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鎮沅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鎮沅縣是雲南省普洱市下轄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地處哀牢山無量山之間,截止到2013年,總面積4136.81平方公里,下轄4個鎮、5個鄉。

其地勢北高南低高差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擁有難搭橋、五台山文筆塔等旅遊景點,曾獲得獲「國家園林縣城」稱號。[1]

歷史沿革

「鎮沅」為傣語音譯寫法,傣語漢譯的「鎮」、「遮」、「姐」、「景」、「清」是「城鎮」之意,「沅」、「野」、「也」是「糧倉」之意,「鎮沅」意為「糧倉城」。

前109年以前,今鎮沅縣境屬傣族古國「勐達光」(漢譯「哀牢國」)屬地。

前109年,漢朝征服滇國及昆明、嶲等部族設置益州郡,將勢力伸入「勐達光」(哀牢國)境內設縣(據點),「勐達光」忙於應對漢朝、放棄部分屬地;今鎮沅縣境為當地傣族土目自治領地。

69年,「勐達光」(哀牢國)歸附漢朝、故地設永昌郡;今鎮沅縣境屬永昌郡。

225年,蜀漢分建寧、越雋、永昌三郡地置雲南郡;今鎮沅縣境屬雲南郡。

271年,西晉將建寧、興古、雲南、永昌四郡合置寧州;今鎮沅縣境仍屬雲南郡。

420年,東晉滅亡,之後的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等中國內地王朝逐步退出雲南高原,陳(南朝)代梁(南朝)後,中國內地王朝徹底放棄雲南高原;今鎮沅縣境為傣族土目自治領地。

738年,「勐舍」(巍山盆地)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勐舍龍」(漢譯「南詔國」);765年,「勐舍龍」在「勐谷」(景東盆地)設銀生節度、統轄「勐谷」及其以南地區,「領有銀生城、開南城、威遠城、奉逸城、利潤城、茫乃道、柳追和城、撲敗、通遺川、河普川、大銀孔等地」;今鎮沅縣境屬銀生節度柳追和城。

937年,前「勐舍龍」(南詔國)漢裔官員段思平率部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國,沿「勐舍龍」舊制在「勐谷」設銀生節度;1096年,大理國廢節度、都督等軍事轄區,設八府、四郡、四鎮;今鎮沅縣境先屬銀生節度、後屬威楚府。

1254年,大蒙古國滅大理國;1274年,元朝(原大蒙古國)在大理國故地設雲南等處行中書省,裁萬戶、千戶、百戶等軍事轄區,設路、府、州、縣等行政區,威楚萬戶改設威楚路;今鎮沅縣境屬威楚路開南州、威遠州。

1331年,元朝將威楚路所轄開南州、威遠州析置景東軍民府,析開南州、威遠州相鄰地區設干遠州,授「勐谷」傣族土目為景東軍民府土知府,領開南(今景東縣、南澗縣、南華縣小部、雙柏縣小部)、威遠(今景谷縣、寧洱縣小部、思茅區小部)、干遠(今鎮沅縣、墨江縣小部、新平縣小部)3州;今鎮沅縣境屬景東軍民府幹遠州。

1343年,瑞麗江河谷盆地崛起的「勐卯弄」(漢譯「麓川國」)擊敗元軍、趁勝追擊到「勐嶲」(漾濞江河谷),「勐谷」傣族土目(景東軍民府土知府)聞風歸附「勐卯弄」;今鎮沅縣境屬「勐卯弄」之「勐谷」。

1355年,「勐卯弄」(麓川國)歸附元朝、其控制區域設平緬宣慰司;今鎮沅縣境屬平緬宣慰司「勐谷」地。

1382年,「勐谷」傣族土目俄陶背叛「勐卯弄」(麓川國)歸附明朝、其地分設景東州、順寧州、威遠州等行政區;1384年,「勐卯弄」迫於壓力也歸附明朝、其地設麓川平緬宣慰司,景東州、順寧州、威遠州也分別升級為府;1385年,「勐卯弄」為懲罰俄陶的背叛、出兵征討「勐谷」,俄陶敗逃大理府白崖川求救於明朝;1388年,「勐卯弄」軍在定邊之戰中敗於明軍,被迫與明朝講和;明朝仍置麓川平緬宣慰司、「勐谷」仍歸其節制,俄陶也在明朝力保下回「勐谷」;今鎮沅縣境屬麓川平緬宣慰司。

