個鄉(鎮)已建成或即將建成城市功能較為齊全的小城鎮。縣城恩樂和老縣城按板鎮是較為優美的小城鎮。全縣基本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其它鄉鎮為外圍的現代化小城鎮群落。

城市發展

1990年2月3日,在黨的民族政策庇護下,經國務院批覆,共和國最年輕的自治縣誕生了。自此,鎮沅以嶄新的面貌,淋浴着改革開放的春風,駛上了現代化建設的快車道。自治縣成立15年來,鎮沅各族兒女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帶領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舉全縣之力挖掘資源,發展經濟,各項事業取得了豐碩成果。2004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51691萬元,比1989年增長3.6倍;工業總產值完成20146.6萬元,比1989年增長4倍;財政收入完成2881萬元,比1989年增長5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6661萬元,比1989年增長11.2倍;糧食總產量達7732.4萬公斤,比1989年增長32.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662.6萬元,比1989年增長3.3倍;農民人均純收入1238元,比1989年增長2.3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0元,比1989年增長8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投資環境逐步優化,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城鄉建設取得重大成效。扶貧工作成績顯著,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大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金山作證,綠海不忘,1998年2月28日,鎮沅縣城從按板鎮遷至恩樂鎮,鎮沅二十萬各族人民四十餘年來夢寐以求的遷城夢得以了卻心愿。它標誌着鎮沅輝煌厚重的發展史又翻開了新的篇章。新的鎮沅,幢幢高樓林立,建築風格新穎別致,新的鎮沅,道路筆直寬敞,車來人往川流不息,新的鎮沅,春意盎然美不勝收,新的鎮沅,時時處處綻放着文明氣息。

隨着鎮沅"林產業強縣、烤煙富民富縣、民族文化興縣"三大發展戰略的提出,鎮沅縣委、縣人民政府進一步調整產業發展思路,以林業、烤煙兩大支柱產業發展支撐鎮沅經濟,以民族文化旅遊產業的開發帶動民族經濟發展,到2005年全面完成"十五"計劃的各項任務,使全縣人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到2010年,全縣人民的生活從總體上進入小康,基本消除貧困;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社會全面和諧發展。

文化旅遊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居住在這片充滿靈性熱土上的22個民族兒女,依山伴水,繁衍生息。他們團結奮進,辛勤耕耘,為開發鎮沅、建設鎮沅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書寫中華各民族光輝燦爛的歷史詩篇不辭辛勞、頑強跋涉。

一個個古樸、別具特色的彝族、哈尼族、拉祜族村寨,象星星、象珍珠,散落在千山萬壑間。居住在這裡的三個主體民族及其他各族人民,酷愛勞動,也富於想象和創新,把對生活的期盼與想往輾轉於藝術的追捧,浪漫風情天然成趣,形成了具有本土風味的歌與舞,風與俗,形成了獨特的邊地文化氛圍。彝族咪哩人之手工麻紡服飾工藝文化、哈尼族卡多人之風情婚禮、苦聰人反彈三弦之深谷奇葩、神秘而隆重的苦聰聖節"畲葩節"等,流經千百年亘古不衰,至今仍散發着無盡藝術魅力,讓人嘆為觀止。

風物長流,濤濤恩樂江水滌盪沖涮出了一個有着神話傳說的美麗家園,飛來寺、佛歇岩、和尚洞等洞天福地賦予人們無盡的浮想,地方名勝有享譽世界的世界茶樹王誕生地省級風景名勝區千家寨,有飛來寺景區、金山丫口觀景點、金礦工業旅遊區、難搭橋景區、圈田街戰役遺址、白水瀑布景區、靛坑河景區、四迭岩觀景點、玻烈河古橋、恩樂江休閒旅遊區、南京戰役遺址、老縣城遺址、新縣城景觀及正着手建設的世界茶源民族文化展示中心等一系列景區景點。

鎮沅旅遊業發展,將藉助建設思茅"世界茶源、中國茶城、普洱茶都"自駕車生態旅遊路線的契機,強化與昆明、玉溪、思茅三市旅遊區域全方位合作,以茶樹王之鄉為核心、以原生態為基礎、以民族文化資源為依託,打響"走金光大道、拜世界茶王、探神秘苦聰"三張旅遊品牌,重點打造我縣東邊旅遊環線,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條件,把鎮沅茶文化、苦聰文化推向全省、推向全國、推向世界。[4]