1399年,麓川平緬宣慰使思倫法去世,「勐谷」傣族土目趁機脫離麓川平緬宣慰司,明朝復設景東府,但轄地比之前縮小;1402年,析麓川平緬宣慰司地設鎮沅州(今鎮沅縣按板鎮及周邊);1403年,析麓川平緬宣慰司地設者樂甸長官司(今鎮沅縣樂恩鎮及周邊);1406年,鎮沅州升為鎮沅府;今鎮沅縣境分屬者樂甸長官司與鎮沅府。

1412年,鎮沅府東南增設祿谷長官司(今鎮沅縣古城鄉與墨江縣新撫鄉)、歸鎮沅土知府節制。

1659年,清軍攻下雲南後,仍沿明制設設鎮沅府、領祿谷長官司。

1727年,鎮沅府世襲傣族土知府刀瀚被清廷逮捕,鎮沅府改土歸流;同年,鎮沅府所轄祿谷長官司、雲南行省所轄者樂甸長官司改土歸流,轄地合設恩樂縣,劃屬鎮沅府。

1730年,清朝在行省之下設道,鎮沅府屬迤東道;1735年,直隸威遠廳降為散廳,劃歸鎮沅府;鎮沅府所轄壩朗、壩木、壩痴等地劃予元江府;1766年,鎮沅府改屬迤南道;1770年,鎮沅府降為鎮沅州、直隸迤南道,原鎮沅府所轄威遠廳劃歸普洱府;1840年,恩樂縣、鎮沅州合併為直隸鎮沅廳(廳治恩樂縣舊址),屬迤南道。

1913年,民國政府改鎮沅廳改為鎮沅縣,屬迤南道(先改滇南道、後改普洱道);1929年,民國政府裁道,縣一級行政區由省府派出的行政督察專員管轄,鎮沅縣先後歸第十二區、第十五區、第十區、第一區、第四區、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管轄。

1950年3月,鎮沅縣成立人民政府,隸屬寧洱專區;1951年4月,寧洱專區改為普洱專區,鎮沅縣屬普洱專區;1953年3月,普洱專區改為思茅專區,鎮沅縣屬思茅專區。

1959年1月,鎮沅縣新撫公社(面積968平方千米)劃歸墨江縣。

1960年9月,裁撤鎮沅縣,轄地分別劃歸景谷縣、景東縣、墨江縣、新平縣;公元1962年3月,劃歸景谷縣、景東縣的原鎮沅縣轄地恢復鎮沅縣。

1970年,思茅專區改為思茅地區,鎮沅縣屬思茅地區。

1990年,撤銷鎮沅縣、設立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2001年,撤銷勐大鄉、設立勐大鎮。

2003年,撤銷思茅地區、設立地級思茅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屬思茅市,共轄3個鎮(恩樂、按板、勐大),8個鄉(振太、里崴、田壩、古城、三章田、九甲、者東、和平),109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

2006年,三章田鄉、者東鄉合併為者東鎮,鎮政府駐原者東鄉政府;撤銷里崴鄉、轄地併入勐大鎮,鎮政府駐地不變。

2007年,思茅市更名為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屬地級普洱市。

行政區劃

鎮沅縣轄4個鎮(恩樂鎮按板鎮勐大鎮者東鎮),5個鄉(田壩鄉、古城鄉、振太鄉、九甲鄉、和平鄉)。[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部,跨東經100°21』至101°31』、北緯23°24』至24°22』之間,東接新平,東南與墨江、普洱毗鄰,西隔瀾滄江與臨滄相望,南連景谷,北與景東、雙柏接壤。鎮沅總面積4136.81平方公里。

地形

鎮沅地處雲南省高原西南部,雲貴高原西側。地勢可概括為:「四河(者干河、恩樂河、勐統河、景谷河)流經兩山下(哀牢山、無量山),北高南低高差大,河谷只有兩小壩(恩樂、勐統),形似東馳一駿馬」。

鎮沅縣處於橫斷山脈縱谷區東南余梢,雲嶺余脈的哀牢山和無量山縱貫全境,與河流相間,構成北高南低、北向南走的「五穀五嶺」地貌輪廓。鎮沅平均海拔1376米。氣候

鎮沅縣歸屬亞熱帶季風區內,地貌複雜,氣候垂直差異突出,形成熱帶、亞熱帶、暖溫帶3種氣候類型。

氣候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降水充沛但全年降水不勻,雨季、乾季分明,冬春乾旱,夏秋洪澇;2、地貌複雜,山高谷深,「五穀五嶺」的地貌基本輪廓導致氣候垂直變化突出而水平變化微小,具有典型的「立體氣候」特點;3、高溫多雨同季,低溫乾旱同期;積溫偏低但有效性高;降水不勻但有效降雨量多;水熱條件相配合較好,但光照及太陽總輻射與水熱條件之間不夠協調;4、有低緯度山區氣候特點,年溫差小,冬暖春早,晝夜溫差大。[3]

自然資源

土地土壤

截止到2007年,鎮沅縣共有耕地38.2萬畝,其中水田13.1萬畝,旱地25.1萬畝。鎮沅土壤分10個土類,15個亞類,34個土屬,51個耕地土種。其中:暗棕壤和黃棕壤占鎮沅土地面積的17.68%;黃壤占7.47%;紅壤占23.9%;赤紅壤占19.3%;磚紅壤占1.3%。

生物資源

鎮沅縣是國內一類林區縣,截止到2007年,鎮沅縣有林地面積397.5萬畝,有活立木蓄積量211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7%,國家一、二、三類保護植物23種;有草場228萬畝,牧草94科455種;有野生動物519種,其中有國家一、二、三類和省級一、二類保護動物黑長臂猿、虎、豹等30餘種;中藥材主要有石斛、何首烏、龍膽草、防風、續斷等56科123種。

2018年全縣共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457.0568萬畝(公益林保護128.73萬畝;天保工程90.04萬畝;天然林停伐保護238.2868萬畝)。擁有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達9622.5公頃,占全縣國土面積的2.3%,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為96.29%。

礦產資源

鎮沅地處哀牢山、無量山礦帶,礦藏資源豐富。截止到2007年,鎮沅縣金屬礦藏主要有:金、銀、銅、鐵、鋁、鉬、鎳、銻等。非金屬礦藏主要有:鹽、煤、石灰石、石膏、石棉、石英石、花崗石、瓷土等。其中鎮沅金礦是滇西南黃金儲量最多的金礦,系國家級的黃金生產基地,已探明黃金遠景儲量達100噸,居雲南省第一、中國第五位,僅開採3噸多;鹽礦儲量為4.2億噸,煤礦儲量為1232萬噸,按開採規模還可開採170餘年,是普洱市的豐鹽富煤縣。

水能資源

截止到2007年,鎮沅縣鎮沅有大小江河190餘條,水利資源總流域面積413。68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28。38億立方米,開發利用的僅為可占可開發量的19%。[4]

人口民族

人口

2020年,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70140戶213081人,其中:城鎮:21293人、鄉村:191788人;其中:男性112982人;少數民族人口122779人,占總人口的57.62%。

民族

2010年,鎮沅縣總人口中,漢族人口為96637人,占總人口的46.33%;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1969人,占總人口的53.67%。其中超過1000人的少數民族分別是:彝族人口為54826人,占總人口的26.28%;哈尼族人口為25394人,占總人口的12.17%;拉祜族人口為17906人,占總人口的8.58%;傣族人口為8875人,占總人口的4.25%;回族人口為2127人,占總人口的1.02%;白族人口為1558人,占總人口的0.75%。

經濟概況

綜述

2020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86102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高於全國(2.3%)2.9、全省(4.0%)1.2、全市(2.5%)2.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0678萬元,同比增長5.9%,對經濟增長貢獻率35.1%;第二產業增加值227465萬元,同比增長2.0%(工業下降0.9%,建築業增長6.0%),對經濟增長貢獻率11.3%;第三產業增加值367959萬元,同比增長7.1%,對經濟增長貢獻率53.6%。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30.5:27.5:42.0調整為32.8:25.7:41.5。

2020年,全縣市場主體登記註冊戶數12071戶,同比增長12.8%。其中個體工商註冊戶數9912戶,同比增長14.5%;企業註冊戶數1826戶,同比增長7.7%,其中私營企業註冊戶數1570戶,同比增長9.3%;農民專業合作社333戶,同比下降3.2%。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全縣實現非公經濟增加值472890 萬元,按不變價計算,同比增長3.9%。非公經濟增加值占全縣GDP的比重為53.4%,比上年同期下降0.8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23958 萬元,占第一產業增加值的42.6%,與上年同期持平,增速同比增長7.4%;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69600 萬元,占第二產業增加值的74.6%,比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增速同比增長2.3%;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79332 萬元,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48.7%,增速同比增長3.6%。

2020年,年末全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208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14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9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全縣農村勞動力培訓89116人次;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2789人次;新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1467人;在用的城鎮公益性崗位250人;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累計11298人;全縣共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金額1.83億元。