經濟發展

2009年實現生產總值(GDP)13.4億元,增加1.73億元,可比增長13.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億元,增長9.4%,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3.1億元,增長28.1%,拉動GDP增長6.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4.3億元,增長10.4%,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5億元,同比增長40.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203萬元,同比增長30.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8億元,同比增長19.2%。據初步統計,農民人均純收入2677元,同比增長1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70元,同比增長9.2%。

全年金融機構新增涉農貸款8825萬元,新增中小企業貸款7171萬元,發放惠農卡1683張。完成財政總收入1.46億元,同比增長13.4%;財政總支出6.85億元,同比增長56.4%,其中財政一般預算支出6.31億元,增長49.9%。全年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6.7億元,比年初增長24.6%,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0.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9億元,比年初增長18.4%。

全縣有個私經濟6228戶,工商註冊個私經營戶3775家,同比增長2%;註冊資金達3.85億元,同比增長9.4%;有從業人員9821人,同比增長12.9%。實現非公經濟增加值5.2億元,可比增長16%。

全年累計投入"三農"資金3.42億元。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25億元,可比增長9.4%。發放農業補貼2230.43萬元,完成糧食播種面積46.19萬畝,實現總產量8262萬公斤,同比增長4.9%。冬季農業開發15.09萬畝,實現產值8650萬元。新植茶園4699畝,改造低產茶園2000畝,實現總產值5506萬元。種植木薯5888畝、脫毒紅薯6058畝、甘蔗8209畝,養蠶2240張。實現農業總產值3.99億元,可比增長6%。鄉鎮企業實現總產值4.9億元,同比增長18%。農產品加工業完成銷售產值2.28億元,同比增長17%。[5]

著名景點

難搭橋

位于振太鄉西南十多公里的地方。因橋建在山勢陡險的南達河懸崖峭壁上,工程十分艱巨困難,所山到"難搭橋"。

據《新篆雲南通志·地理考·津梁》載:"此橋建於兩岸峭壁間,就崖砌墩,嵌為弓形石橋,工程浩大,高達九丈余,寬一丈,長三丈。南有瓦屋一間,為近代以來之大建築。"橋高14米,寬2米,長5米。過去是臨搶、景谷、思茅、普洱通往景東、大理、西藏、四川、巍山等內地的必經之地。至今仍行人不絕。

橋下南達河流礫崩石,深幽奇險。傳說過去河裡有一條蒼龍施善嫉惡,遇到誰家辦喜事就借給鍋、碗、瓢、盆等金銀器皿。不過用完後必須清洗乾淨還給它。如若誰家用完後沒有洗乾淨,它就會發怒,攪得河水晝夜翻騰,讓人畜不得安寧。河中有一個高而滑的石坎,與石橋對峙,河水從高坎傾瀉而下,形如瀑布,紛紛揚揚。傳說這高坎半腰間橫着一股碗口粗的大藤子,連接在南搭橋的兩岸。

高坎下的魚想跳上坎去,躍到藤上被藤子輕輕一彈便上去了。後來有個木匠外出做工,夜宿南搭橋瓦屋中,夜裡忽聽屋外有劈木聲,便將手斧甩了出去,劈木聲立即就停了。天亮出屋觀看,見地上斑斑血跡,那斧正好劈在大樹藤上。木匠提起斧子將樹藤連根斬斷並扔到河裡讓它流走了。從此,坎下的魚再也無法躍到高坎上去了。

哀牢山

哀牢山處於雲南亞帶北部與亞熱帶南部的過渡地區,是雲貴高原和橫斷山地兩大自然地理區域的結合部,又是我省東西部兩類地貌和兩種季風影響的氣候區分界線,目前是全球同一緯度帶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大面積的原始山地常綠闊葉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特殊而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哀牢山成為巨大的天然生物種的種質資源的基因庫,成為雲南"動、植物"王國中的"天然博物館"和"標本園",是多種自然科學的綜合實驗地,是眾多學科的理想的科學考察和研究基地,是開展科考、探險、攝影、科研、回歸自然、森林的首選之地。