2020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80642萬元,同比增加3239萬元,增長4.2%,縣級地方財政總收入(含基金)47119萬元,同比增加1332萬元,增長2.9%,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224萬元,同比下降4.5%。其中:增值稅11516萬元、企業所得稅1828萬元、個人所得稅662萬元、煙葉稅8123萬元。

2020年,全縣累計完成地方財政總支出256318萬元,同比增加38538萬元,增長17.7%,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10419萬元,同比減少1732萬元,下降0.8%。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2991萬元、教育支出40485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1105萬元、衛生健康支出24716萬元、節能環保支出8383萬元。

第一產業

2020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75302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2%。分產業看,農業產值205212萬元,林業產值87640萬元,牧業產值166581萬元,漁業產值6500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9369萬元。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94065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1%。

2020年,全年全縣糧食總產量120046噸,比上年增加1370噸,增長1.2%。其中,夏糧產量19242噸,同比下降2.6%;秋糧產量100804噸,同比增長1.9%。全年穀物產量115180噸,同比增長1.1%。其中,稻穀產量23150噸,同比下降6.2%;小麥產量9373噸,同比下降5.3%;玉米產量82340噸,同比增長4.1%。

2020年,全年烤煙播種面積96300畝,同比增長1.9%;咖啡種植面積19833畝,同比減0.9%;油料播種面積24840畝,同比下降3.4%;年末實有茶葉面積89150畝,同比增長4.3%;甘蔗播種面積6431畝,同比下降8.9%;蔬菜種植面積72991畝,同比增長4.1%;年末實有果園面積29153畝,同比增長3.1%。

2020年,全年肉類總產量達35329噸,同比增長5.4%,其中豬牛羊肉產量35325 噸,同比增長5.4%;禽蛋產量2010噸,同比增長38.4%;水產品產量5748噸,同比下降10.3%。

第二產業

2020年,全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14898萬元,同比下降0.9%,其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0787萬元,同比增長1.4%。

全年全縣1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40345萬元,按輕重工業分:重工業完成總產值207192萬元;輕工業完2020年,成總產值33153萬元。實現增加值80787萬元,同比增長1.4%,增加值率33.61%。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7150萬元,同比增長5.5%;實現利稅總額29138萬元,同比下降13.2%;實現利潤總額22824萬元,同比下降14.1%;實現應上繳稅金6314萬元,同比下降9.7%。

2020年,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12723萬元,同比增長5.7%。屬地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9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75687.9萬元,同比增長11.4%。

第三產業

2020年,全年全縣實施施工項目93個,比上年同期增加30個,增長47.6%;新開工項目65個,比上年同期增加37個,增長132.1%。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64.8%,高於全市(19.7)45.1個百分點,位居第二。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97.6%;第二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0.3%;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63.5%,

2020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36952萬元,同比增長79.9%。其中,住宅投資29109萬元,同比增長54.3%。

2020年,全年房屋施工面積124860平方米,同比增長36.9%。本年無房屋竣工面積。商品房銷售面積53262平方米,同比增長131.6%;商品房銷售額27579萬元,同比增長455.6%。

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2020年,全年累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8780.5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45239.5萬元,同比下降5.7%,占比73.1%;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3541萬元,同比下降7.1%,占比26.9%。按消費形態統計,實現餐飲收入42367.6萬元,同比下降13.4%,占比21.3%,實現商品零售156412.9元,同比下降3.9%,占比78.7%。

2020年,全年共實施各類經濟合作項目16項,招商引資市外實際到位資金478676萬元,同比減少44785萬元,下降8.6%。其中省外實際到位資金447856萬元,同比增加20786萬元,增長4.9%。實現進出口總額12萬美元。

金融和保險業

2020年,全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243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9%。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633333萬元,同比增長10.0%;其中:住戶存款餘額496933萬元,同比增長13.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58997萬元,同比增長11.9%,不含郵政儲蓄銀行鎮沅縣信貸中心的各項貸款餘額525686萬元,同比增長12.9%。其中:住戶貸款餘額412595萬元,同比增長11.8%;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113091萬元,同比增長17.0%。存貸率88.3%,較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

2020年,全年共有保險機構8家,實現保險保費收入9551萬元。[5]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20年,年末全縣累計申請專利48件,其中:實用新型46件,發明專利2件。年末發明專利有效量5件。

教育事業

2020年,全年共有各級各類學校75所,其中:中學12所【完中4所、初級中學5所、九年一貫制3所(和平鎮、勐大鎮、田壩鄉)】、小學32所、幼兒園28所(含民辦幼兒園8所、班改幼15所)、進修學校1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附設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成人中專學校)、成人技校1所。

2020年,全縣教育系統共有教職工2329人(含民辦學校145人、一村一幼招聘臨時教師41人,教體局行政14人,教研室22人,學生資助中心1人,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6人)。專任教師2115人,其中在職在編專任教師2016人(含特崗55人)、民辦幼兒園67人、村幼兒園招聘臨時教師32人。

2020年,全年共有學生數32198人(含學前教育入園登記707人、附設中專班933人)。其中:學前教育學生5957(含入園登記707人)、小學生14606人、初中生6723人、高中生3514人、職業高中在校生465人、附設中專班學生933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8.65%;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68%,小學畢業生升學率98.42%;初中毛入學率101.83%,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5.19%;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6.1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2.89%。

2020年,全年參加全國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統一考試的考生1202人。上線情況:第一批本科院校54人,第二批本科及預科院校319人,高職專科院校805人,合計上線1197人,占報考數的99.58%。

文化體育

2020年,年末全縣共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量107997冊;博物館1個(拉祜族「苦聰人」歷史文化博物館屬鎮沅博物館的附屬館),9個鄉(鎮)文化站。全縣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9.3%和99.4%。全縣共有調頻、電視轉播發射台1座;數字(有線)電視用戶9587戶【全縣數字電視安裝戶26889戶,在用率38.46%,互動點播5483戶,寬帶4213戶(部分用戶互動點播和寬帶都用)】。出版《鎮沅》報24期62400份;出版《茶樹王》刊共6期(雙月刊)3600冊。

醫療衛生

2020年末全縣共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149家(行政機關1家、公立衛生機構19家、村衛生室110個、個體醫療機構和社會辦醫19家);群團組織1家(縣計劃生育協會)。住院病床編制663張(公立醫療衛生機構573張、私立醫療衛生機構90張),實際開放826張,每千人口擁有病床3.5張。

2020年,年末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272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237人、其他專業技術人員35人)。擁有執業醫師264人,執業助理醫師75人,註冊護士368人,藥劑人員43人,檢驗人員47人,影像、超聲人員30人。全縣擁有鄉村醫生232人,計生宣傳員111人。

2020年,年末共有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5個;提供床位522張;收養人數152人。有養護中心1個(恩樂鎮溫馨養護服務中心),提供床位24張。

人民生活

2020年,年末實現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33元,同比增長4.5%;實現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41元,同比增長8.0%。全縣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93703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4%。

社會保障

2020年,年末全縣完成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4934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9893人。

2020年,全年完成失業保險參保總人數8305人。

2020年,全年完成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總人數197750人,其中,城鎮職工13716人、城鄉居民184034人。

2020年,全年完成工傷保險參保總人數15691人。

2020年,全年完成城鎮職工生育保險參保總人數9374人。

2020年,全年共有7485戶14546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計發放低保金6571.25萬元。其中:農村低保5589戶12214人,發放農村低保金4325.56萬元;城鎮低保481戶872人,發放城鎮低保金530.23萬元;特困供養1415戶1460人,發放特困供養金1715.47萬元。

郵電通信

2020年,全年實現電信業務總量130544萬元,同比增長18.1%。年末全縣電話用戶總數203635戶,同比增長5.8%。其中,固定電話用戶8645戶,移動電話用戶194990戶。年末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45264戶,同比增長38.8%。

2020年,全年共接待遊客114.23萬人次,同比下降9.1%;實現旅遊收入148584萬元,同比下降7.6%。

資源環境

2020年,全縣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60060公頃,天然林停伐保護面積158857.87公頃,國家級公益林面積27613公頃,省級公益林面積57193公頃,森林覆蓋率71.99%。完成人工造林4173公頃;跡地更新面積 638.087公頃;零星(四旁)植樹40萬株。擁有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達9622.5公頃,占全縣國土面積的2.3%,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為96.29%。

2020年,年末全縣已建成水庫28座,水庫總庫容7061.48萬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庫2座、小型水庫26座。已建成小塘壩31座,小塘壩總庫容37.76萬立方米。已建成河堤長25.93公里。已建成電站8座。全部水利工程供水能力9889.45萬立方米,規模以上水利工程供水量3965萬立方米,城鎮居民生活用水量為110L/(人·d),農村居民生活用水量為70L/(人·d)。