哀牢山雄偉高大,海拔達3137.6米的主峰大雪鍋山就在鎮沅境內。山體兩側對稱呈錐形,猶如一座巨大的金字塔高聳入雲,氣勢磅礴,景象壯美。

整個哀牢山地區由於平壩少,多為梯田梯地,其中者東江兩岸,特別壯觀美麗,層層疊疊,彎彎曲曲。春天撒秧,夏季碧綠,秋天金黃,冬如明鏡。每年栽秧季節,別有情趣,上部的水田放水,一丘流人一丘,好像成千上萬個小瀑布,纖巧娟秀,別有一番景色。哀牢梯田,季季如畫,景象萬千。

千家寨

位於鎮沅縣境東北角,哀牢山自然保護區北部中段西坡,海拔2000-3137米,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由千家寨、彎河、者東三個片區和恩樂一水塘遊覽線共49個景點組成,總面積44平方公里。山雄、水美、林幽、物奇為該景區特色。

千家寨群山起伏,林海茫茫,古木蒼蒼,蔽日遮天。蜿蜒流淌於原始森林中的都魯河水,四季清亮澄碧,明潔如鏡。河水時而漫流灘石,輕吟低唱;時而懸瀑深落,水聲如雷。如"大吊水"瀑布,由陡峭的懸崖上飛流直下近百米,瀉人腳潭,水石相擊,飛珠碎玉,騰騰水霧,瀰漫河谷,經陽光斜射,幻變彩虹,瑰麗奪目。"大吊水"北部是神秘的千家寨遺址一一石板砌的關隘寨門,石塊壘的房牆猶存,但誰來此深山老林建房居住,至今仍是人們猜測不透的迷。遺址北部約2公里的原始密林中有上萬畝的散生野生茶樹林,其中一株高18.5米,胸圍2.82米的大野茶,據專家考證已有2700年的樹齡,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野茶樹,成為稀世之寶。遊人置身山巔,大自然美麗迷人的畫圖便展現眼前:群山逶迄、峰嶺疊翠、崗麓相連,一脈相承,山原河川,盡收眼底。

文筆塔

五台山文筆塔位於按板鎮西北6.5公里處勐通河西岸文畔村五台山頂端。

塔為磚術結構,高13米,培分七層,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座及塔身下部為方石砌成,邊長約6米,塔身上部為青銅色磚砌成。石砌部份實心,磚砌部份空心。各層隔界之吧砌成蓮花瓣狀凸出塔身,比例協調,氣勢軒昂。塔內各層均有十字交*梁木,開有門窗,可攀入內。塔剎呈四方錐形,頂若筆尖,遠遠望去整座塔猶如一枚即將發射的火箭。

該塔建於清光緒四年〈1879年〉,系清朝花翎副將銜加二級補用都司李春陽所建。據傳李早年喪父,孤兒寡母,常遭文畔富人欺侮,長大後外出當兵終於衣錦還鄉。為出惡氣以鎮文畔,故建塔。

五台山系無量山支系,群山起伏,層巒疊嶂,蒼松翠柏簇擁着文筆塔,甚是壯觀。登塔遠眺,勐通河猶如蜿蜒銀蛇將五台山纏繞,河水清明如鏡,波光粼粼。

花山營

花山營位於按板鎮東部8公里處。遠遠望去像一座龐大的中世紀城堡,雄踞在群山之巔。

傳說遠古時代,奔騰咆哮的三江吞噬着大片良田和無辜的生命。人世的悲涼,感動了上蒼。玉皇大帝派觀音大士從普陀南海運來一批巨石堵口。哀牢山的鳥語花香,使觀音留戀不止,誤了時辰。才到鎮沅縣東,雞就叫了,他匆忙遺下仙石,返回天庭去了。從此,花山營便山勢險峻,怪石林立。

山上有一條古戰壕,戰壕後面一塊寬敞的巨石上有石臼一個,石倉四個。每個高2米,寬1.5米,深2米。據史載,咸豐八年〈1858年〉.鎮沅凹壁村人田政領導鎮沅、新平、墨江以哈尼族為主的農民起義軍,在整個哀牢山區和清王朝邊行了長達五年之久的戰鬥,義軍的一部,曾到此駐紮,戰壕、石臼、石倉便是義軍遺物。後人為紀念義軍英雄業跡,便把這座秀麗的山峰命名為"花山營"。

花山營險峰聳立,奇洞深幽,古松蒼勁,流泉淙淙。諸景皆妙然天成,堪為鎮沅一旅遊勝地。[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