2020年,年末建成區空氣質量優良率100%;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2020年,年末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6.13%;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99.2%;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2.39%;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93%。

2020年,全年能源消費總量30.89萬噸標準煤(等價熱值),比上年增長-5.25%,全社會用電量36229.6萬千瓦時,同比增長-9.54%。在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能源消費量中:原煤消費量209260.59噸,同比增長-12.92%;電力消費量15198.19萬千瓦時,同比增長-9.12%。全縣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9.9677%;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增長-12.42%;單位GDP電耗增長-12.8%。全縣節能量34272噸標準煤。

安全生產

2020年,全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36起,死亡13人,受傷13人,直接經濟財產損失499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減少9起,下降20.0%,死亡人數減少6人,下降31.6%,受傷人數增加1人,增長8.3%,直接經濟財產損失增加79萬元,增長18.9%。其中:工礦商貿事故2起,死亡3人,無受傷人員,直接經濟財產損失410萬元;一般程序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11起,死亡10人,受傷13人,直接經濟財產損失5萬元;火災事故23起,無人員傷亡,直接經濟財產損失84萬元。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1467人。[6]

交通

2020年,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3433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0%。

2020年,全縣擁有民用營運車輛880輛,同比增長1.0%。其中:貨車717輛,客車126輛,出租車37輛。年末公路通車裡程7797公里。其中:國道405公里、省道73公里、縣道650公里、鄉道881公里、村道5787公里。

歷史文化

民族文化

鎮沅縣有大量神話、寓言、動植物等風物故事,有民間詩歌、傳說、諺語、謎語等民間文學。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主要有:陀螺、射弩、鞦韆、丟包等。民間舞蹈種類繁多,最流行的是「三跺腳"、"羊四打"等20餘種。其中九甲鄉的鎩戲為國內稀少劇種。歌曲主要有傳說歌、情歌、輓歌、古調、苦曲、盤曲等。民間樂器有三弦、蘆笙、簫、響篾、鎖吶、牛角、竹笛等。

特色美食

鎮沅縣美食有何首烏牡蠣燉肉排、油炸水蜻蜓、冬菇臘腸雞肉煲仔飯。

旅遊景點

概況

鎮沅縣有飛來寺景區、金山丫口觀景點、金礦工業旅遊區、難搭橋景區、圈田街戰役遺址、白水瀑布景區、靛坑河景區、四迭岩觀景點、玻烈河古橋、恩樂江休閒旅遊區、南京戰役遺址、老縣城遺址、新縣城景觀等景區景點。

2018年全年共接待遊客123.7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6.9%;實現旅遊收入119914萬元,增長52.9%;其中接待海外旅遊者人數186人次,增長24.0%,實現旅遊收入58萬元,增長93.3%。

主要景點

鎮沅縣玻烈茶馬古道景區

玻烈河景區位於鎮沅縣城南郊恩樂鎮玻烈村,距鎮沅縣城19km,景區緊鄰滇西、滇南交通要道--恩古公路和李仙江上游恩樂江,景區面積2.4km,以茶馬古道遺蹟和玻烈河為核心,景區內有200餘年茶馬古道重要的交通遺蹟——石砌蜈蚣橋、玻烈河、天書。

茶馬古道是唐代以後,特別是清朝光緒年間至民國時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瀾滄、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馬道,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也是思茅物資交流、進行貿易的南方絲綢之路。

歇氣坡森林公園

歇氣坡森林公園占地面積5畝,2006年由私人投資建設,一期建設已投資450萬元,完成爬山便道、1000餘台健身階梯、三座民族文化觀景塔、飲食娛樂等項目。是集休閒、娛樂、健身為一體的休閒娛樂場所,也是展現鎮沅縣民族文化特色的展示中心。

五台山文筆塔

五台山文筆塔位於按板鎮西北6.5公里處勐通河西岸文畔村五台山頂端。塔為磚術結構,高13米,培分七層,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該塔建於清光緒四年,系清朝花翎副將銜加二級補用都司李春陽所建。

哀牢山

哀牢山處於雲南亞帶北部與亞熱帶南部的過渡地區,是雲貴高原和橫斷山地兩大自然地理區域的結合部,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哀牢山巨大的天然生物種的種質資源的基因庫,成為雲南"動、植物"王國中的"天然博物館"和"標本園",是多種自然科學的綜合實驗地,哀牢山海拔達3137.6米的主峰大雪鍋山就在鎮沅境內。

城市榮譽

2017年獲「國家園林縣城」稱號。

參考文獻